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林
一張好報紙,不能沒有一個好副刊。報紙與副刊,就像北京大學與未名湖。
光明日報的“未名湖”,就在“光明文化周末”。
“光明文化周末”分為“文薈”和“藝萃”兩大部分?!拔乃C”每周五四個版,“藝萃”每周日四個版。
“藝萃”中,有一個極佳處,那就是《圖像筆記》版。
報章文章要好看,用傳統(tǒng)的話講,須有義理、有考據(jù)、有辭章。有義理,就是有思想;有考據(jù),就是有知識;有辭章,就是有文采。報章文章要好看,用現(xiàn)代的話講,則須有人、有事、有議論,人、事、議論兼具,自然會吸引讀者。《圖像筆記》版上的文章符合這些要求,所以,這個版2013年6月一亮相,便贏得“碰頭彩”。
與眾不同的是,《圖像筆記》把“圖像”與“筆記”有機地結合起來,由此開辟了文藝創(chuàng)作的新園地。人們撰文也罷、攝影也罷、繪畫也罷,當然想一時“洛陽紙貴”,但更想“傳之后世”?!安恍唷?,才是文藝創(chuàng)作的終極追求。關于“不朽”,到底是文字更“不朽”,還是圖像更“不朽”,歷來就說不清楚?!秷D像筆記》版的編輯很智慧,他們不糾纏這些,破執(zhí)、通脫,進而圓融,將圖像和文字“打成一片”。這種“打成一片”,不是數(shù)學上的簡單加法,而是化學上的綜合反應,效果之大之好,的確出人意料。文字加圖像,拓展了空間,延伸了時間,打通了有限和無限。一個“通”字,最為了得。凡事通則成久,成久為美。通,是文化藝術上的高境界。
題格決定詩格?!秷D像筆記》四個字,羚羊掛角,別出心裁,立意高、格局大。這個版創(chuàng)辦一年多來,已形成了不一般的氣場、氣象和氣韻?!秷D像筆記》版上的文章,相關編輯之外,我大概是第一讀者,每次讀,都是充滿歡喜之情。所以,當這個版上的百余篇文章結集出版時,我很樂意為它寫幾句贊揚和推介的話。
是為序。
(作者系光明日報副總編輯,本文系作者為《圖像筆記》一書所作序言,本文插圖均選自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