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美俊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這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也應當是我們語文教學所必須遵循的原則。只有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閱讀教學課堂才能成為本真的課堂。
閱讀教學的課堂教師走下神圣的講臺,變課堂教學的霸主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學生從一定意義上開始邁進主人的行列,成為學習的主動者。這是否就意味著完全是學生去自主學習?是否就意味著完全必須打亂過去那種菜行子位置排列的順序,筆者以為不然。如果我們完全賴于學生去自主學習,離開了教師的適當點撥、引領(lǐng),那么學生還要老師干什么?所以,閱讀教學的本真不完全就是學生學習的自主,應當是教師和學生高度融洽和諧意義上的自主。
課堂教學的本真必須求得教師去妥善地處理好自己的教與學生主動學的關(guān)系,因此在平時的閱讀教學課堂中,多讓學生去主動地探究,多讓學生去進行自主性的閱讀感悟,多參與學生的閱讀感悟。
閱讀教學的課堂上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冰雪融化后是春天”的喜人局面。但我們似乎也發(fā)現(xiàn)一些帶有不該出現(xiàn)的傾向性問題,首先是學生閱讀感悟為了所謂的創(chuàng)新而舍本求末,根本還沒有解決其“本”的問題,就去比較麻木地求“末”,結(jié)果是“本”的問題沒有解決好,“末”的問題又根本得不到嚴格意義上的解決,學生的閱讀仍然處于囫圇吞棗的境地。其次是本末倒置,好端端的一則故事,其感染力是那樣的強,只要學生去進行認真的閱讀,那感染的效果就可以或者就已經(jīng)凸顯出來,還要來個不具現(xiàn)實意義的創(chuàng)新閱讀鑒賞的引導,嚴重浪費了學生去素讀教材文本的時空。所以,在平時的閱讀教學課堂,為了體現(xiàn)一定意義上的本真,筆者都去認真思考鑒賞與創(chuàng)新關(guān)系的妥善處理。
譬如教學《給家鄉(xiāng)孩子的信》,這是一部體現(xiàn)巴金先生對下一代親切關(guān)懷的信,應當說巴金對家鄉(xiāng)孩子的關(guān)懷學生完全可以從先生百忙中給學生的回信以及言真意切的信函內(nèi)容中感悟到,學生只要將全文做出一定的朗讀就可以解決,不需要再去考慮學生的創(chuàng)新閱讀。但作品中的有些比較具有深刻內(nèi)涵的語句,就必須讓學生去咀嚼咀嚼,否則不會產(chǎn)生創(chuàng)新以及深刻感悟的效果。由此,筆者就做出這樣的處理,為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閱讀,在進行前置性學習時,讓學生先去閱讀課后的“作家卡片”,并要求學生走進圖書室,閱讀相關(guān)巴金先生的作品。這樣使得巴金的信函和巴金的作品、巴金的為人“渾然一體”,使得學生對巴金信中的“我思索,我追求,我終于明白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在于享受”等句子的真正內(nèi)涵,起到了一定的創(chuàng)新感悟和創(chuàng)新閱讀的效果。
基礎(chǔ)教育的課程改革,學生的學習方式也得到了根本的改善。作為教師必須最大化地讓學生獲取探究學習的效果,追求學生合作學習的優(yōu)化。應當說合作學習在一定意義上促進了學生閱讀的創(chuàng)新、思維品質(zhì)的優(yōu)化、思維能力的增強。但我們也必須去冷靜思考的問題是:小學生的閱讀感悟是否就完全都需要去合作?小學生閱讀學習的合作又是否就應當在課堂上去體現(xiàn)?為了學生的合作是否就需要完全摒棄小學生的獨立學習?獨立學習是否就是那樣的沒有市場呢?這里的問題比較復雜,任意的去肯定或者否定都不可能是科學的行為。竊以為,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小學生的閱讀感悟需要學生的自主與合作的比翼齊飛。作為老師應當像劉歡所唱的那樣:該出手時就出手,需學生自主獨立感悟的就讓學生去高度自主,需學生合作的就毫不猶豫的讓學生去合作。
譬如教學《鞋匠的兒子》,筆者沒有讓學生去全部合作進行探討,而是有重點的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探求。林肯出身卑微,可兩度成為美國總統(tǒng)且深受人們的愛戴,這是為什么?教學時,讓學生從文章的字里行間去合作尋找答案,讓學生從自己能夠?qū)ふ业降馁Y料中尋找答案,更為重要的是讓學生進行演講,以“我眼中的林肯”為題,在學生大量掌握相關(guān)林肯小故事的前提下舉行小型研究會。在一個個同學近乎比較精彩的演講中,一個個學生的眼睛燦爛了許多許多。同學們比較深刻地體悟到:林肯兩度成為美國總統(tǒng)是偉大的,他的偉大不僅建立在維護了國家的統(tǒng)一,更是他自身獨特的精神力量和偉大的人格魅力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