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仁
摘要:小學數學教學是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生素質和能力的重要途徑,更是鍛煉學生各種思維的主渠道。這充分說明了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性。但是,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質量仍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基于此,小學數學教師必須積極轉變教學方式,以更好地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教學質量 教學方式
小學數學教學是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努力培養(yǎng)學生多向思維的學習過程。在這個過程里,教師要積極為學生營造數學學習情境,當好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深化數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再創(chuàng)造能力和實踐能力,而不是單純地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束縛學生思維的發(fā)展。為了弱化目前小數課堂教學中片面重視學生學習分數的現象,進一步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我結合教學經驗,談一下自己的看法和認識。
一、改變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模式
教學本身就是一個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想方設法地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fā)學生興趣,努力使每個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中來。要想實現這一點,教師就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杜絕機械地向學生講解數學知識,要注意自己的“引”和“導”的作用,在有目的地引導下,啟迪學生思維,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鑒于數學本身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有著變化無窮的魅力。教師在教學時必須清楚,數學課堂教學不只是向學生傳授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數學的思想、數學的思維和學習數學的方法,讓學生通過數學學習,思路變寬,思維更加靈活,從原先的接受知識的機器轉變?yōu)閿祵W知識的加工和創(chuàng)造者。
另外,教師在改變數學教學模式的前提下,要有意識地聯系生活實際。因為數學學科和生活息息相關。一些抽象的數學概念、定理和法則,學生通常會采取死記硬背、生搬硬套的學習方式。面對這樣的現象,教師應通過具體的例子讓學生理解這些公式的真正含義。比如,小學四年級數學中的乘法分配律:兩個數相加(或相減)再乘另一個數,等于把這個數分別同兩個加數(減數)相乘,再把兩個積相加(相減),得數不變。小學生初次接觸,通常情況下搞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或者即使記住了乘法分配律的公式,一旦做題時換成了具體數字或需應用乘法分配律的逆運算時,學生便又弄不清楚了。針對這種現象,為了讓學生靈活運用乘法分配率,我讓學生做了一個為幾個學生分數量相等蘋果的游戲,最終學生在把相等數量的蘋果一起分給學生和分別把相等數量的蘋果分給學生的分配過程中,充分理解了分配的含義,更好地理解了乘法分配率。
二、為學生創(chuàng)設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
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有助于學生充分展示自己,有助于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很好的發(fā)揮,更有助于教師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實踐證明,學生在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中要比在緊張、壓力重重的學習氣氛中反應更敏捷,接受知識更迅速,并且很容易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因此有經驗的數學教師會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想辦法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的思維始終處在積極狀態(tài),這樣一來,學生便會主動地去探究、去思考、去質疑,在第一時間表現出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便于教師及時對癥下藥。
為了真正使課堂教學氣氛輕松、和諧,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允許學生回答錯誤,鼓勵學生做其他學生的糾客,學生有不同意見時一定要敢于進行爭辯。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真正創(chuàng)設勇于思考、積極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平臺,讓學生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多一份體驗,多一份自信。
三、課堂教學中,多安排一些合作式學習
小學生的學習特點是對新知識掌握快,忘的也快。為了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靈活運用,教師不妨多安排一些合作式學習,讓學生在合作中交流、討論,加深他們對所學知識的印象,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意識和合作精神。例如,學習了三角形、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知識后,我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讓學生進行合作式學習,內容是用剪刀剪出這些圖形,再測量出它們的周長和面積……在學生的動手合作下,他們通過具體可感的圖形,清晰、熟練地掌握了抽象的數學知識,并對生活中這些圖形的運用進行了交流和總結,最終獲得了學習的成功。
四、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業(yè)務素質
教師在教學的同時,要盡量多地參與一些必要的教學研討,要走出去,學進來,及時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不斷地汲取一些先進的教學經驗,以豐富自己的教學知識,拓寬自己的教學視野,進一步提高教學水平。
我們常說,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但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的這桶水,不僅要新,更要有營養(yǎng)。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業(yè)務素質,勇于探索,參與繼續(xù)學習,將教學和科研有機結合,用自己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促進科研的實施和進行,用科研的理論指導自己的教學,努力使自己成為有知識,注重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的新型教師,這樣提高小學課堂教學質量便指日可待。例如,21世紀是信息時代,是計算機時代,數學知識又和計算機知識息息相關。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熟練地掌握計算機知識,向學生滲透數學知識,可以有效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想真正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教師要先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發(fā)揮他們的主體作用,然后根據教材內容,合理安排學生進行合作式學習,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使其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和實現,最后教師還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業(yè)務素質,憑借積極的心態(tài)創(chuàng)造性地組織教學活動,爭取讓每個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都能有所得。這樣,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目標才能得以實現。
參考文獻:
[1]馮世元.提高后進生數學成績的幾點體會[J].小學教學研究,1990(8).
[2]陳玉蓮.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幾點措施[J].青海教育,19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