楊秉輝
癥,如今是嚴重危害我國民眾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癌癥可以治療,一些在早期發(fā)現(xiàn)的癌癥甚至有可能治愈。當然,若能預防癌癥的發(fā)生,則更是上策。腫瘤學家指出,癌癥的病因80% 在人們的生活行為之中,所以人們應該關注自身的生活行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預防癌癥的發(fā)生,比如避免過多的高脂肪飲食有助于預防結直腸癌、乳腺癌、子宮內膜癌;避免高鹽飲食有助于預防食管癌、胃癌;控煙有助于預防肺癌、喉癌、膀胱癌;控酒有助于預防肝癌、胰腺癌等。
要預防疾病得先了解其病因,方能有的放矢。關于癌癥的成因,如今的說法是:癌癥是與某些遺傳因素相關,受人體內外環(huán)境因素影響而形成的。這句話的前半句是癌癥形成的“內因”,即癌癥在人體內形成與這人的遺傳基因相關,而且是與多個基因相關的,這些基因使人對這句話的后半句“人體內外環(huán)境因素”(當然是不良因素)更加“易感”, 即更容易接受而形成癌癥。人體的遺傳基因至少目前無法改變,所以防癌的著眼點應該是針對不良的“人體內外環(huán)境因素”的控制。人體內外的環(huán)境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學因素及生物因素。與癌癥發(fā)病相關的物理因素如射線、紫外線等,化學因素指許多致癌的化合物如苯并芘、亞硝胺等,也包括人體內分泌的失衡等,而生物因素則是指一些癌癥發(fā)病可能與某些細菌、病毒、寄生蟲等病原微生物相關。
早在1950 年代,我國病理學家就注意到華支睪吸蟲感染與膽管細胞型肝癌的發(fā)病相關,幸而這種膽管細胞型肝癌只占肝癌的很小一部分。后來國外的科學家又注意到埃及血吸蟲感染與膀胱癌相關,而我國的醫(yī)學家則發(fā)現(xiàn)日本住血吸蟲感染與直腸癌相關。1960 年代, 發(fā)現(xiàn)EB 病毒(人皰疹病毒)與鼻咽癌等腫瘤相關,后來又注意到人乳頭狀瘤病毒感染與宮頸癌或許還與食管癌等有關。而越來越多的證據(jù)表明,肝細胞癌以及在原發(fā)性肝癌中占95% 以上的癌,與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關, 而在我國主要是與乙肝病毒感染相關。幽門螺桿菌感染可能與胃癌相關,至少與一種叫“胃黏膜相關性淋巴瘤” 密切相關等。
這些與寄生蟲、細菌、病毒等相關的腫瘤在各種腫瘤中約占1/6。然而, 與其他腫瘤相比,這些腫瘤在防治方面有其相對方便、有效之處。如注意飲食衛(wèi)生、不吃生的魚蝦,可減少華支睪吸蟲感染,從而可以預防此種膽管細胞型肝癌;用藥物治療血吸蟲病亦可減少與此病相關的膀胱癌、直腸癌;用藥物殺滅幽門螺桿菌,便有可能降低胃癌的發(fā)病率,甚至可使“胃黏膜相關性淋巴瘤”有一定程度的消退;而使用疫苗預防EB 病毒、人乳頭狀瘤病毒與乙肝病毒感染,便有可能預防相關的鼻咽癌、宮頸癌和肝癌。
所以,有腫瘤學家估計此類與病原微生物相關的腫瘤也許能最先“攻克”, 在我國以原發(fā)性肝癌的例子最為明顯。我國的肝癌95% 與乙肝病毒感染相關, 乙肝疫苗能有效地預防乙肝病毒感染, 故我國政府已將其列入兒童的計劃免疫之中,并為推動此項預防工作的實施,兒童乙肝疫苗的接種為全免費項目。20 多年來,由于乙肝疫苗的接種已使我國減少了9 000 萬乙肝病毒感染者。這乙肝疫苗雖是預防乙肝病毒感染的疫苗,實際上也是預防與乙肝病毒相關的肝癌疫苗。在我國已經接種了乙肝疫苗的青少年中,肝癌的發(fā)病率明顯下降。有理由相信,由于乙肝疫苗接種的持續(xù)推廣,我國肝癌的發(fā)病率必將進一步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