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黃驊市實驗小學 王雅文
審視當前略讀課文教學,由于其不在考試范圍內(nèi),所以經(jīng)驗豐富的教師往往在教學時輕描淡寫,一讀帶過。其實,精讀是略讀的基礎,略讀是精讀的補充,它們都是閱讀的最基本的方法,有著各自不同的作用。在信息時代,略讀反而更能迅速、便捷地獲取大量信息,日常生活中,略讀比精讀應用更為廣泛。筆者結合自己的學習與教學實踐,談談對小學語文略讀課文教學的認識。
課程標準指出略讀課文的教學目標是:“從內(nèi)容上說,理解課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讀課文的教學,一般是‘粗知課文大意’,只要抓住重點、難點幫助學生理解即可,詞句的理解不作為訓練的重點。從方法上說,教師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學生自己把課文讀懂,并在讀中掌握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p>
顯而易見,編者安排略讀課文的教學,目的之一是訓練學生略讀的能力,不要求咬文嚼字,只要求“粗知課文大意”;目的之二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自己把課文讀懂,在實踐中掌握讀書方法。這就要求我們在略讀教學中,確定的教學目標要簡明而合理。教師應把握好兩點:一是把握好課文在整個單元中的地位;二是要把握好方法上的“粗放”。
每一篇略讀課文前面都有一段導讀提示。教師在略讀課文教學時有的對導讀視而不看,有的簡略交代。我認為編者在此安排引讀,目的是為了指領學生從前一課精度課文過渡到后一課略讀課文,并明確本課的閱讀重點。這些提示語不僅學生要參考,老師也要作為教學參考。教師只有根據(jù)導讀提示確定出本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才能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略讀課文中也要有“精”的部分,否則略讀課就成了“泛讀”。文章的重點、精彩之處還是要引導學生品讀,使略讀與精讀互相融合,綜合運用,通過有層次的閱讀,在內(nèi)容理解、情感陶冶與語言感悟上也達到比較理想的效果。如《媽媽的賬單》一課,老師若能抓住兩份賬單為切入點,讓學生通過閱讀進行對比,即可感悟媽媽的愛。
在略讀教學中光讓學生略讀是不夠的,還需要教師對學生的閱讀知識和方法技巧進行指導。有時,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可以教給學生掃讀和跳讀的方法,如小組合作定標題時,可以提出時間上的要求,并告訴學生基本的速讀技巧。如果經(jīng)常這樣訓練,一定能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
略讀課文的教學應以教材為拓展點,進行語言積累、寫法感悟、情感升華、課外閱讀等延伸。對意味深長的略讀課文也可以采用“讀寫結合法”,讓學生寫出學了課文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