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秋菊
(云南省會澤縣茚旺高級中學)
當前,我國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仍以語言教學為主,教師主要通過英語詞匯、語法課程及在聽力等教學中融合詞匯和語法來完成教學。同時,因新課改的英語教材增加了大量語篇,相應的語篇教學也有所增加。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大多數英語教學都在一定程度上未重視語言技能和語言文化教學,尤其是刺激語言交流的口語及寫作教學。大部分教師在口語及寫作教學中只是稍微講解,未進行專題性教學。然而,語言能力不僅僅包括語言知識,還包括語言功能及綜合應用能力。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在重視語言教學的同時,重視學生語言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
在傳統(tǒng)的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處于主導地位,重視知識的傳授,但是語言交際教學則應以學生為中心。這就需要教師積極轉變角色,精心設計課堂教學,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效用,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然而,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仍以講解、朗讀、練習等具有明顯機械性的教學方式為主,未實現(xiàn)真正的英語交際課堂教學。同時,課堂上教師話語權占絕對地位,學生的話語量仍然很少,不利于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升。另外,師生教學互動仍以課堂交際為主,教師講課占用大部分時間,學生的主體性未得到充分發(fā)揮,影響了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教師授課語言在課堂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的氛圍及效果。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英語知識的有效教授與教師的話語是不可分割的。從我國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來看,大多數以母語講課為主,有調查顯示75%是母語,25%為英語。母語的應用會影響學生學習目的語言的效果,一般而言,教師講課語言選擇和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教學內容及學生層次有著密切聯(lián)系。但是在教學中不能一味應用目的語,這樣會讓學生無法全面深入理解教學內容,所以,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適當運用母語,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學生英語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總之,基于新課程高中英語課堂教學,課堂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及講課語言等教學行為應以學生的學習為出發(fā)點,進行改進和轉變,以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1]黃振遠.新課程英語教與學[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147-148.
[2]彭春華.高中英語有效課堂教學行為的實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4: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