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文精神及圖書館人文教育
人文精神,既是人文知識化育而成的內在于主體的精神成果,它蘊含于人的內心世界,見之于人的行為動作及結果。人文精神的獲得必須經過人文知識的內化、整合,而變成主體的意識、思想、情感等生命體驗和善行。人文精神的核心或主體就是以人為本,關心人的命運,追求人的幸福,滿足人的需求,實現(xiàn)人的價值,體現(xiàn)人文關懷,探索人生奧秘,總之一句話,就是要關注“人”,特別是人的精神世界、精神家園。我們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人文精神和豐富的人文資源,呼喚人文精神,重視人文意境的建設,已成為圖書館界的共識,圖書館作為這種傳統(tǒng)和資源的重要載體,可以而且當在弘揚人文精神的潮流中發(fā)揮應有的作用。人文精神是現(xiàn)代公共圖書館精神的核心。作為公共圖書館它不僅可以推動和促進社會人文精神的凝聚和發(fā)展。同時,也是研究、提煉、培育、宣傳人文精神的主要機構。
圖書館人文精神應包括三大方面:即理念、行為、視覺方面。
首先,圖書館是帶有公益性的文化服務機構。從社會建制上說,圖書館是公益性文化事業(yè)單位,這是圖書館公益的社會學或政治學基礎。從圖書館賴以形成的文獻收藏的屬性看,文獻作為知識產品其性質也是人類的“公共物品”,其功能在于為全人類所共享,所以圖書館理應向全人類提供文獻收藏(知識)的共享服務,這是圖書館公益性的物質基礎,圖書館公益性的基本含義是社會(政府)出資辦館,圖書館向社會所有公眾提供公共性服務。
謝拉說過:“服務,這是圖書館的基本宗旨?!狈帐菆D書館的天職。對圖書館工作者的最準確的稱呼應該是“知識服務員”??傊胺帐秦灤﹫D書館發(fā)展的主線,是圖書館的核心價值觀”。我們知道,讀者是圖書館服務優(yōu)劣的最終評判者,讀者是否滿意是評價圖書館服務優(yōu)劣的根本標準。在“讀者滿意”這一理念中,包含了“讀者第一”、“服務至上”等服務思想與原則。
其次,圖書館人文精神的行為部分主要表現(xiàn)在服務過程中。首先包括開放原則:圖書館的開放服務意味著資源開放——要求圖書館樹立“藏一直用”的觀念,一切館藏設施都要向讀者開放;人員開放——即保證社會上一切人自由出入;時間開放——即最大限度地延長開館時間;館務公開——即圖書館的一切決策過程要保證民主與透明性。凡是與讀者利用有關的決策(如有關規(guī)定、制度、做法等)都應向讀者公開,公開接受讀者的監(jiān)督。其次是自由與平等原則:它是國際上圖書館共同遵循的重要原則,是圖書館開放性原則的延伸。圖書館的自由平等原則要求圖書館在服務過程中實施四無服務即:無等級差別服務、無身份界限服務、無強制服務和無歧視服務。所以說,圖書館是體現(xiàn)自由與平等的圣地。讀者的自由平等權利至少包括(1)平等獲得讀者資格的權利;(2)平等獲取資源的權利;(3)平等閱讀的權利;(4)平等參與管理的權利;(5)平等享有個人隱私不受侵犯的權利;(6)平等享有提出合理化建議的權利;(7)平等享有提出咨詢的權利;(8)平等享有對圖書館工作進行評價和監(jiān)督的權利,等等。最后是助人的原則。美國學者戴維斯指出:“不管使用的設備和信息系統(tǒng)多么復雜,其目的都是相同的,那就是——助人”。助人是一切服務工作的共同理念與特征。圖書館的助人理念,主要體現(xiàn)在圖書館工作人員對待讀者的意識和態(tài)度上。這種意識和態(tài)度具體表述為以下一些思想和行為;一是讀者第一,服務至上;二是讀者是主人,我們是公仆;三是讀者的需求是最高命令;四是滿足讀者的需求是我們最高的使命;五是一切讀者都需求幫助;六是個別讀者(如殘疾人)需求個別幫助;七是練就高超的助人本領是我們責無旁貸的職責;八是“為您服務”是我們的座右銘;九是我們的職業(yè)是助人的職業(yè);十是助人永不言煩,服務永無止境;等等。另外,圖書館的助人能力,還表現(xiàn)在工作人員的素質及其能力上,主要表現(xiàn)在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熟悉館藏及其檢索技能、語言文字能力、交流與溝通能力、迅速的反應領會與行動的能力、對問題的判斷和解決的能力,等等。
再次,圖書館人文精神的視覺部分,反映的是圖書館的所有構成因素在人的視覺感官上留下的印象及其意義。圖書館視覺識別系統(tǒng)的建設,其目的是為了給人們營造一種充滿人文意蘊的典雅、寧靜、舒適的工作與閱讀環(huán)境。
二、圖書館為什么要弘揚人文精神
首先是時代的呼喚。我們知道,在人類文明發(fā)展的早期,科學和人文是不分家的,如古希臘和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許多偉大人物,就既是科學家,又是藝術家、詩人。文藝復興以后,特別是產業(yè)革命以后,科學和人文逐步發(fā)生分離,以至分裂??茖W技術得到了全面的快速的發(fā)展,社會生產力飛速提高,相比之下,人文卻相對滯后,乃至停滯不前。這種社會和人類發(fā)展的片面性,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人類的許多災難和困擾,理想信念和價值觀念受到空前的挑戰(zhàn)。我們這樣一個具有深厚的人文傳統(tǒng)和豐富的人文資源,素以人文精神著稱于世的民族,近些年來,在市場經濟與科技大潮的沖擊下,也程度不同地忽視了人文精神的培育和教育,出現(xiàn)了人文精神“弱化”甚至“失落”的現(xiàn)象。面對這種情況,許多有識之士驚呼:科學與人文的脫離再也不能繼續(xù)下去了,二十一世紀應當大力弘揚人文精神,加強人文教育。圖書館是社會發(fā)展和時代進步的產物,理所當然要與時俱進,在弘揚人文精神中走在社會的前列。
