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蘭
小學語文教學中最大的難題是什么?是習作教學,它使很多師生一籌莫展?!罢n外小練筆”是破解難題的有效策略之一。
課外小練筆最大的特色就是“自由習作”。學生的習作行為由自己支配,不受其他因素的制約,他們可隨時寫下所見所聞、所感所悟以及心靈深處獨特的感觸,有話多寫、無話不寫。但在實際練筆中,教師卻對學生提出了很強的“功利性”要求,即提出了練筆的數量和字數等要求,如部分老師給學生規(guī)定了日記天天寫、周記周周記,還要求不少于多少字數。這樣的“小練筆”就帶有了強制性,學生失去了“自由”,久而久之,他們就會視小練筆為一種負擔,甚至是一種折磨,漸漸失去了練筆的內在動力,迫使他們?yōu)榱送瓿山處煵贾玫娜蝿杖ズ巵y造,個別學生甚至去抄襲,在抄的過程中是邊抄邊數著字數,湊足字數就“大功告成”。老師們,試想一下,如此練筆,能提升學生的習作水平嗎?
部分學生在課外練筆時,總有一種“無話可說,無事可寫,無情可發(fā)”感覺,學生的課外小練筆,不是內容貧乏、語言枯竭,就是話題俗套無新意、假話廢話連篇,常常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沒有任何獨特的思考和創(chuàng)新,這些都反映出學生們對豐富多彩的學校生活、社會生活缺乏足夠的、深入的體驗與思考,沒有生活氣息和兒童情趣。
課外小練筆,它的篇幅是“密集”型的。部分教師或因其他教學活動耽擱了評改,或因其他原因沒有能及時的評改,導致了“積壓”,最終是幾篇改一次,甚至是幾個星期才打個“閱”字。就這樣,學生漸漸失去了對課外練筆的期望,興趣也在逐漸衰減。細想一下:教師沒有認真的評改,沒有對學生課外練筆的優(yōu)缺點進行細致的褒揚和指正,完全變成了“為了練而練”,練評變成了“雙軌”,學生的習作還會有進步嗎?這只能一次次挫傷學生課外練筆的積極性。
我們應加強對學生習作的內在動力的激活和作文情感的激發(fā)力度。因此,在課外小練筆時,我們應對學生放寬要求,不做硬性指標的規(guī)定,以激發(fā)他們的內在動力,促進他們全員的發(fā)展。比如,練筆的文體不限制,讓他們自由發(fā)揮;練筆的時間不固定,讓他們養(yǎng)成隨時練筆的習慣等等。這樣,才能給學生充分的自主,讓他們盡情發(fā)揮,自我提升。
利用學生熟悉的家庭生活練筆?!凹彝ァ笔翘烊坏牡谝徽n堂。練筆中,可要求學生留心體悟自己幸福的“家”,感受自家的“與眾不同”;要求學生與家長談談他們的勞作,學會感恩,讓他們自由寫出獨特的感受。比如,在父(母)親節(jié)時,布置學生對他們的父母說“我愛您,爸爸(媽媽)!”或給爸媽留個“紙條”后,細致觀察他們的反應,特別留意爸媽的深情、動作,同時用心注意那時自己的感受。結果孩子們的“練筆”練得情真意切,讓人感動。利用學生熟知的學校生活練筆。學校是學生學習、活動的主陣地,也是師生、生生交際互動的“家園”,它是學生進行小練筆的“資源庫”。因此,我應引導學生關注校園生活的各個細節(jié),如風景如畫的校園、豐富多彩的班隊活動、可愛的伙伴、可親的老師、充滿靈動的課堂等等都可以是他們自由、自主練筆的內容。利用學生知曉的社會生活練筆。社會是個大熔爐,它的內容豐富,好似一本活的教科書,更是一個豐碩的資源庫。因此,教師必須獨具慧眼、別具匠心,認真務實的組織、引導學生走出校門,融入社會,親自去體驗社會、認識生活和世界,拓寬他們的知識面和閱歷。比如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到敬老院義務打掃、到街頭宣傳“禁止焚燒秸稈”等等,再讓他們練筆,寫出自己參與的過程和感受。
學生小練筆后,教師應及時到位加以評改,絕不拖拉,才能準確掌握練筆情況,及時給學生反饋整改建議,并促進他們反思、提升。評改的方法應當多元化,可讓學生自評自改、互評互改、小組合作評改;可教師面批或集中點評。雖然評改的形式多種多樣,但最重要的是教師一定努力挖掘學生的“亮點”,并給他們充分的肯定和褒揚,消除他們的不良情緒,樹立他們的自信。另外教師還應當給學生傳授一些評改的策略,逐步培養(yǎng)他們實現自我的能力。
總之,我們應逐步引領學生走出小練筆的誤區(qū),使小練筆真正發(fā)揮作用,不斷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