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鑒和考證
書畫收藏成為現(xiàn)在越來越多人的興趣愛好,學(xué)會如何鑒定書畫真?zhèn)我约皟r值成為必需。下文詳細解說古代書畫鑒定的基本方法。主要是目鑒和考證。目鑒,是目前最主要的鑒定方法。但要提高目鑒水平,必須憑借豐富的經(jīng)驗和反復(fù)比較。二是考證,即借助于畫家傳記、書畫著錄、有關(guān)詩文、歷史文獻等,對作品的有關(guān)問題進行考證,以判斷作品的真?zhèn)巍kS著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逐步產(chǎn)生出第三種方法,即利用科技測試方法,這在目前處于開創(chuàng)階段,尚未普及,已經(jīng)嘗試運用的科技方法有軟X光攝影。比如董源《溪岸圖》,通過軟X光攝影,可以顯示出歷次修補的痕跡。
題款
關(guān)于題款,書法作品題名款比繪畫要早,從傳世作品看,最早見于東晉王繤《伯遠帖》,起首“繤頓首”,知為王繤書,但這是信札形式。
繪畫作品的款題出現(xiàn)在唐代。如唐代梁令瓚《五星二十八宿圖卷》上有梁令瓚題款。五代兩宋時題名款開始多起來,但較簡單。如衛(wèi)賢《高士圖》下署“衛(wèi)賢恭繪”。北宋郭熙《早春圖》上題“早春,壬子年郭熙畫”。此外,梁師閔、崔白、李唐、李迪、馬遠、夏圭、梁楷等人的畫上,都有題署。而宋代文人畫家始創(chuàng)題上長篇題跋的格式。元代以后,在畫上題跋才普遍起來。
書畫家本人的題識對于鑒定至為重要,可通過認識書畫家的書法風(fēng)格,來佐證書畫本身的真?zhèn)?。不過也有例外,即代筆現(xiàn)象,如畫請人代筆,題款由本人題寫。又如仇英的題款存在請人代筆的情況。
題跋
一般指他人在書畫本幅或本幅外題跋,包括詩文題跋、名款、標簽、行首等。
題跋中同時代的親友題跋比較重要,如李公麟《五馬圖》上無作者自題,卷后有好友黃庭堅題識,黃字存世較多,經(jīng)鑒定是真,可信為公麟真跡。后代人的題跋,輔證的作用就小一些,水平高的書畫家和鑒藏家的題跋,可信度要高些。但要注意的是,有些藏家的朋友礙于情面,也會寫一些曲意奉承或敷衍搪塞的話,這就需要認真辨識。至于鑒定水平不高的人的題跋,就需要仔細推敲,不可輕信。
標題和題簽與題跋的情況相似,歷來十分重視歷史上幾位收藏甚精的帝王題簽,如宋微宗、金章宗等。鑒賞水平高的書畫家和鑒藏家的題簽也值得重視。如西晉陸機《平復(fù)帖》前面的舊簽,為唐人所書。唐孫位《高逸圖》前隔水上有宋徽宗題字。五代趙干《江行初雪圖》本幅右行書“江行初雪,畫院學(xué)生趙干狀”,有人認為是南唐后主李煜所書。
題跋還要注意兩個問題,一是避諱字,一是書寫的格式。避諱是指避歷代帝王及他們父祖的名字,要用它字或缺筆字、諧音字來代替;還有作者本人避自己父祖的名字,即“家諱”。如南宋馬和之《豳風(fēng)圖》,上面?zhèn)鳛楦咦陬}詩,而出現(xiàn)“構(gòu)”字缺筆,自己避自己的名諱,顯然非高宗書,或是臣下所書。
題款格式有時代變化。晉、唐人寫信首尾都寫上名字,如“羲之頓首,快雪時晴……王羲之頓首。”宋人私人信札和公文書札格式不同。私人信札上下款都寫,下款不寫姓。公文書札下款要寫官職。
印章
印章,即鈐在書畫本幅和裱邊上的印章,包括書畫家自己、收藏家、題跋者的印章。
在書畫作品上鈐印,約始于唐代,宋以后逐漸普遍起來。印章的印文鐫刻有自身的歷史和時代風(fēng)格、流派風(fēng)格、個人風(fēng)格等,十分復(fù)雜。
就印章材質(zhì)說,宋至元中期,以銅、玉、牙、木等為多。元末王冕始用花乳石刻印,明代及后,普遍使用石章。就印泥看,唐、五代大多用蜜印或白芨水,宋初始用油印,并用水印。蜜印顏色紅而厚,水印色較淡和厚薄不勻。至元代以油印為主,幾乎不見水印。印色以大紅為主,偶然見深紅和紅帶紫色的。
就內(nèi)容上來說,包含的信息也非常多,有姓名、字號、籍貫、閑文、齋堂等。
同時印章上所用的刀法與字體也是我們所要參考的因素之一,因為從中都可以得到些關(guān)于作品時代風(fēng)格與個人風(fēng)格的信息。
印章作為鑒定的依據(jù),首先要以可信的真跡作為標本,確立印記的標準,以與持鑒物相比照。上海博物館編的《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一書,匯集了較豐富的資料,近年又有一些印鑒書籍,都可參考,然其中也有一些舛誤之處。再則,有些書畫家的用印并不固定,或者留存的印記很少,就難以建立標準。
另外,印章是可以為后人所使用的,又可以摹刻,民國以后普遍用鋅版鑄造,外形極似。近年又運用銅版、電子制版等新技術(shù),更是與原印毫厘不差,難以識別。因而只能作為輔助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