其次,人文精神也是圖書館的立館之本。從圖書館的發(fā)展歷史來看,從封建藏書樓到近代圖書館,它的一個根本變化就是服務對象和服務范圍擴大了,圖書館的本質和功能從以藏為主發(fā)展到以用為主,看一個圖書館的好壞優(yōu)劣,主要不是它的藏書多少,而是利用的好壞。列寧早就指出,圖書館“值得驕傲”和“引以為榮”的,“并不在于它擁有多少珍本書,有多少十六世紀的版本和十世紀的手稿,而在于如何使圖書在人民中間廣泛地流傳,吸引了多少讀者,如何迅速地滿足讀者對圖書的一切要求”。要使圖書在群眾中得到廣泛傳播,要吸引大量的讀者,就要盡可能地做好服務工作,滿足讀者和用戶的各種要求。服務性是圖書館的根本屬性。圖書館如果不弘揚人文精神,真正做到“讀者第一,服務至上”。盡快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那么就會被別的信息服務機構所取代。失掉了這種屬性,圖書館將失去其存在的價值。
三、圖書館如何弘揚人文精神
第一,以讀者和用戶為中心開展圖書館的各項工作。圖書館工作中,一些不僅與讀者直接打交道的借閱、參考咨詢、期刊等部門要體現(xiàn)人文關懷,熱情接待讀者,盡量滿足他們的需求,而且其他不與讀者直接接觸的部門,如采編、典藏、技術等,也要從讀者出發(fā),安排和改革自己的工作,以讀者為中心,一切為讀者著想。人類正在進入信息、網絡時代,圖書館重視科學技術,弘揚科學精神是完全必要的,但是不能因此而忽視人文精神的培育和張揚。我們看到,有些圖書館不斷提高現(xiàn)代技術設備的檔次,而在如何滿足讀者需求上卻考慮甚少,管理系統(tǒng)不斷升級換代,而文獻的利用率卻未上升;工作人員操作電腦十分嫻熟,而對讀者卻態(tài)度冷淡;計算機圖書館流通系統(tǒng)功能先進,但藏書卻沒有完全對讀者開架,等等,這都是缺乏人文精神的表現(xiàn),是與弘揚人文精神的潮流背道而馳的,急需加以改進。從某種意義上講,圖書館是為讀者和用戶存在的,失去讀者和用戶,圖書館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
第二,利用圖書館的有利條件,開展人文教育。圖書館歷來就有教育的職能,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這一職能還將進一步強化。開展人文教育是圖書館教育職能的重要組織部分。在這方面圖書館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有教材、有人才、有技術設備和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應當通過各種方式把這些人文資源充分開發(fā)和利用起來。比如,加強人文科學知識方面的咨詢服務,展示人文書刊資料和古籍、字畫,舉辦人文知識講座,做好人文科學知識信息的上網與網上傳播,等等。
第三,實行以人為本的管理。人文精神在圖書館內部管理上的體現(xiàn)就是實行人本管理。即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這種管理模式的核心是尊重和激發(fā)人的熱情,調動人們的積極性,滿足人的合理需求,提高人的素質。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是重要的資源,為了充分發(fā)揮知識作用,人們提出了知識管理的理論,但是知識是由人來掌握的,圖書館的知識管理不僅要重視書刊資料等顯性知識的管理,而且更重要的是存儲在員工頭腦中的隱性知識的管理,即通過人本管理,使這種隱性知識得到充分發(fā)揮,以達到知識傳播,利用與創(chuàng)新的目的。所以說,知識管理與人本管理是一致的,體現(xiàn)人文精神的人本管理是圖書館管理工作的靈魂。實行人本管理,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建立一些機制和制度,當前十分重要的一項就是對館員進行繼續(xù)再教育,提高他們的素質。當今世界,各行各業(yè),都在提倡學習,提倡創(chuàng)新,建立各種學習型組織已成為世界潮流,圖書館作為人類知識的重要載體,理所當然要走在社會的前面,在創(chuàng)建學習型組織、建設學習型社會中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我們在克服科學與人文分離,強調弘揚人文精神的時候,不可忽略科學技術和科學精神的巨大作用??茖W與人文,如同車之兩輪、鳥之雙翼,是不可以分離的??茖W脫離人文導致的后果,如本文前面所指的,我們已經看到了;但是,如果人文脫離了科學,其后果也是不堪設想的??傊覀円裱脑瓌t是科學與人文的結合統(tǒng)一。在追求圖書館人文精神的同時也不應忽視科學技術和科學精神對圖書館現(xiàn)代化的巨大作用。
參考文獻:
[1]程亞男.再論圖書館服務[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2年(4).
[2]王海泉.以人為本,現(xiàn)代圖書館發(fā)展的新理論[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2年(4).
[3]蔣永福.論圖書館人文精神的內涵[J].圖書館雜志,2003(1).
[4]何少紅.圖書館與人文精神[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5(4).
(作者簡介:羅彩蓉,女,漢族,大學本科學歷,從事圖書館工作25年。工作單位:青海省黃南州同仁縣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