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芮 王華平 胡笳 朱波伊 韋燾 羅?,摗堁?/p>
[摘要]21世紀的醫(yī)學將會更緊密地與社會科學相結合。由此促進一門很具有生命力的多學科結合的邊緣學科——“健康社會科學”(Health Social Science,HSS)嶄新地迅速崛起。這門新型學科雖然方興未艾,極具發(fā)展前途,但是其學科特,最也凸現出該領域在專業(yè)文獻資料收集和利用方面的困難和挑戰(zhàn)。筆者基于學科館員服務,以國家社科基金課題文獻資料收集為例,思考并探討了建設健康社會科學特色數據庫為教學、科研及學科建設提供支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關鍵詞]學科館員;學科服務;健康社會科學;特色數據庫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5.03.020
[中圖分類號]G25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15)03-0109-04
隨著對健康概念不斷深化的理解和認識過程,及“生物——心理——社會”三維聯系的現代醫(yī)學模式的建立,人們已經意識到社會科學為我們深入的理解健康和疾病打開了更加廣闊的視野,而在健康相關研究逐漸發(fā)展和實踐過程中,社會科學的諸多學科與生物醫(yī)學及衛(wèi)生科學的結合顯示出極大的研究和發(fā)展?jié)摿Γ瑢⑸鐣茖W引入、應用、結合于人類健康研究已成為一種必然??梢灶A見,21世紀的醫(yī)學將會更緊密地與社會科學相結合。由此帶來了一門很具有生命力的多學科結合的邊緣學科——“健康社會科學”(Health Social Science,Hss)嶄新地迅速崛起。這門新型學科雖然方興未艾,極具發(fā)展前途,但是其學科特點也凸現出該領域在專業(yè)文獻資料收集和利用方面的困難和挑戰(zhàn)。基于學科館員服務思考建設健康社會科學特色數據庫為教學、科研及學科建設提供支持是值得我們關注的一個現實問題。
1.健康社會科學——一門新興交叉學科
健康社會科學(HSS)是跨學科視野下的一門新興交叉學科。它將社會科學、行為科學與生物醫(yī)學及衛(wèi)生科學等自然科學有機地聯系在一起,系統(tǒng)地研究與人類健康領域相關的問題,是一個多學科結合的研究新領域。HSS研究注重將社會科學的理論分析及研究方法與衛(wèi)生統(tǒng)計學、流行病學等傳統(tǒng)醫(yī)學及衛(wèi)生科學的理論和研究方法密切結合,綜合研究與人群健康相關的因素,并做出需求評估、政策評估、項目設計或干預措施等的決策和建議??梢娺@是一門擁有跨學科透視思維(transdlsciplinary perspecrive),綜合運用跨學科研究方法(transdisciphnary approach),通過跨學科合作方式進行科研(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的邊緣學科。正是由于其理念和研究方式的新穎,同時亦是國際健康研究領域的一個發(fā)展新趨勢,故縱觀全球和亞太地區(qū)在這個領域的探索正呈現出迅速興起和蓬勃發(fā)展的形勢,對于HSS研究和實踐,及其理論、方法等的探討還在逐漸地發(fā)展中。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一些有遠見的國家、地區(qū)、非政府/非盈利基金組織(NGO/NPO)、高等院校等都倡導開展了跨學科健康相關項目、跨學科會議交流、溝通與合作,這使得很多與HSS相關的健康研究和實踐不斷得到發(fā)展和充實。一些有關健康研究、衛(wèi)生培訓及政策方面跨學科研究的若干問題不斷被提出和探討。在此基礎上,國際學術界于1992年和1994年先后建立了國際性的網絡“健康社會科學國際論壇”(the International Forum for Social Sciences inHeahh,簡稱IFSSH),及其在亞太地區(qū)的組織“健康社會科學國際論壇亞太網絡”(the Asia Pacific Network of the International Forum for Social Sciences in Health,簡稱APNET)。