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 健
“情動于中而形于言”。在語文教材中,許多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都是作者真摯情感的外化,因此,在閱讀教學時,要想獲得對這些文學作品深刻的理解和感觸,就要從情感入手。對于閱讀教學來說,最容易使學生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的就是文中蘊涵的深切情感。因此,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運用適當?shù)慕虒W手段,撥動學生的情感之弦,助推整個閱讀教學。
在閱讀教學中,為了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獲得對課文內(nèi)容深刻的理解,教師要注重創(chuàng)設恰當?shù)那榫常寣W生觸景生情,從而煥發(fā)積極的情感體驗,主動地去學習,去體驗。
如在教學蘇教版初中語文《繁星》一課時,筆者首先借助多媒體向?qū)W生展示了一幅繁星滿天的星空情境,接著對學生說:“星星是天空最為常見的,自古以來就引來了許多人對星星的無限遐想,幾乎每個人關于星星都有自己的故事。那么,當你仰望星空時,仔細觀察過那些星星嗎?(展示星空圖)那么,此時此刻,看著這幅星空圖,你又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對星星有哪些感受呢?”在教師精心營造的教學情境中,學生心中積淀的情感被激發(fā)出來,有的說出了有關描寫星星的詞語“繁星如?!薄ⅰ办陟陂W光”、“眾星拱月”、“疏星淡月”、“星羅棋布”;有些學生說出了描寫星星的句子:“瞧,星星,一顆,兩顆,三四顆,五顆,六顆……”,“一顆顆星星一閃一閃的,就像一個個調(diào)皮的孩子”。就在學生學習興致最為活躍時,筆者又趁機引導說:“我國有一位作家,他不光用眼睛觀察星星,還會用心靈觸摸星星,讓心靈與星空相約,他就是巴金,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文本去看看他是如何描述的?!?/p>
在這里,在教師精心營造的媒體情境和語言情境中,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了學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的熱情,從而使學生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對語文新知的探索和閱讀中,進一步提高了閱讀質(zhì)量,這也是其他教學方法所無法替代的教學優(yōu)勢。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閱讀教學中,有些課文涉及人物眾多,要想真正走進人物心理,想這些人物之所想,急這些人物之所急,教師就應該讓學生根據(jù)文中的相關情節(jié)主動參與其中,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從而對課文理解更加透徹。
如在教學蘇教版初中語文《愚公移山》一課時,作為一篇寓言故事,主要是讓讀者從這個故事中明白一個道理。在閱讀教學中,怎樣才能使學生對愚公移山精神有更深刻的感受和體會呢?在教學時,筆者主要以“假如你是愚公……假如你是愚公的妻子……假如你是智叟,是愚公的兒子,是一個旁觀者……”等問題引領學生進入角色,參與其中,從而使學生把文本所描述的客觀現(xiàn)實變成自己主觀感受,把教材中所描寫的“眾人言”變成學生的“我情我景”,這樣一來,學生就自然融入其中,在身臨其境中進行揣測,想象,探究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有效的激發(fā)了參與的積極性,加深了對各自人物形象的情感體驗,使文本內(nèi)容顯得更加豐富多彩。
從上述教學課例可以看出,角色參與是學生真正走進文中人物內(nèi)心世界的有效渠道,也只有在學生親自參與其中時,學生才能真正敞開心扉,釋放情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閱讀教學要以讀為主,朗讀是閱讀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方式,在語文教學中,有些課文的情感孕育特別濃厚,學生如果只是簡單的讀并不能深刻領會文章深切的情感。因此,在教學時,教師要注意抓住重點段落或者重點語句引領學生反復朗讀,有感情地朗讀,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讀出韻味,讀出情感,達到以情促情,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的教學效果。
如教學《沁園春·雪》這首詩,上闋主要是寫對我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和贊美;下闋主要體現(xiàn)了毛澤東等老一代革命者心中涌現(xiàn)的壯烈豪情以及想為新中國奮斗終身的豪邁情懷。因此,教師在學生正確流利朗讀的基礎上,要采取多種形式讓學生反復朗讀,讀出韻味,讀出情感。教師要采取多種形式,用范讀或者配樂讀引發(fā)學生美讀后,再讓學生反復品讀,邊讀邊評改使學生一遍比一遍讀得有進步。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朗讀指導,讓學生“激昂處還它個激昂,委婉處還其以委婉”,讓學生讀出韻味,讀出情感,那么文中所要表現(xiàn)的思想情感也自然會在學生的朗讀中得到升華。
由此可見,對于語文教材中情感色彩濃郁的課文,教師要讓學生充分讀、反復讀、用情讀、用心讀。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走進文本,達到“以情促情,以情感人”的教學效果。
總之,“文章不是無情物,唯有真情最動人”。在閱讀教學時,教師要努力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因素,從情入手,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打開學生心中情感的閘門,使文本語言與情感相融共生。如此才能讓學生真正走進語文,走進生活,在感受真、善、美中使語文課堂涌動著真情,充滿著活力,讓閱讀教學顯得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