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識是一個相對復雜的概念,不僅在中、西方之間的認識理解不同,而且在中國心理學界內部至今也還未有統(tǒng)一的定義。在西方,自我意識通常被看作是個體對自己的感知和注意,自我意識被視為“自我概念”的一個子概念。在我國,有學者強調自我意識的內容和過程,如張增杰將自我意識定義為:“一個人對他自己的心理過程和心理內容的反應?!边M而自我意識分化成兩個層次:人能體驗或意識到自己的心理過程的結果和人能意識到自己心理活動的內容。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士把自我分為主我(I)和賓我(me)兩個方面,主我是自我的主動部分,是認識、發(fā)動、指揮和調節(jié)個體活動的方面;賓我是自我中被注意、思考和知覺的客體。由此發(fā)現(xiàn),自我意識由主我發(fā)動,它是指向發(fā)動者自己及自己和他人之間關系的意識。舉例來說,個體對自己長相、身高的了解;對自己性格、能力的認知;對自己與環(huán)境相處的融洽程度、自己在他人眼中地位的理解和評價等就是自我意識的具體表現(xiàn)。
個體對自己以及自己與環(huán)境之間關系的意識按照不同的標準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別,按照意識的活動形式可將自我意識分為自我認知、自我體驗和自我控制;按照意識的活動內容可分為身體自我、物質自我、心理自我和社會自我意識;而從意識的活動指向來看,可將自我意識分為私我意識(Private self-consciousness)和公眾意識(Public self-consciousness),私我意識指個體關注自己的感受、自己的評價標準,私我意識強的人傾向于自我內省,更加關注自己的行為和思想;公眾意識是指個體關注他人如何看待自己以及他人的評價標準,公眾意識強的人更關心自己和他人、社會的關系,關注他人對自己的看法與評價。可見,自我意識是多層次多維度的心理系統(tǒng),具有復雜的心理結構。
一、對大學生進行自我意識差異對比研究的意義和目的
當今大學生的自我意識主要從三個方面得以體現(xiàn):首先從自我認識上,大學生更加關注自我的外表、行為舉止以及性格、交際、組織能力等內外在因素來與環(huán)境產(chǎn)生交際,通過社會期望、對比更進一步地認識自己。其次在自我體驗上,大學生對于自我情緒的體驗更加深刻、豐富。當他們獲得稱贊、接納時,可以體驗到積極正性的情感,當他們受到指責、遭遇挫敗時會體驗到消極負性的情感。最后在自我控制方面,處于大學階段的學生通過適應大學集體生活、接受系統(tǒng)的高等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安排的能力得到了提高,逐漸變得可以獨當一面。
然而,由于大學階段是自我意識發(fā)展最為強烈快速的階段,部分大學生容易從自我角度出發(fā)進行認知和判斷,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自負心理,變得愛慕虛榮、好攀比,最終失去自我。另一部分大學生則相反,隨著社會交往的增加,他們可能對自我產(chǎn)生不滿,這種不滿不斷累積導致自卑心理產(chǎn)生,變得沒有主見、喜愛從眾。還有一部分學生由于對自我缺乏控制,生活過度放縱、惰性增加,變得逆反、遇事逃避、覺得自己的生活極度空虛,看不到未來。長此以往,不僅影響自己正常的生活學習,更有甚者還會產(chǎn)生嚴重的心理障礙,影響家庭與社會。
因此,健全大學生的自我意識對大學生發(fā)展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很好地幫助大學生認識自我,了解自我,當遇到困境、阻礙時,能及時調節(jié)自我,從容面對逆境,解決問題;另一方面也能幫助大學生建立良好的公眾自我和私我意識,降低心理問題的產(chǎn)生幾率。
本研究通過對廈門市高校大學生的自我意識進行調查,了解廈門市大學生自我意識的特點和上述大學生普遍自我意識的特點是否一致,如有不一致,也將討論差異的原因何在。本研究主要調查了廈門市三所大學的大一、大四年級的在校大學生;主要的研究意圖是對比這兩個年級學生的自我意識的差異情況,其理由是大學階段是個體在人生發(fā)展中的最重要時期之一,這一時期有兩次重要的轉變:對大一學生來說,他們經(jīng)歷了由高中生向大學生的轉變,環(huán)境的變化會使自我意識也發(fā)生轉變,比如認識來自各地的同學、舍友,參與不同的社團活動、學習更加專業(yè)的知識,都會影響大一學生的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控制;而大四學生則要經(jīng)歷從大學生走向社會的轉變,畢業(yè)生面臨著人生的新抉擇,就業(yè)、考研還是留學都一定程度上迫使大四學生對自我有進一步的認識。根據(jù)王忠、張麗波等的研究,大一、大二、大三年級學生的自我意識差異不是很明顯,而大一與大四學生則有一定的差異。由此推測,廈門市大學生的自我意識在大一和大四兩個年級水平上的差異會比較明顯。故本研究對象主要以大一、大四學生為主。同時,也希望借本研究結果能夠提醒大一學生更有質量地享受大學生活、幫助大四學生更好地步入社會。
二、研究方法
1、被試
隨機選取廈門市三所高校(重點高校、一類本科院校、二類本科院校各1所)大一、大四年級的學生作為調查對象。共發(fā)放問卷321份,回收312份,有效303份,有效率為96.8%。其中,大一年級150名,大四年級153名;男生148名,女生155名;理工科173名,文科130名。具體調查對象構成見表1.
