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勤波
摘要:音樂是一種奇妙的語言,能夠帶給人心靈的愉悅。小學音樂教學,不僅可以活躍學生的身心,更可塑造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素養(yǎng)。教師在教學中,如何從學生的視角不斷發(fā)展學生主體作用,優(yōu)化音樂教學?本文略談點粗淺的看法。
關鍵詞:學生視角 ?音樂教學
音樂不僅可以提升我們的個人素養(yǎng),而且還會使人的精神得到放松,有益于身心健康,欣賞音樂的過程也是凈化心靈的過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更不能忽視音樂本身給學生帶來情操上的陶冶和精神上的愉悅。全面發(fā)展的教學總目標,要求我們對于音樂教學不能再靜默,以學生為主體的音樂教學理念也滲透到了每個教師的內心。那么究竟怎樣才能在小學音樂課堂中,充分地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呢?教師該采取怎樣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策略貫徹素質教育呢?筆者就自己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總結為以下幾點。
一、創(chuàng)設音樂意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欣賞音樂的過程,就是和音樂作品產(chǎn)生情感共鳴的過程。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所以在音樂教學上,激發(fā)起學生的這種共鳴就顯得非常重要。那么通過怎樣的教學手段,才能實現(xiàn)這樣的教學效果呢?筆者覺得可以從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fā),創(chuàng)設恰當?shù)那榫硜斫鉀Q這個問題。人們常說,興趣是開展一切活動的前提,沒有興趣就談不到成功,顯然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式,激發(fā)學生對于音樂的熱愛,就顯得尤其重要。
比如在小學音樂五年級上冊《我愛我的家鄉(xiāng)》一課教學中,教師便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祖國大好河山和自己生活周圍美麗景色的視頻來引起學生對于祖國、家鄉(xiāng)景色的專注,進而產(chǎn)生熱愛之情。基于這樣的情感之下,教學《我愛我的家鄉(xiāng)》一課,學生就會迅速地進入情境之中。在情境中學習課程內容,學生更容易體驗到音樂所表達出來的美感,然后再讓學生用多種演唱形式進行練唱,輕松實現(xiàn)教學目標。
以學生為主體,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以審美為教學核心,不僅可以讓小學生的文化視野得到開拓,也培養(yǎng)了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全面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二、構建和諧課堂,尊重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
音樂帶給人的創(chuàng)造力往往是無窮的,音樂教師要把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創(chuàng)造力作為主要的教學目標,用有效的教學手段鼓勵學生主動參與音樂的創(chuàng)作,充分尊重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這樣不僅僅能夠使他們與音樂產(chǎn)生共鳴,而且學生也會對音樂產(chǎn)生更濃厚的興趣。和諧、平等的教學環(huán)境是發(fā)揮學生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的基礎條件,在音樂欣賞中,教師應該確立自己與學生之間的平等關系,與之心通,與之一起徜徉在音樂的世界中。
例如在小學音樂六年級上冊《七色光之歌》的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和諧的師生關系,在上課之初便可以營造出寬松的學習氛圍。教師運用精妙的課堂導入語,與學生產(chǎn)生情感共鳴。例如“同學們,你們都見過彩虹么?那么彩虹都有什么樣的特點呢?”學生會說它像橋,有很多的顏色等等。教師可以在學生的描述中,展示彩虹的圖片,在熱烈、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學唱《七色光之歌》。教師還可以通過身體律動的形式,引領學生的情感體會,也可以采取讓學生即興表演的方式,表達對音樂的理解。在這樣的個體的創(chuàng)作活動中,學生們敞開心扉,不斷地進步,逐漸實現(xiàn)精神的融合和音樂意境上的美好感悟。隨后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分組比賽,看哪一組唱得更好。教師和學生共同推選出學生評委,和自己一起構成評委組,對比賽進行評價,這樣師生都在快樂而又積極的課堂中,收獲到屬于自己的音樂感受。
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來。教師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從情感上帶給學生學習的動力,引導學生在欣賞音樂中,展開豐富的想象力,用心體會音樂的美和所表達出的情感。師生和生生之間的互動,改變了傳統(tǒng)的“要我學”,在教師潛移默化的引領中,學生不知不覺地過渡到主動參與式的“我要學”,從而實現(xiàn)高效的音樂課堂。
三、提倡兼收并蓄,實現(xiàn)德育教學目標
音樂有著一定的包容性,不管是古典音樂、外國音樂,還是民間音樂亦或是街頭的流行音樂都是音樂作品,都有著各自的可取之處。很多的作品都可以對小學生的思想品格的養(yǎng)成,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雖然流行音樂沒有古典音樂那樣內容含蓄,沒有外國音樂那樣氣勢磅礴,沒有民間音樂那樣歷史悠久,但是它卻離小學生的實際生活非常近。流行音樂具有通俗易懂、曲調簡單等特點,更重要的是小學生都具有追逐流行音樂的心理。既然如此,我們教師完全可以順應他們的心理要求,對于流行音樂中的精華部分采取接納態(tài)度,這也是實現(xiàn)音樂課的德育教學目標的一個途徑,使學生成為一個健康品格的人。
例如在小學音樂四年級上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教學中,可以培養(yǎng)學習濃厚的愛國情感。而在流行音樂中,也同樣有這樣的歌曲值得我們去借鑒,例如周杰倫的《發(fā)如雪》中將前世柜、塵埃是非、銅鏡等古典意象融合在音樂中,帶給學生對于古代文化的贊嘆和對中國元素音樂的超凡欣賞力。還有就是《我最閃亮》這首歌曲中的歌詞“燈光和花火一起閃亮,也亮不過我的夢想”、“被淋濕的翅膀才擁有穿越過那暴風雨的力量”等等,對于小學生堅持不懈精神品質的養(yǎng)成,有著積極的意義,這些都是流行音樂中值得教師去推崇、欣賞的音樂。
以人為本,兼收并蓄的教學理念也是小學音樂教師需要秉持的,只有將學生放在教學的第一位,培養(yǎng)他們健全的、優(yōu)秀的精神品質才是素質教育目標的真正意義上的實現(xiàn)。
總之,音樂教師要以音樂課為陣地,采用多種教學方式豐富學生的情感,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促進他們身心健康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為素質教育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