IFSSH和APNET每兩年召開一次全球或亞太地區(qū)的學術會議,出版雜志《社會科學與醫(yī)學》(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標志著這門學科備受國際和亞太地區(qū)健康領域研究的重視。20世紀后期,國外一些大學,如泰國馬希隆大學,率先開設了HSS研究生課程;國內一些高等院校也開始鼓勵社會科學與醫(yī)學相結合的教學嘗試:如云南大學、云南民族大學在“女性與社會性別”領域的教學、研究的嘗試;昆明醫(yī)科大學健康研究所若干跨學科特色科研項目運作的嘗試和研究生培養(yǎng)在HSS領域的課程建設嘗試;以及復旦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開設“艾滋病健康社會科學”等HSS相關課程的嘗試,等等。
綜上,由于HSS跨學科研究的復雜本質,決定了其相關的研究領域必然會涉及多個學科,故其專業(yè)文獻分散,內容、學科覆蓋面廣。HSS作為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發(fā)展時間不長,時至今日其研究領域的探索還在逐漸進展中,其相關理論、方法、實踐、范例等的研究仍不完善。就筆者在長期學科服務中收集整理資料的經驗發(fā)現HSS相關文獻信息(例如:來自于IFSSH、APNET及相關前沿雜志等)或來自于前沿的研究及先行實踐者和/或機構、院校等,如云南健康與發(fā)展研究會(前身為“云南生育健康研究會“)、昆明醫(yī)科大學健康研究所等;或來自于非政府/非營利基金組織(NGO/NPO)支持的在相關健康領域(如艾滋病、計劃生育、婦幼保健等性與生殖健康領域、慢性病、職業(yè)病防治領域、控煙領域,等等)在跨學科合作項目實踐交流過程中,如WHO相關健康培訓(和/或項目)、聯合國相關部署(如UNFPA、UNDP、UNAIDS、UNICEFE等)、歐盟、麗斯特普國際組織、福特和/或洛克菲勒基金會等國際基金資助的相關健康項目。此外,相關文獻來源渠道多樣、文獻類型多樣,資料零散,不成體系。如,會議動態(tài)的信息資料、教學課件、內部培訓材料或出版物、機構或組織出版物、項目相關宣傳材料或手冊、最佳實踐(best practices)經驗總結、學位論文,等等。而且,其中有些信息通過傳統(tǒng)的公開渠道不易獲得和收集。由此可見,HSS研究與發(fā)展的特點帶來了該學術領域文獻收集和利用的諸多困難和挑戰(zhàn)。endprint
2.HSS學科服務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挑戰(zhàn)——以國家社科基金課題文獻資料收集為例
筆者于泰國馬希?。∕ahidol)大學HSS國際項目研究生畢業(yè)后,作為昆明醫(yī)科大學圖書館HSS學科館員對口服務于本校公共衛(wèi)生學院及健康研究所的多項科研活動。在深入的學科化服務如定題檢索、課題調研和綜述撰寫、館藏學科文獻資源評價等涉及本學科文獻資料收集、利用的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境和挑戰(zhàn)。筆者以對口學科服務的一項國家社科基金課題(“云南邊境地區(qū)人口流動與相關人群的艾滋病脆弱性研究”)的文獻資料收集和利用為例闡述:
2.1交叉學科文獻發(fā)表分散,學科覆蓋面廣,不利收集
開題調研,需要了解有關人口流動與艾滋病流行的相關研究情況。筆者僅僅就本校訂購的幾個國內重要的核心數據庫(CNKI、維普、萬方、CBM)檢索后,發(fā)現收集到的相關文獻發(fā)表分散,涉及多個學科領域,如流行病學、人口學、公共衛(wèi)生、人類學、社會學、政治學、管理學等等。而課題關注的從人口流動性探討其與艾滋病流行關系的醫(yī)學人類學、醫(yī)學社會學的少量相關密切文獻:有的發(fā)表于《醫(yī)學與社會》等學科前沿期刊上;有的卻發(fā)表于牽涉到的某一學科領域的相關雜志上。可見其學科覆蓋面廣,對于數字圖書館館藏配置要求綜合均衡才能適應。針對目前預算有限,偏重醫(yī)學等自然科學館藏建設的本校圖書館資源,對收集相關HSS領域研究的文獻肯定有所不利。
2.2文獻來源渠道多,類型多,資料零散,不系統(tǒng),不利收集和利用