2、研究工具:自我意識量表
本研究采用Fengistein,Scheier和Buss(1975)編制的自我意識量表,它關注的是個體傾向于把哪個部分作為自我意識的對象,即探討個體在自我意識活動的指向上的差異。量表由17題組成,分為內在自我(10個項目)和公眾自我(7個項目)兩個維度。根據(jù)5點計分法,從0(完全不符合)到4(非常符合),內在自我得分越高,說明個體私我意識越強;公眾自我得分越高,說明個體公眾意識越強;而總分越高,表面?zhèn)€體的自我意識越強。自我意識量表內部一致性信度為0.86,各維度組成信度在0.79-0.56之間;在一個自由度下,卡方增加值均大于3.84,且p值均為0.00,區(qū)別效度良好,Δx2=19.98,Δdf=15,p=0.17>0.05,量表結構具有跨群組效度。
3、研究程序
采用問卷調查法。以紙質問卷為主,輔以電子問卷,被試均在知情同意的情況下自愿參與調查?;厥諉柧砗螅褂胹pss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和分析,對數(shù)據(jù)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獨立樣本t檢驗及相關分析。
三、結果分析
1、廈門市大學生自我意識的特點
(一)廈門市大學生自我意識與全國大學生常模的比較
對廈門市大學生自我意識的私我意識與公眾意識同全國大學生常模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對比發(fā)現(xiàn),廈門市大學生的自我意識與全國大學生常模差異顯著,t(302)=106.43,p<0.001。如表2所示,廈門市大學生自我意識得分顯著低于全國大學生常模。
(二)廈門市大一、大四學生自我意識的差異比較
廈門市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在自我意識三個因素上的得分情況見表3。對廈門市這兩個年級的自我意識中的三個因素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自我意識在這兩個年級上沒有顯著差異(p>0.05)。但從整體上來看,大四的自我意識分數(shù)要高于大一。
2、廈門市高校大一、大四學生自我意識的特點
(一)廈門市三所高校學生自我意識的差異比較
廈門市三所高校在自我意識量表三個因素上的得分情況見表4。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結果顯示,在公眾自我和自我意識總分上,三所高校有顯著差異。公眾自我的差異極其顯著(p=.001),總分也有顯著差異(p=.029)。從分數(shù)來看,集美大學的相關得分高于廈門理工學院,廈門理工學院的得分高于廈門大學;在內在自我方面,三所高校之間沒有顯著差異,但廈門理工學院學生的自我意識分數(shù)略高于其他兩所高校。
在方差分析的基礎上,本研究還對各高校大學生自我意識三種因素上的差異進行了LSD多重檢驗,結果表明:內在自我方面,三所高校差異不明顯,在公眾自我方面,集美大學和廈門大學(p=.000)、廈門理工學院(p=.025)之間有顯著的差異,即廈門大學學生公眾自我的得分顯著低于集美大學,而集美大學得分顯著高于廈門理工學院的得分;在總分上,集美大學和廈門大學(p=.011)之間有顯著差異,集美大學得分顯著高于廈門大學。
(二)廈門市三所高校大一、大四學生自我意識的差異比較
本研究分別對廈門市三所高校的大一、大四學生自我意識進行組內的獨立樣本t檢驗,統(tǒng)計結果見表5。數(shù)據(jù)表明,首先廈門大學大一、大四學生的自我意識不存在顯著差異:其內在自我、公眾自我、總分的p值均大于0.05;但是,從分數(shù)上來看,廈門大學大四學生的自我意識得分低于大一學生。第二,集美大學大一、大四學生的自我意識也沒有顯著差異,同樣三項分數(shù)的p值均大于0.05。但是從分數(shù)上來說,大四各項分數(shù)指標高于大一。第三,廈門理工學院大一、大四學生的自我意識在內在自我這一因素上有顯著差異(p=.006),如表5所示大四年級的得分顯著高于大一;同樣在總分這一項上,大一、大四學生的自我意識也有顯著差異(p=.023),大四學生的總分數(shù)顯著高于大一。在公眾自我方面,廈門理工學院大一、大四的學生自我意識差異不顯著。
3、性別對廈門市大一、大四學生自我意識的影響
(一)廈門市大學生男女生自我意識的差異對比
