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霞
在初中作文教學中,許多教師會感到難度較大,不僅學生學得效率低下,而且教師教學難度也明顯增大。究其原因,可以發(fā)現(xiàn)許多教師的作文教學脫離了生活,導致教學浮而不實、不接地氣,影響了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筆者在作文教學中充分立足生活,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感悟生活、發(fā)掘生活,從生活中汲取寫作的營養(yǎng),讓作文教學更加豐滿。
生活是作文教學的基礎,能夠為教學提供豐富的營養(yǎng),主要表現(xiàn)為三個方面:一是生活中有豐富的寫作素材。優(yōu)秀的作文所反映的人物、事件都是生活的再現(xiàn),如果脫離了生活感知,是無法寫出血肉豐滿的文章的。因此,作文教學必須與生活緊密結(jié)合起來,從生活中獲得豐富素材。二是從生活中可以提煉鮮明的觀點。每一篇優(yōu)秀習作都具有旗幟鮮明的觀點,而這些觀點的提煉不能憑空而來,也不能憑空捏造,必須源于生活感知,在生活中積累,所以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充分感悟生活,提煉鮮明的觀點,保證整個作文創(chuàng)作具有正確的思想和方向。三是生活是積淀情感的沃土。每一篇文章都有顯性或隱性的思想情感,否則文章就難以走進讀者內(nèi)心,給讀者以強烈震撼。作文中的情感應當來源于生活的積累、生活的感悟,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感知、提煉和發(fā)掘,是積淀情感的有效路徑。教師應當將情感的培育作為明確的目標,讓學生在生活中獲得強烈的情感體驗。
初中語文教師要立足生活實際,選擇恰當時機,以恰當方式帶領學生走進生活,零距離接觸生活,更好地開展寫作。
寫景文章是初中生寫作中一大難點,因為他們往往缺少對景物的細致觀察,也缺少觀察的方法技巧。對此,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將學生帶進美麗的大自然,去欣賞不同季節(jié)的美麗風光。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對不同景物進行細致觀察,抓住每一處景物的顯著特色,運用恰當?shù)拿鑼懯址ㄩ_展寫作。現(xiàn)場觀察加當場指導的方式,有效提高了作前指導的生動性、形象性,學生的理解效果也更加明顯。
與初中生有關(guān)的社會實踐活動有多種類型,過去有些教師忽略了這些活動的附帶作用,將其當做一次勞動。實際上,結(jié)合實踐活動進行作前指導,可以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學校每年都要組織學生在重陽節(jié)前夕慰問敬老院孤寡老人,為老人們帶去食品,幫助他們打掃衛(wèi)生,這樣的活動完全可以成為學生細致觀察、提高作文寫作質(zhì)量的有利契機。筆者要求學生事先將所要觀察的內(nèi)容詳細列出來,在活動中既為老人提供周到的服務,又細致觀察每一人物的表現(xiàn)。經(jīng)過這樣的觀察之后,學生對這一次活動所產(chǎn)生的效應也有了直觀感知。在此基礎上進行寫作,不僅刻畫的人物生動形象,而且表達的語言更加生動,場景描寫也活靈活現(xiàn)。
描寫人物需要選擇一些具有顯著特點或是先進模范作為原型,有些學生寫作時生搬硬套,描寫出來的人物遠離生活,給人以不真實感。對此,筆者帶領學生對本轄區(qū)一些模范人物進行走訪,在條件允許情況下還請先進模范人物到班級做客,講解他們的事跡。學生對于這樣的活動形式非常感興趣,聽先進人物講述自己的故事,每一位學生都饒有興致,更加全面直觀地了解先進人物的事跡。這樣的活動可以較好地讓先進人物與學生之間形成互動,不僅為學生寫作活動提供了生動素材,而且在與學生的交流之中讓學生受到了思想教育,在此基礎上開展寫作,學生下筆如有神,寫作質(zhì)量得到了顯著提高。
作文與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廣大教師應當指導學生細致觀察生活,并且將觀察的內(nèi)容記錄下來,形成自己的素材儲備庫。作文時一旦確定選題立意之后,可以從腦海中迅速搜索到與此相關(guān)的信息,作文不再枯燥干澀,描寫的人物、刻畫的形象血肉豐滿。筆者要求學生認真觀察生活中的各種人物事件,密切關(guān)注社會各種思潮觀念,在觀察之中不斷積累素材,并且學會篩選素材,從海量的信息中提煉出對作文有價值的素材,這也是去偽存真的過程。許多學生在總結(jié)自己寫作成功經(jīng)驗的時候,對生活中積累的素材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生活中的素材為寫作奠定了良好基礎,是生動刻畫人物形象和描述事情的前提,只有抓住生活素材積累,才能夠讓作文更加生動豐滿。
綜上所述,作文教學要帶領學生走進生活、感悟生活,讓生活成為作文的堅實基礎。新時期的初中語文教師一定要注重作文教學生活化的研究,讓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迅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