立項后,對課題涉及的幾個關鍵概念進行界定。重要的關鍵詞之一——“艾滋病脆弱性”是HSS研究領域提出的一個新的概念,國內探討比較少,但在HSS研究領域卻很新穎和重要。由此牽涉到的其他需要劃分和界定的概念,如“艾滋病脆弱人群”、“艾滋病脆弱模型”、“艾滋病風險”、“艾滋病高危人群”、“艾滋病易感人群”,等等。僅檢索本館紙質及數字館藏顯然已不能滿足要求,通過網絡資源檢索后發(fā)現,密切相關文獻或信息的來源渠道多、類型多樣。例如,檢索到聯合國艾滋病規(guī)劃署(UNAIDS)在“擴大艾滋病應對”理論中明確提出了“艾滋病脆弱性”的相關概念,進而發(fā)現其密切相關文獻資料大部分見于非政府組織出版物、HSS研究領域的相關會議文獻(部分未正式出版)、學位論文等;“艾滋病脆弱模型”的相關文獻部分是來源于半正式出版信息,如區(qū)域項目報告、學術研究動態(tài)、會議動態(tài)等等。相關實踐見于一些健康項目指南或手冊、動態(tài)、經驗總結、教學課件及培訓資料,活頁材料等等??梢娖湮墨I類型多樣,資料零散,不系統(tǒng)。傳統(tǒng)的核心數據庫檢索完全不能滿足需求,借助互聯網檢索又發(fā)現重要資料難于獲得、收集和整序,不利利用。
2.3學術前沿,某些信息傳統(tǒng)渠道不利獲得
上述資料收集過程中亦發(fā)現,邊緣學科的信息收集通過傳統(tǒng)信息來源渠道(如本校原有館藏)已不能完全滿足需要。而互聯網獲得的相關信息,其文獻資料的來源,諸如有關健康項目的內部培訓資料、指南、手冊、報告等,某些NGO/NPO內部發(fā)行出版物等等不易獲取。例如,對上述課題適用的研究理論依據或框架進行文獻調研后發(fā)現其跨學科研究問題的復雜性和前沿性,決定了其相關理論依據的復雜性和跨學科性,如社會流行病學,性的社會網絡理論等。由于跨學科及研究領域復雜性的本質,HSS已成為21世紀學術發(fā)展的一個前沿。其大部分相關的前沿信息或第一手資料還需要通過該領域的先行者們(如前沿的研究實踐者或者機構組織)及時地獲得。筆者在本課題的文獻調研和綜述撰寫的過程中同時也借助了本校健康研究所和云南省健康與發(fā)展研究會自建書庫解決了很多文獻收集和利用的問題。
綜上可見,HSS學科服務的過程中隨時都可能面臨到的資源收集和利用的窘迫局面。在有限的預算和資源限制下,合理配置及優(yōu)化現有館藏,突出并利用本校的學科優(yōu)勢,開展合作開發(fā)、共建共享HSS特色數據庫,更有效地為學科建設和發(fā)展、教學科研及人才培養(yǎng)提供支持已是勢在必行。
3.構建HSS特色數據庫的幾點思考
3.1依靠內部優(yōu)勢,突出學科特色,合作開發(fā)HSS特色數據庫
長期以來本校健康研究所的主要成員和專家在HSS領域的“先行”地位,使HSS成為本校和全國最具優(yōu)勢和競爭力的特色學科和人才培養(yǎng)基地之一。1994年,以本校張開寧教授為首倡導建立的學術團體——云南健康與發(fā)展研究會(即YHDRA,前身為云南生育健康研究會)成為全國HSS首個前沿研究與實踐基地。經過多年的發(fā)展,本校研究所和YHDRA通過參與國內外多項前沿學術和項目實踐活動,出版大量相關圖書、叢書、譯叢、通訊,手冊、指南、培訓材料等;同時收集、積累了HSS學科相關領域的大量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紙質文獻和原始數據形式的資料,并逐漸形成了自建的紙質書庫。在學科服務過程中筆者多次借助該書庫完成相關工作。這些資源是筆具有鮮明學科特色的“財富”,以目前HSS學科館員的對口服務作為館院連接的契機,借助圖書館人力、服務、設備及技術等資源優(yōu)勢,將這些紙質資料和豐富的零散資料“數字化”,同時整合優(yōu)化本館原有的相關資源,合作開發(fā)HSS特色數據庫。建立專業(yè)的檢索平臺,提高HSS相關信息方便、快捷的檢索及信息共享和利用效率。此外,圖書館還可為研究所和研究會提供紙質書庫的編目、排架、借閱管理等專業(yè)的書庫文獻管理意見或指導。
可見,依靠內部優(yōu)勢,整合圖書館、研究所、研究會等幾方資源,以學科館員服務為銜接,因勢利導地合作開發(fā)并構建我校獨具學科特色的HSS特色數據庫是可行的。
3.2利用外部機會,增進各方合作,共建共享HSS特色數據庫
