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霞
【摘要】興趣是推動學生寫作的巨大動力,為此我有步驟地設計習作教學的序列: 巧用“椰殼效應”命題激趣,觸動寫作靈思;精心設計“作前”趣味作業(yè),解決好“寫什么”;創(chuàng)設趣味情境,將視野“導”開,思維“導”活;多角度作文,為孩子提供發(fā)散、多維的思維平臺;發(fā)掘習作閃光點,批語以情動人。
【關鍵詞】趣味;創(chuàng)設情境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習作教學還未完全擺脫“費時低效”的現(xiàn)狀。在今天的習作課堂上如何使全體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到寫作中,擺脫畏懼、厭煩的情緒,使輕松愉快的氛圍融于寫作全過程,是每位語文教師不斷研究的課題。在實踐中,我深深地體會到興趣是推動學習的巨大動力。興趣,可以使一個人幾天幾夜不睡覺地工作;可以使人把畢生精力獻給他所熱愛的工作。興趣,可以使達爾文把甲蟲放進嘴里;可以使舍勒去嘗氫氰酸。但它絕非天然而生,需要我們精心培育和引導。為此,我在習作教學中努力創(chuàng)建愉悅的氛圍,有步驟地設計教學序列,使學生因“趣”而樂寫。
一、巧用“椰殼效應”,命題激趣
一個小孩吃飯總是吃不多,家長哄、罵,要孩子多吃點,總不見效。一次家長出差帶回一只別致的椰殼碗,家長用椰殼碗盛飯,那天孩子飯量大增,家長喜出望外。這就是椰殼效應,其本質就是改換一種新穎的方式,滿足兒童求新、求異的思維需求,以獲得較好的效益。一個好的命題好比一只新穎的“椰殼碗”往往能觸動學生寫作的靈思,激發(fā)學生寫作的熱情,從而引出一篇好的文章。好文章都是敢想者的創(chuàng)造,不能低估學生的想象力和接受能力。教師創(chuàng)造出好題,學生就會爬得更高,因為他站在了你的肩上。比如,我們?yōu)槭裁捶且ё∧莻€《記一件難忘的事》不放?比如,我以《我有一面放大鏡》為題進行教學與指導。整堂課,學生興致高漲,思維活躍。不少學生一掃平時的畏懼、為難,寫出了質量較高的習作。《我有一面放大鏡》其內容無非是寫別人的優(yōu)點和特點,和《我的同學》《記一個熟悉的人》等常規(guī)習作內容并無二致。但為何會有兩種不同的效果出現(xiàn)呢?究其原因,就是《我有一面放大鏡》運用了“椰殼效應”,對習作命題大膽創(chuàng)新,進行了適度的包裝,用喜聞樂見的方式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優(yōu)點、評說優(yōu)點,學生自然興趣盎然。
二、精心設計“作前”趣味作業(yè)
(一)設計“見聞”作業(yè)
兒童的語言表達是以他們對世界的認識為基礎的,兒童認識世界的主要途徑又是憑借觀察。所以說應該引導學生在觀察“見聞”上下功夫,尤其是在“作前”更應有目的、有計劃地設計趣味“見聞”作業(yè)。學生在作業(yè)時會積極搜集信息,積累豐富的感性素材。待到作文時,就不至于“難為無米之炊”了。
(二)設計“動手”作業(yè)
針對兒童好奇、好動的天性,有目的地引導他們動手操作,讓他們通過多種感官,發(fā)展了思維,蘊積了豐富的語言材料,埋下了情感體驗的伏筆。“動手”作業(yè)包括手工制作,家務勞動等。例如在指導習作《今天我當家》前我就設計作業(yè):周末和媽媽互換角色一天,承擔家務。為了加強激勵機制,還要求家長給予考查并與老師進行書面溝通。學生對這樣有趣的實踐作業(yè)極樂意接受,而且他們也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展現(xiàn)自我。有生活就能寫出真實自然的文章。
三、創(chuàng)設趣味情境
如何將學生的視野“導”得開闊,思維“導”得活躍,給學生創(chuàng)設最佳的寫作情境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在作文指導上我們可以有意設置懸念,使學生產(chǎn)生疑惑,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以一次寫人的小練筆為例。上課后,我神秘地說:“我給你們介紹一個熟悉的朋友,你們想見一見嗎?”同學們一個個睜大眼睛四處張望。這時我從信封里抽出一個小方框,要求同學們依次認真觀察這位熟悉的朋友,看后不準告訴別人。原來我拿的是一面小鏡子,這位熟悉的朋友就是學生自己。學生帶著疑惑、好奇觀察自己、寫自己,興趣濃厚效果較好。
四、多角度作文,趣在創(chuàng)新
(一)多角度立意
引導學生對同一題材,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審視,從而寫出具有不同立意的習作。例如:在指導學生根據(jù)“城市里的高樓越來越多”這一現(xiàn)象進行習作時,引導學生多角度立意。由于立意不同,作文迥然不同,很有創(chuàng)意。
(二)多樣化體裁
引導學生根據(jù)同一題材,寫出不同文體的習作。如:以“蘭花”為題材的習作可以寫成說明文,介紹蘭花的種類、特點、生長過程;可以寫成記敘文,描寫蘭花的色彩、形態(tài),贊美蘭花的秀麗多姿;可以寫成觀察日記,記錄蘭花生長過程中的變化,等等。由于文體不同,文章多姿多彩,富有新意,深受學生
歡迎。
五、批語以情動人
為什么我們辛辛苦苦寫出來的批語,學生卻不理睬呢?讓我們先看看那些受冷落的批語吧!“太亂,重寫!”……而且,最后無一例外是一個較低的分數(shù)掛在那兒。這種千篇一詞又沒有感情的句子無疑傷害了學生敏感的自尊,學生自然產(chǎn)生抵觸情緒,至于讓他去體會老師的苦心,去擁有寫作的好心情,就更不用提了。
如此看來,單調乏味的語言絕對不能激起學生寫作的興趣,習作批語也要講究語言藝術。所以教師要寫好批語,必須要有一定的感情投入。首先要理解、愛護學生,以增進師生感情,其次對學生的寫作應持鼓勵的態(tài)度。
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以上是我在教學中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的幾點粗淺的體會。古希臘生物學家普羅塔戈曾經(jīng)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個需要被點燃的未來的火把。”就讓我們每一個教師用自己的熱情與不懈的努力去點燃一個個未來的火把,讓未來更美好。
參考文獻
[1]魏書生.教學工作漫談[M] .桂林:漓江出版社 ,2005(05) .
(編輯:李艷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