對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在自我意識三個方面上的得分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發(fā)現(xiàn),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在內在自我和總分上的得分差異顯著(p=.001,p=.044),如表6所示,女生的得分顯著高于男生。
(二)大一、大四學生在不同性別上的自我意識差異
對同一年級的大學生在不同性別上的內在自我、公眾自我、總分上的得分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發(fā)現(xiàn),大一男生與大一女生之間的自我意識差異不顯著;而大四男生與大四女生之間的自我意識差異在內在自我上和總分上有顯著差異(p=.00,p=.04),如表7所示,大四女生的得分顯著高于大四男生。
(三)相同性別在大一、大四年級上的自我意識
差異
對相同性別的大學生在不同年級上的內在自我、公眾自我、總分上的得分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發(fā)現(xiàn),同性別在不同年級之間的大學生自我意識并沒有出現(xiàn)顯著差異,但根據(jù)表8的數(shù)據(jù)顯示,總體上大四學生的分數(shù)高于大一學生。
4、學科性質對廈門市大一、大四學生自我意識的影響
(一)廈門市大學生文理科自我意識的差異對比
對不同學科性質的大學生在自我意識三個方面上的得分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發(fā)現(xiàn),不同學科專業(yè)的大學生在內在自我和總分上的得分差異顯著(p=.031,p=.044),如表9所示,文科生的得分顯著高于理工科生。
(二)大一、大四學生在學科性質上的自我意識差異
對同一年級的大學生在不同學科上的內在自我、公眾自我、總分上的得分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發(fā)現(xiàn),大一理工科學生與大一文科生之間的自我意識差異不顯著;而大四理工科生與大四文科生之間的自我意識差異的內在自我得分和總分上有顯著差異(p=.00,p=.05),如表10所示,大四文科生的得分顯著高于大四理工科學生。
(三)學科性質在大一、大四年級上的自我意識
差異
對同一學科性質的大學生在不同年級上的內在自我、公眾自我、總分上的得分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發(fā)現(xiàn),大一理工科學生與大四理工科生之間的自我意識差異顯著(p=.05),大四學生顯著高于大一學生。而大一文科生與大四文科生之間的自我意識差異在公眾自我得分上有顯著差異(p=.02),如表11所示,大四文科生的得分顯著高于大一文科學生。
四、討論
自我意識主要是指個體把自己當作注意對象時的心理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可以看作是內在自我意識和公眾自我意識。傾向于內在自我的人對自己的感受比較在乎,他們常常堅持自己的行為標準與信念,不太會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傾向于公眾自我的人由于太看重外界對自己的影響,所以擔心他人對自己有負性的評價,有時由于過于看重來自他人的評價,他們也常常會產(chǎn)生暫時性的自尊感低落,容易在理想自我與現(xiàn)實自我之間產(chǎn)生距離。本研究主要以廈門市大一和大四的高校大學生為研究對象,調查廈門市這兩個年級的大學生自我意識的差異情況;根究數(shù)據(jù)調查,研究他們是以自我意識或公眾自我意識來認識自我。
1、廈門市大學生自我意識的總體現(xiàn)狀
