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竹萍
(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職業(yè)中專)
在職業(yè)中專,由于學生文化水平普遍不是很高,對冗長復雜的課本知識不理解,導致學生對計算機基礎知識系統(tǒng)掌握比較薄弱。而且教材內容也只有Windows、Excel、Word等傳統(tǒng)的應用性內容而沒有增加有創(chuàng)新性、有特色的內容。讓學生感覺多的只有枯燥乏味,而絲毫沒有學習的愉快感,也產生不了學習興趣。再加上教師教授計算機基礎知識時多是一個人唱獨角戲,教師枯燥、無趣的講解,讓學生疲憊,計算機基礎知識也就無法學好了,到了上機實踐,學生更是一頭霧水,不知從何下手。這些原因造成了現(xiàn)在的職業(yè)中專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堂效率低下,學生實踐能力低等問題。
計算機應用的基礎課程講解必不可少,而且要憑借這些知識將學生的基礎打牢。填鴨式教育不僅不能事半功倍,反而會適得其反,這就要求職業(yè)中專的教師要積極開拓新的教學方法,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體系,穿插更貼近實際的、更新型的知識,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是必要途徑。可以打破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課程只講基礎知識的定式,將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與上機操作相結合,讓學生邊學習、邊操作,在操作中學習。這樣同時調動了學生的眼、耳、手、大腦,多方位刺激學生的感官神經,使學生注意力更集中,增強了學生對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和上機操作的理解、認識和記憶。這樣不僅能讓學生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還讓教師教得容易、學生學得簡單。
職業(yè)中專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要圍繞學生就業(yè)為主題,意在提高職業(yè)中專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實踐能力。職業(yè)中專的《計算機應用基礎》作為一種基礎課程,教師不僅應該啟發(fā)學生學好它,而且在學習它的同時也是對其他計算機應用課程基礎的夯實、知識的運用、能力的提高以及綜合知識的整合。同時教師還可以舉辦一些小型的計算機應用比賽,優(yōu)勝者可獲得獎勵,在這種獎勵機制和學生虛榮心的作用下,學生會用心參與設計、操作。這樣的活動不僅將學生在課堂所學的知識付諸實踐操作,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動手能力,是一舉多得的好方法。
任何一種合理、高效的教學方法都是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得出來的,職業(yè)中專的計算機應用基礎也不例外。首先教師要通過總結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相應的教學調整,使教學情況更符合學生實際,也有利于教師總結出一套屬于自己的教學方法。對于學生而言,總結經驗是查漏補缺,掃除自己知識的盲區(qū)和弱點,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和動手能力。
關于職業(yè)中專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堂效果提升的途徑還有許多值得鉆研和探討的地方,職業(yè)中專教授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師應該結合教學實際和學生實際情況研究出新方法,同時希望本文能夠對提高職業(yè)中專計算機應用基礎的課堂效果起到一點作用。
[1]崔彥青.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分層教學分析[J].才智,2014(14).
[2]高曉梅.高職計算機課程教學方法探析[J].遼寧高職學報,2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