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宜闊
(福建省南安市第三中學)
學生學習知識就是要將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更好地生活、更好地發(fā)展,但是現(xiàn)在很多學生學習知識都只是為了應付將來要面臨的升學考試,為了考試而學習。學生抱著這樣的學習心理,在學習的時候感到很累,體會不到學習的快樂。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將知識聯(lián)系生活,讓學生感覺到知識的用途。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很多知識都是可以和生活相聯(lián)系的,如果不將知識聯(lián)系生活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肯定會覺得枯燥、無趣,但是教師靈活地進行教學讓學生學會運用知識。
政治就是教會學生做人處世的道理,但是現(xiàn)在的政治課堂處于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然后學生對知識進行記憶這樣一種情況,政治課在學生的生活中只起到了應付考試的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在課堂上體現(xiàn)生本理念,讓學生把知識運用于生活中,在課堂上得到全面發(fā)展。例如,在學習法律和道德這個課題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舉一些生活中的實際例子,在實際的例子中告訴學生什么是法律,什么是道德。這樣不僅會讓學生意識到政治在生活中的實用性,還可以為學生普及生活知識。
高中政治知識和實際生活之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根據(jù)要學到的知識并聯(lián)系生活,為學生設置情境讓學生切身去體味,深入地了解知識。例如,在學習《經濟生活》這一課題時,教師不要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一開始就講一些經濟理論,讓學生一開始就對學習內容失去了興趣。教師可以讓學生扮演一些角色或是用自己身邊的物品進行互動,在角色扮演中感受什么是替代品和互補品。在教師設置的情境中,學生不僅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親身體驗明白課本上學術名詞的概念,還在和同學的互動中對學習政治產生了興趣。學生自己探索和領悟的過程,也是學生在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對待問題時獨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思維得到了擴散,還培養(yǎng)了自主學習的能力。在運用設置情境這種教學方法時,教師設置的情境要緊跟課程的內容,要讓學生在快樂中不僅學到知識還培養(yǎng)了能力,得到了全面的發(fā)展。
政治是一門貼近生活的課程,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也要讓學生在政治學習中體味到生活。在高中政治學習中,有很多概念,學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教師需要結合一些例子向學生解釋概念所包含的含義。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讓學生清楚地明白課本上的知識,把難懂的概念變成圖片或是視頻讓學生理解。在政治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了解一些課外的知識和一些社會上的時事新聞,通過知識和時事的結合來更好地了解和理解知識,多媒體和網絡資源就是學生了解課本以外知識的途徑,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網絡搜集相關知識并整理到課件上展示給學生,并且結合知識為學生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思考并解答,使學生的思維得到延伸,在認識社會時擁有積極向上的人格。
在學生繁忙的學業(yè)中,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容易被忽略,而且學生很少有進行實踐的機會。在政治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實踐,自己去調查社會上的現(xiàn)象,用所學的知識將社會現(xiàn)象進行總結、概述。例如,學生在學習經濟時,會學到商品價值量和勞動生產律、價格和供求之間的關系,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去調查當?shù)氐慕洕闆r并根據(jù)課本上的定義判斷當?shù)氐膬r格和供求是供不應求還是供過于求的關系。這樣的實踐活動一方面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知識不僅要學會還要靈活地運用,學生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鍛煉了能力,在學生進行總結概括的時候又學會了靈活地運用知識。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學生對社會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在實踐中緩解了學習的緊張氣氛,對政治的學習有了興趣。
教育不是為了讓學生來應付考試,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學會將知識聯(lián)系生活、運用于生活,并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價值觀和個人能力,使學生在成長的道路上全面發(fā)展。政治是一門來自于生活的課程,學生學習政治,是讓學生學習如何做人,如何處世,讓學生了解社會、認識社會。在政治學習中,很多知識需要教師運用靈活的教學方法教給學生,因為很多政治知識都是用很專業(yè)的文字來闡述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免會覺得枯燥而且對生活沒有用處,對政治學習沒有興趣。這時,教師要挖掘知識的本質,將知識與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把知識實用化,讓學生在高中政治的學習中不僅可以學到知識還培養(yǎng)了自身的能力,擁有正確的價值觀,有一種積極向上的人格,在學習中得到全面發(fā)展。
[1]王彩云.淺談高中政治教學中的生本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0(23).
[2]蔣國民.一堂公開課后的反思:例談高中政治探究式教學存在的誤區(qū)及對策[J].基礎教育研究,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