根據(jù)本研究調查結果,廈門市大學生自我意識總體上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即廈門市大學生的自我認識水平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對于這一結果,可能的原因有二:一是數(shù)據(jù)收集過程中,調查對象數(shù)量還不夠充足,不具備足夠的代表性,本研究的被試主要來源于廈門大學、集美大學、廈門理工學院,還有一些大學的學生沒有納入調查范圍;同時,本研究的主要對象是大一與大四的學生,并未將大學四個年級的學生數(shù)據(jù)納入統(tǒng)計分析,而全國常模是對大學四個年級學生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得來的,因此低于全國常模也是可以理解的。二是本研究用于比對的全國常模是2007年的數(shù)據(jù),數(shù)據(jù)沒有及時更新,同時,常模的數(shù)據(jù)來源主要是北京、上海、重慶等一線城市的大學生,在這些城市就讀的學生本身與在廈門就讀的學生接觸到的事物受到的刺激也不同,因此這一結果可能不能說明什么問題。但這也是今后繼續(xù)研究要注意的地方。
2、廈門市大一、大四學生自我意識的差異對比
(一)廈門市三所高校學生自我意識的差異對比
從現(xiàn)有的300多份數(shù)據(jù)來看,廈門市大一與大四學生的自我意識沒有顯著的差異,但大四學生的各項目分數(shù)均高于大一學生的自我意識分數(shù)。雖然差異不十分顯著,但就分數(shù)來說,作者認為這仍能說明問題:隨著大四學生即將步入社會,他們面臨著更多的壓力與挑戰(zhàn),這刺激著他們意識到自我的優(yōu)勢與不足,從而意識到自己適合做什么不適合做什么。大一的學生剛剛進入大學校園,更關注于自己的高考成績使得自己進入了一個怎樣的大學、更關注自己的學習成績;自己的其他能力將隨著慢慢的適應大學生活而逐漸的顯現(xiàn)出來,從而加深自我認識的能力。這一數(shù)據(jù)分析結果與本研究的預測比較一致,但差異不顯著的原因可能是廈門市大學生自我意識總體水平較低,因而大一與大四之間的差異不十分明顯。根據(jù)進一步的數(shù)據(jù)處理與分析,比對被試所在的三所高校(廈門大學、集美大學、廈門理工學院)的校際間得分情況,發(fā)現(xiàn)在自我意識總分和公眾自我分數(shù)上,體現(xiàn)出了一定的差異,集美大學的上述兩項分數(shù)均顯著高于廈門大學、廈門理工學院。作者認為,不同的群體關注的事物不同,而且群體的程度也有所不同,廈門大學更加注重學術,他們更傾向于專注在自己的學業(yè)、更關注自己的內在,因而這一群體對周圍的評價不敏感。因而分數(shù)不高。公眾自我的得分較高的集美大學學生更看重自己在環(huán)境中所處的位置,更關注于自我在環(huán)境中會受到怎樣的評價。近年來集美大學升為一類本科院校,這對在集大就讀的學生來說無疑是增加了“光環(huán)”效應,大家認為這對將來找一個好工作無疑是增加了籌碼,也就是說,因為這個,別人對自我的評價會更好。因而,在某種程度上,促使了公眾自我的發(fā)展。但是,作者認為高??赡苋鄙僖龑W生關注的內在的行動也是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之一。
(二)廈門市三所高校大一、大四學生自我意識的差異對比
在對比各高校校內大一、大四學生自我意識的數(shù)據(jù)后,發(fā)現(xiàn)廈門大學、集美大學校內大一、大四學生自我意識差異不顯著,而廈門理工學院的大一、大四學生在內在自我意識的分數(shù)上存在顯著差異。原因可能是:廈門理工學院是二本院校,剛進入大學的大一學生高考分數(shù)相對不高,難免失落,這刺激了個體內在自我開始發(fā)展。雖然廈門理工學院學術氛圍不濃厚,但廈門理工學院更注重學生適應社會的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經(jīng)過幾年的訓練,大四的學生很多都有過參加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大賽、外出兼職打工的經(jīng)驗,使得大四學生的能力得到鍛煉提升,這讓他們意識到不一定學術能力強就能更好地生存,自己有一技之長也能很好地適應社會,使得他們更加堅定,內在自我得以強化。因此,廈門理工的大一、大四學生自我意識差異會非常明顯。
3、性別與廈門市大一、大四學生自我意識關系分析
在對比了大一男生和大一女生的自我意識差異以及大四男生與大四女生自我意識的差異情況后發(fā)現(xiàn),大四女生的自我意識總分與內在自我得分高于大四男生,而這一結果并沒有出現(xiàn)在大一男、女生身上。即性別可能對大四學生的自我意識產(chǎn)生影響。大一階段,無論男女生都進入了一個完全不同的新環(huán)境,大家的自我意識水平是比較相近的。在適應大學生活后,由于女性天性中對待事物比較敏感,在與舍友相處問題上、戀愛交往、與家人相處的過程中,女生更容易糾結于細節(jié)、更注重關注自己的內心體驗,加之到了大四,大部分女生開始考慮自己的將來的成家問題,因此在內在自我的得分上大四女生較高。而男生,比較粗獷一些,不容易拘泥于小事,更在乎自己的社會交往能力。因此到了大四,女生的內在自我的發(fā)展可能會快于男生。
