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倩
在古城會安的時候,暴雨傾盆前,壓城的烏云倒映在泊著彩色游輪的江面上,天空與大地覆蓋著深淺不一的灰,而人間,熱氣卷縮,一切,蠢動卻又寂靜。這就是越南的代表景象。
熱帶浪漫
去一個正處其雨季的熱帶國家,免不了要做一個綿長且浪漫的仲夏夜之夢。
十日旅程,第一站是越南中部城市——峴港。曾被福布斯雜志列入全球最美六大海灘之一的美溪海灘便坐落于這座城市。到達美溪之時,已是傍晚。當視線繞過最后一排椰樹林的遮擋時,美溪,以其極盡柔美的姿態(tài)呈現(xiàn)在月光下,驚艷眾人。
長達近30公里的海灘,一眼望去,是深藍的海洋,柔情地包裹著亮白的沙灘。若兩者是情人,那層層上涌又退卻的海水便定是海神對美溪熱烈的獻禮和贊歌。當雙腳走進海灘之時,才驚覺這熱帶柔情不僅是視覺,更是這細膩的白沙帶來的觸感。白日的余溫還殘留在細沙之中,裹涌著海水,拍打在腳上,讓人放松的同時,悄悄為游人醞釀起一個“海濱舊夢”。
白天,陽光明媚的越南,更是有種明快的浪漫。
這種浪漫無所不在,甚至渲染進肅穆的教堂。在人類的想象中,關(guān)于教堂的印象,普遍是恢宏、莊嚴,并夾雜著耶穌受難的苦痛之感。而建于1923年的峴港大教堂偏偏可愛得讓人融化,因為它有一層粉紅色的糖果般外衣,再映著中世紀風格的彩繪大玻璃窗,實在小清新得有點“顏值爆表”。
但鑲嵌在峴港這座城市里,它又并不顯得孤立。因為峴港的大街小巷上,到處都是被刷得五顏六色的房屋,色彩鮮明,在熱帶陽光的照射下,有一種極其天真的爛漫。而下午兩點的時候,江邊一條街彌漫的都是夏日午后那昏昏欲睡的慵懶。滿街的咖啡館與熱帶水飲店,在黑色風扇毫不變動的轟鳴聲中,讓人聯(lián)想起多年前空調(diào)還不盛行的時候,躺在涼席上,翻個身便留一個人印的童年。
到會安的時候,還下著暴雨。長滿青藤的老式建筑,似乎對這雨季里的調(diào)皮雨滴已經(jīng)司空見慣,安詳?shù)夭粍勇暽?。雨剛停,出門閑逛時,整個小城都絲毫不見暴雨的痕跡了。
石板路上,吆喝的吆喝,叫賣的叫賣。各種語言夾雜,各種膚色在會安城無處不見的古式燈籠的照耀下,分外有種“東風夜放,玉壺光轉(zhuǎn)”之感。不到一小時的間隙,又是一場暴雨襲來,擺攤賣著各種剪紙和小工藝品的越南商販們似乎已經(jīng)駕輕就熟,三下五除二便收起東西躲到一邊的屋檐下。
在一個擁有著漫長雨季的國度里,人們早就已經(jīng)練就適應氣候的本事。下雨便下,雨停便停,氛圍是絲毫不會變的。而來到這里的游人,好似也被這種狀態(tài)感染,將暴雨看得若無其事了,不打傘,不戴斗笠,徑直走在路上的,大有人在。
質(zhì)樸人情
在越南,讓人印象極其深刻的,還有其質(zhì)樸的人情。
在峴港,買水,語言不通。以為路邊大媽叫賣的是每瓶9000越盾,結(jié)果大媽立馬退回1000。而之后在河內(nèi)參觀越南婦女博物館時才發(fā)現(xiàn),這樣擺攤的婦女,往往來自極其貧困的地區(qū)。有人談到“我老公年收入60美元,出來是為了幫忙賺錢給孩子讀書”。得知這個信息后,大媽的行為又讓人更為動容。
在會安的時候,定做了一雙拖鞋,答應早上9點送來。等到9點半,我們即將離開,私下有些擔憂是否還會送到。最后讓人詫異的是,鞋子的確沒送來,但店員卻開著摩托車把定金返還。雖說說好的鞋子沒有了,的確有些生氣,但轉(zhuǎn)念一想,大老遠開著摩托頗為著急地送還定金,也不失為一種誠信。
而越南人民的耿直和熱情,則更是讓我想起自己的家鄉(xiāng)。最后一天,在河內(nèi),我們有意乘坐公交車,但偏偏無論文字或是語音播報都毫無英文指示。我們拿著地圖問售票員小哥,雙方費力地溝通了十分鐘之久,還是無法確定。他便先是掏出手機找到英文和越語的翻譯軟件,語音不準翻譯不通后,我們放棄了,想著到了終點站下去后再隨便打個車吧。結(jié)果半小時后,小哥引著一位會英文的乘客跟我們指路,這才讓我們發(fā)現(xiàn),中間他好幾次到后座去,呱啦呱啦一堆越南話,興許都是在幫我們詢問是否有會英文的乘客吧。
這便是笑瞇瞇的越南人民給我們留下的印象了。讓人想起那灰蒙蒙的年少歲月,總是會對你微笑的大叔大伯,大媽大姨們,他們或是院子里的鄰居,或只是供銷社的一個售貨員。但那個時候,大家的臉上寫滿的,都是這樣一種熱情的笑意。
質(zhì)樸人情
在越南,讓人印象極其深刻的,還有其質(zhì)樸的人情。
在峴港,買水,語言不通。以為路邊大媽叫賣的是每瓶9000越盾,結(jié)果大媽立馬退回1000。而之后在河內(nèi)參觀越南婦女博物館時才發(fā)現(xiàn),這樣擺攤的婦女,往往來自極其貧困的地區(qū)。有人談到“我老公年收入60美元,出來是為了幫忙賺錢給孩子讀書”。得知這個信息后,大媽的行為又讓人更為動容。
在會安的時候,定做了一雙拖鞋,答應早上9點送來。等到9點半,我們即將離開,私下有些擔憂是否還會送到。最后讓人詫異的是,鞋子的確沒送來,但店員卻開著摩托車把定金返還。雖說說好的鞋子沒有了,的確有些生氣,但轉(zhuǎn)念一想,大老遠開著摩托頗為著急地送還定金,也不失為一種誠信。
而越南人民的耿直和熱情,則更是讓我想起自己的家鄉(xiāng)。最后一天,在河內(nèi),我們有意乘坐公交車,但偏偏無論文字或是語音播報都毫無英文指示。我們拿著地圖問售票員小哥,雙方費力地溝通了十分鐘之久,還是無法確定。他便先是掏出手機找到英文和越語的翻譯軟件,語音不準翻譯不通后,我們放棄了,想著到了終點站下去后再隨便打個車吧。結(jié)果半小時后,小哥引著一位會英文的乘客跟我們指路,這才讓我們發(fā)現(xiàn),中間他好幾次到后座去,呱啦呱啦一堆越南話,興許都是在幫我們詢問是否有會英文的乘客吧。
這便是笑瞇瞇的越南人民給我們留下的印象了。讓人想起那灰蒙蒙的年少歲月,總是會對你微笑的大叔大伯,大媽大姨們,他們或是院子里的鄰居,或只是供銷社的一個售貨員。但那個時候,大家的臉上寫滿的,都是這樣一種熱情的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