HSS跨學科的特點決定了其資源跨學科互補的需求。而前述我省一些其他大學也已開始嘗試著社會科學與醫(yī)學相結合的教學和科研,例如云南大學、云南民族大學、云南師范大學、大理學院等一些綜合大學都有自己的館藏優(yōu)勢可以補充HSS特色數據庫各研究領域的跨學科需求。因此,除了突出本校學科優(yōu)勢自建數據庫的同時還要思考如何擴大各高校之間,以及高校與地方的相關優(yōu)勢資源互補,共建共享HSS特色數據庫。共建共享需要有增進各方合作的契機和條件。目前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tǒng)CALIS在我省高校范圍內資助建設一批特色資源數據庫,可借助這個平臺和契機增進各方共建共享的意識,并助力于思考建立HSS特色資源共享的統(tǒng)一標準和規(guī)范,制定合作機制,真正實現各方優(yōu)勢資源互補共享。此外,借力于云南省高校圖工委統(tǒng)籌規(guī)劃的行政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其組織館際協作,推進HSS特色資源的共建共享,例如:成立領導小組宏觀規(guī)劃、統(tǒng)一組織、技術指導等,發(fā)揮各館的特色和優(yōu)勢,優(yōu)化資源,進一步實現特色數據庫共建共享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endprint
此外,采集OA資源及網絡原生數字資源補充HSS特色數據庫也很重要。從前述可知很多有遠見卓識的非政府或非營利組織(NGO/NPO)及WSSH和APNET等都處于HSS研究和實踐的前沿,其出版發(fā)布的大量有價值的相關文獻大部分都以OA資源或網絡原生數字資源的狀態(tài)存在。利用網絡搜索引擎、NGO/NPO網站、IkSSH和APNET網站及相關期刊網站對這部分資源進行捕獲、收集、組織、整理、索引及整合。即是通過獲得合法使用權的方式獲得網上相關的HSS特色資源,形成網絡動態(tài)信息庫,同時建設相應的網址導航、專業(yè)期刊目次導航等專業(yè)導航庫是構建HSS特色數據庫的一個重要思路。
3.3結合學科特點構建HSS特色數據庫的分類結構
從上述的HSS學科發(fā)展及專業(yè)特點可知傳統(tǒng)的“中圖分類法”已無法體現其交叉邊緣學科性質的文獻檢索需求。借鑒泰國馬希隆大學HSS國際研究生項目對該課程的安排結構及其項目的自建書庫結構;并結合HSS將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學科發(fā)展特點和趨勢;以及本校相關紙質書庫的文獻資料特點,筆者考慮可如圖1所示大致構建HSS特色數據庫的學科分類框架:
此外,根據HSS領域信息來源渠道的多樣性特點,還可按文獻出版或來源形式不同進一步劃分數據庫結構,如劃分出學位論文、會議文獻、非政府組織、機構或政府出版物、通報、手冊、培訓課件、指南等,以期更清晰的梳理信息的形式和來源渠道。今后,還需不斷地逐步深化數據庫結構,同時開發(fā)并建設好對應的學科導航系統(tǒng)促進高效地利用信息。
3.4重視學科研究熱點開發(fā)HSS領域的相關特色專題知識庫服務平臺
基于筆者前期的學科館員服務工作亦提示開發(fā)以學科研究熱點(或科研項目專題)為中心的特色專題知識庫服務平臺可以讓信息服務與利用的效率更加事半功倍。根據本校在HSS領域相關的重點科研項目將某方面的信息相對集中,形成有序的知識集成。同時,構建情報調研資料管理倉庫,課題組信息發(fā)布、討論、共享等信息服務平臺可以更好地為學科研究熱點及重點提供有效的專題知識庫保障。
就筆者近年來在學科服務的觀察中也發(fā)現一些HSS相關領域的研究熱點和趨勢,結合本校科研優(yōu)勢,應考慮今后繼續(xù)開發(fā)如下一些研究熱點的特色專題知識子庫平臺:(1)艾滋病相關研究,如:艾滋病歧視與羞辱、艾滋病脆弱性研究、同性戀健康干預、亞文化研究,等等;(2)慢性病相關研究,如:慢性病風險研究、乙肝相關歧視與羞辱、行為與生活方式病研究,等等;(3)環(huán)境與健康相關研究,如:職業(yè)病等研究;(4)醫(yī)院社會科學相關研究,如:醫(yī)患關系研究,臨終關懷研究,等等;(5)性行為與性健康相關研究;(6)女性學與社會性別相關健康研究;(7)流動人口相關健康研究,如:農民工健康權利研究;(8)計劃生育優(yōu)質服務;(9)健康教育。
此外,目前國內社科領域的檢索詞表主要有《社會科學檢索詞表》和《中國分類主題詞表》(社科部分);醫(yī)學領域最有名的詞表是美國國立醫(yī)學圖書館的《醫(yī)學主題詞表》(即MesH詞表);還有中國中醫(yī)研究院圖書館情報研究所出版的《中醫(yī)藥學主題詞表》。然而這些詞表均是針對傳統(tǒng)社科領域或醫(yī)學領域的學科范圍進行界定和編制的。未來隨著HSS這門極具潛力的交叉邊緣學科的發(fā)展,思考開發(fā)適合本學科的專業(yè)索引詞和標引主題詞庫也是提高專業(yè)檢索查全和查準質量,有效利用專業(yè)資源的學科服務的努力方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