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鳳
(江蘇省溧陽市埭頭中學)
高中化學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中重要組成部分,化學教育對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有著重要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采取一定的措施促進高中化學教學質量的提高,提高學生學科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HPS 教學模式是一種加深學生對科學本質理解的教學方法,是一種集科學哲學、科學社會學學科內容的一種融入式教學方法。此教學模式以理論教育為基礎,分為演示現象、引出概念、學習歷史、設計實驗以及呈現科學觀念、總結結論等階段,應用于理科教學中具有較好的效果。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和創(chuàng)新、探索能力。
教學模式的應用首先要有教學設計思想,HPS 教學模式的應用也首先要有一定的教學設計思想,要先對高中化學教學有一個系統的教學安排;確定教學設計的目標,要求學生通過學習了解科學的本質,在此基礎上形成科學的自然觀。在HPS 教學模式下社會學、科學史和哲學史都必須統籌兼顧,使三者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相互促進的整體,以便能提高學生學科素養(yǎng),并促進其全面發(fā)展。
化學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化學所涉及的內容比較廣泛,與社會學、科學史等關系密切。所以,HPS 教學模式的應用比較適合于高中化學的各個部分。在應用的過程中要根據學校實際教學進度進行內容設計;設計過程一般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選擇高中必修一的內容,第二階段選擇必修二和選修四的內容,第三階段選擇初中化學內容。在開始應用階段可以同時選擇兩部分內容:基本理論、基本概念和元素化合物部分;設計內容一共涉及兩個主題:物質的變化、化合物和金屬。
在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教學內容方面,教師可以選擇氣體摩爾體積、物質的量、氧化反應以及離子反應等幾部分內容為HPS 教學的實踐內容。這些教學內容分別分布在教材中的第一章第二節(jié)《化學計量》教學中、第二章第二節(jié)《離子反應》教學中以及第二章第三節(jié)《氧化還原反應》教學中;而在元素化合物教學內容部分,一般會選擇金屬化合物部分內容為教學內容,這部分教學內容在教材的第三章節(jié)第二節(jié)中分布。
HPS 教學模式的應用程序包括四個環(huán)節(jié),第一環(huán)節(jié)問題的提出,即為顯示自然現象階段,學生通過觀察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第二環(huán)節(jié)引出觀念:教師啟發(fā)學生根據觀念提出自己的觀點;第三環(huán)節(jié)學習歷史:教師采用各種措施引導學生進行問題的討論,使學生認識到化學學習中的時代局限性;第四環(huán)節(jié)為設計實驗:首先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要求學生根據從多種觀點中選擇某種觀點設計實驗,并進行實驗檢驗。以上各個環(huán)節(jié)均學生自行收集資料、合理整理,形成科學觀念。
通過實驗研究與分析,學生對實驗設計實施總結和評價,幫助學生理解化學學習的本質,認識以往的科學探索過程和科學觀念,學生從科學本質觀、學業(yè)水平、批判性思維等角度進行檢測,在教師的指導下實施教學效果的檢測。
在高中化學中應用HPS 教學模式,能夠對化學教學做出更加系統、全面的設計,從教學方法、教學目標以及教學過程等方面對HPS教學模式進行全面的分析和實施,同時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方式實施HPS 教學,提高教學效率。通過實驗設計,分析此教學模式應用于化學教學中的實用性和有效性,以便能夠利用HPS 教學模式解決化學教學難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
[1]李苗苗.化學信息學知識在高中化學課程中的設置與實踐[D].陜西師范大學,2013.
[2]賀敏杰.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師課堂教學行為變化的研究[D].河南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