同時,本研究在對比相同性別在不同年級上的自我意識變化后,沒有發(fā)現(xiàn)顯著差異,即個體自我意識的發(fā)展不受年級的影響,主要還是在于自己的社會經(jīng)驗的積累。
4、學科性質與廈門市大一、大四學生自我意識的關系分析
對比過性別對自我意識的影響后,本研究還考慮了學科專業(yè)不同對大一、大四學生的自我意識有何影響。據(jù)調查發(fā)現(xiàn),大一文科生與理科生之間的差異同樣不明顯,但大四文科生的總分以及內在自我意識得分顯著高于大四理科生。我認為這是由于學科性質所決定的,文科類專業(yè)學生,平時需要閱讀大量的書籍文獻來擴充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在這一過程中,他們與自我對話的機會得以大大增加,能夠更好地確定自己的人生觀,能夠不斷地豐富充實自我,在這一過程中,他們也有更多時間體會自己的內在感受,因而到了大四,其內在自我的分會顯著高于其他;而理科專業(yè)的學習則需要掌握一些普遍的方法來解決自己學科中遇到的問題,相較之下,認識自我的機會就沒有那么多,因此,在內在自我意識的分上低于文科專業(yè)不足為奇。但是,從相同學科不同年級這個角度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大四理科生的內在自我意識得分顯著高于大一理科生,這也說明,在經(jīng)歷了大學四年的學業(yè)與生活能力的鍛煉,即使不如文科生有很多機會認識自己,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使自我的內在得以成長。除此之外,大四文科生在公眾意識這一項上的得分也顯著高于大一文科生,由此發(fā)現(xiàn)學科性質對一個大學生的自我意識有著很重要的影響。
五、結論
1、廈門市大一、大四學生的自我意識水平有差異,大四學生的自我意識水平高于大一學生。
2、性別對廈門市大學生的自我意識水平產(chǎn)生影響,廈門市大學生群體中,女大學生的自我意識水平高于男大學生,其中大四女生的自我意識水平顯著高于大四男生。
3、學科性質對廈門市大學生的自我意識水平有強烈的影響,總體上,文科類專業(yè)的學生的自我意識水平高于理工類專業(yè)的學生,其中大四文科生自我意識水平顯著高于大四理科生;大四學生的自我意識水平高于大一學生。
參考文獻:
[1]張增杰.論大學生心理[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第53頁.
[2]黃希庭.時間與人格心理探索[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第264頁.
[3]蔣燦.自我意識量表的初步修訂及相關研究[J].西南大學,2007.
[4]郭素然,伍新春,滕秀杰,張平.自我對話與情緒智力的關系:自我意識的中介作用[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1(5).
[5]王忠,張麗波.淺析90后大學生自我意識的特點[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第34卷,第2期.
[6]周桂霞.大學生自我意識的發(fā)展[J].現(xiàn)代教育,12月下期.
[7]張勇.大學生自我意識缺失的歸因分析及對策[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第34卷,第7期.
[8]張云清.淺析90后大學生自我意識的發(fā)展現(xiàn)狀和調適策略[J].高教論壇,7月刊.
[9]馬方圓,閆香林,王曉英.大學新生自我意識及心理健康水平調查研究[J].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第25卷,第7期.
(作者簡介:李風杉(1992.12-)女,集美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應用心理學專業(yè)2011級學生,理學學位。研究方向:應用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