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榮海 楊潤標 祁治華
(大理學院,云南 大理671003)
《計算機配置與維護》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的應用型課程之一,課程內容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學生通過對課程的學習可以了解微型計算機各部件的分類、性能、常見型號和選購方法,理解各主要部件的工作原理、硬件結構、相互聯(lián)系和作用,掌握微型計算機硬件組裝、硬件常用維修方法及技巧,掌握微型計算機實用維護工具軟件的安裝使用和系統(tǒng)維護方法,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基礎。本文對《計算配置與維護》課程的教學改革進行了一些研究與探討。
《計算機配置與維護》課程理論教學以臺式微型計算機為主,介紹計算機系統(tǒng)硬件、軟件構成和安裝,基本部件工作原理和技術指標,操作系統(tǒng)概括和維護工具,系統(tǒng)維護、維修技術,硬件、軟件故障診斷、排除方法等內容。實驗教學涉及微機結構認識及組裝,操作系統(tǒng)安裝,雙操作系統(tǒng)的安裝,計算機維護工具軟件安裝及使用,系統(tǒng)備份軟件的使用,控制面板、組策略及注冊表使用,常見故障檢測排除等內容。學生在理論及實驗學習過程既要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又要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并且能夠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1]。
計算機技術發(fā)展日新月異,因此《計算機配置與維護》課程知識更新非??欤谡n程學習過程中,為了應對不斷出現(xiàn)的新理論、新知識,教學內容會適時增加和補充,及時反映該領域新成果,以提高學生的適應和應變能力,掌握最新的軟硬件技術,并具有較強的實際動手能力,來滿足畢業(yè)后用人單位的崗位技能要求[2]。
由于計算機軟硬件技術發(fā)展較快,知識更新迅速,造成《計算機配置與維護》教材明顯滯后于主流的軟硬件技術。教材選用不當會對理論課教學產生一定的影響,同時也可能挫傷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實驗教學中用于拆裝的計算機多為其他部門淘汰下來的臺式機,種類較為單一,學生在微機結構認識及組裝實驗中能夠接觸到的硬件設備種類及型號較少,而且過于成舊,不利于學生掌握計算機硬件的主流知識及技能。在進行軟件實驗過程中,同樣存在實驗用計算機配置過低,造成無法安裝較新甚至是主流的操作系統(tǒng),以及計算機維護常用工具軟件,這同樣不利于學生掌握計算機軟件的主流知識及技能。
教材選擇以“適合教學培養(yǎng)目標,教學內容的新穎性、實用性和典型性可以得到保證”為原則。理論教學過程中主要以介紹微機硬件設備的工作原理和技術性能為主,并將計算機技術發(fā)展過程中的新概念、新技術融入其中,以彌補教材內容滯后的不足。涉及具體操作的內容,例如:硬件組裝、系統(tǒng)安裝、維護工具軟件使用等,在理論課教學中通過輔以圖片或必要的操作演示,以講清講透重要的概念,而具體的操作則留在實驗課過程中進行演示講解。理論課教學內容的安排不應完全以教材章節(jié)順序為依據(jù),還需要兼顧實驗教學對于理論知識儲備的需求。
在理論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梢試L試挑選一些技術論壇中語言風趣、圖文并茂的帖子作為教材的補充資料與學生分享;可以通過布置類似“假設你希望通過增加內存容量來提升系統(tǒng)性能,依據(jù)CPU-Z檢測得到的信息,借助網絡(建議通過硬件廠商官網和計算機硬件門戶網站)來為自己選定合理的采購方案并闡述理由。”、“從微軟(Microsoft)官網了解Windows 7與Windows 8.1的主要區(qū)別,并簡要闡述自己對與Microsoft發(fā)布Windows 8.1操作系統(tǒng)的意圖?!钡恼n外作業(yè)讓學生利用網絡資源去了解計算機軟硬件最新資訊并解決實際問題;利用教師個人博客與學生分享計算機軟硬件資訊;利用課程網站,將教學資料上傳到網站上,讓學生可以自主學習。
實驗教學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所學知識,動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實驗室中,任課教師應創(chuàng)造條件,確保學生都有動手操作的機會。對于具有破壞性的操作,例如:硬盤分區(qū)及高級格式化、操作系統(tǒng)安裝、數(shù)據(jù)恢復、系統(tǒng)故障設置及排除等,可以借助虛擬機平臺來完成。對于硬件識別及組裝、CMOS設置等,要盡可能讓學生在實際的計算機中進行操作。對于網絡克隆、遠程桌面等基于網絡環(huán)境的操作,可以借助虛擬機搭建的網絡環(huán)境進行。在具體的實驗過程中,任課教師應起主導作用,合理安排好整個教學過程,在教學中,任課教師既要帶著學生完成整個操作過程,講清講透每個需要注意的環(huán)節(jié),又要保證學生操作、討論、提問、記憶理解操作過程所需時間。
根據(jù)《計算機配置與維護》課程特點,課程考核絕對不能以理論考試為主而忽視實作考試[3],所以應制訂課程實驗考核標準及辦法??己藰藴蕬采w所有實驗,細化到具體的實驗項目并具有可執(zhí)行性。實作考試采用上機操作的考核方式,考核成績分數(shù)由單項環(huán)節(jié)分數(shù)構成,對于硬件組裝、操作系統(tǒng)安裝等環(huán)節(jié)應有嚴格的時間限制,超過規(guī)定時間單項記為0分。
《計算機配置與維護》是一門應用型課程,所學知識對于提高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學生就業(yè)競爭力非常重要。因此,如何將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較好地結合以取得滿意的教學效果,如何通過對理論教學內容、方法與實驗教學內容、考核方式的改革、完善,來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得到較大加強將是以后研究的重點。
[1]孟慶偉,張紅艷,劉婷.《計算機組裝與維護》教學改革實踐與思考[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0,8.
[2]顧可民.計算機專業(yè)實用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遼寧教育研究,2007(10).
[3]張世偉.淺談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的教學模式[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