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洪林
語文課堂活動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教學手段。精巧的教學活動設計能夠?qū)崿F(xiàn)文本和生本思維的有效對接,對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語文課堂教學需要體現(xiàn)學科特點,而豐富的教學活動設計體現(xiàn)的正是語文學科的內(nèi)質(zhì)本色。新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學活動有明確要求,教師需要依據(jù)教材內(nèi)容,深度挖掘教學活動要素,注意貼近學生生活,激發(fā)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熱情,還要考慮教學活動的可操作性,提升活動的效果指數(shù)。
所謂教學活動,是指教師在具體施教中設計的由學生參與的學習實踐活動,旨在幫助學生提升語文學習素養(yǎng)。教師設計教學活動需要考量多種制約因素,特別是要注意對教材因素的挖掘,注意對文本進行深度剖析和解讀,深入到教材內(nèi)容核心,尋求文本與生本思維的對接點,以此作為教學活動的設計準則。
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我的母親》,教師對教材進行深入閱讀,設計了一個教學活動:“古今中外歌頌母親的作品眾多,同學們進行一次全面搜索,找歌頌母親的詩詞歌賦、小說戲曲,舉行一次展示活動,用你最喜歡的方式,歌頌偉大的母親”。學生經(jīng)過課下收集資料,做好一切準備。教學活動開始,教師播放歌唱母親的歌曲渲染氣氛,然后學生主持人介紹活動程序,根據(jù)事先報名情況,學生逐個進行展示。有詩歌朗誦的,有宣讀習作的,有獨唱歌曲的,也有展示樂器的,都是圍繞歌頌母親主題進行選材,整個活動搞得有聲有色,效果非常顯著。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母親的熱愛,不僅獲得學習認知提升,也受到一次思想教育。這樣的教學活動學生喜聞樂見,自然能夠獲得圓滿成功。
教師設計教學活動要考慮教材內(nèi)容,也要關注學生學習實際,初中學生思想活躍,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教師要對學生個性心理進行全面調(diào)研,這樣才能設計適合學生參與的教學活動。初中不同年齡段,學生學習認知存在個性差異。初一學生剛剛進入中學生活,對中學教材內(nèi)容和教學要求都需要有一個適應過程,教師設計教學活動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初三學生面臨畢業(yè),還有中考壓力,參與教學活動需要與應試相關聯(lián),教師要針對學生實際需求進行設計。教學活動旨在讓學生參與活動的同時,形成學習認知和實踐能力,教師在具體設計時,要注意學生的興趣激發(fā)點,學生喜歡樂于參與,這樣的教學活動才會有成效。
在學習《海燕》時,學生對文本寫作背景缺少認知,對當時俄國歷史比較陌生。教師講解海燕的象征意義時,學生大多不能深入理解。教師針對學生學習實際,設計一個教學活動:“這篇課文中涉及到海燕、海鴨、企鵝、狂風、烏云、雷電等事物,它們都具有特定象征意義,分別代表不同的人物、不同的階級,現(xiàn)在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先對文本中的這些形象進行分析,然后分角色進行現(xiàn)場造型表演,針對角色個性特征擺出一個集體造型動作,全組同學要注意相互配合,完成整個影像畫面展示”。學生聽說要表演,都顯得很興奮,積極參與到小組討論中。在進行動作設計時,小組成員都相互幫助策劃。開始演繹時,各個小組都能夠根據(jù)角色特點設計動作。雖然學生表情有些放不開,但展示效果還是相當不錯的。
初中教學活動形式多樣,教師在具體操作時,要考慮教學活動的可操作性。寫觀察日記、小組專題討論、描寫和仿寫、社會調(diào)查等都屬于初中教學活動范疇,學生參與這樣的教學活動,不僅能夠獲得學習認知,對提升實踐能力也有一定幫助。另外,故事會、朗讀比賽、作文競賽、讀書報告會等,也是初中學生比較喜歡的教學活動。這些教學活動有較強的娛樂性質(zhì),讓學生在學習的同時,也能夠獲得娛樂享受。教師在具體設計時,要考慮教學活動的可操作性。因為教學條件有限制,學生思維有限制,如社會調(diào)查,適合高年級學生,如讀書報告會,需要有讀書條件。
在學習《端午的鴨蛋》時,教師讓學生根據(jù)文本寫作方式,介紹自己童年時代最難忘的有關過節(jié)的一件事。學生對自己的童年往事自然是記憶猶新,參與積極性很高。有學生講:“我小時候過年都要給長輩們磕頭,大年初一可以收獲很多紅包,這是我感到最快樂的一件事?!币灿袑W生說:“我最不喜歡過清明節(jié)了,因為這天需要跟隨爸爸回老家祭掃祖墳,不僅要燒紙磕頭,還要禱告祖宗保佑我們平安多福。我知道這是迷信活動,從心里不愿意,可家長硬是要我這樣做。我真是想不明白,這到底是為什么呢?”教師讓學生將自己童年過節(jié)的事,極大激發(fā)學生思維敏感神經(jīng),學生自然是有話可說。
初中語文教學活動創(chuàng)新設計,需要統(tǒng)籌考量新課改的要求,要突破傳統(tǒng)教學意識的束縛,根據(jù)教學實際進行多維度設計。初中生思維活躍,對待教學活動大多持積極態(tài)度,教師要從學生心理需求出發(fā),設計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具體參與教學活動中,全面提升語文素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