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鵬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禮儀之邦,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在每一個中國人身上都是根深蒂固的,并且在每個人的心里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在學校教育中對學生進行禮儀文化的教育,是非常必要且順應教育改革潮流的。
一、禮儀教育的重要性
禮儀是一個人的綜合素質和良好教養(yǎng)的體現(xiàn),它是一種按照行為規(guī)范來與他人相處時候的一種行為表現(xiàn),也是一個人獲得別人的認可和尊重的手段。禮儀的表現(xiàn)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個人、家庭、集體乃至整個國家的精神文明狀態(tài),是民族精神的象征。為了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禮儀的教育一直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階段是孩子性格養(yǎng)成和塑造的關鍵時期,因此對于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思想品德教育課作為主要的思想教化課程,一定要將對小學生的禮儀教育內容合理地滲透到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才能促進小學生的身心和思想的健康發(fā)展,因此禮儀教育在整個學校的各個學科教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禮儀教育的現(xiàn)狀與存在的問題
由于禮儀教育形式和內容都比較寬泛而多樣,導致我國目前的禮儀教育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首先表現(xiàn)在,目前的禮儀教育對禮儀的內容研究還不夠透徹。很多教科書或者教輔資料上有關禮儀教育的內容都不夠細致和深入,大部分只是停留在了對于禮儀研究的本身層面,都是去挖掘和研究一些理論上的東西,缺乏實質性的內容。很多關于禮儀方面的教學方法都不夠科學有效,缺乏實際的可操作性,過于追求形式上的東西,很多學生聽過以后并不能在大腦中形成深刻的印象,更不會嘗試著去到實際生活中進行操練,因此常常導致禮儀教育理論與實踐相脫節(jié)的局面的出現(xiàn)。其次主要表現(xiàn)在,課程安排上很不科學。禮儀課堂教學的根本應該能夠指導學生去用,應該更加側重于學生的實踐練習而不是一味地進行空洞的理論學習,只有讓學生多學多練,才能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養(yǎng)成一種良好的習慣。最后表現(xiàn)在,實踐教學資源和教學材料的極端匱乏。目前關于禮儀方面既實用又有可操作性的教材或者教學資源非常的少,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很直觀地把握整個課堂的內容,印象不夠深刻。
三、思想品德教學中禮儀教育的融入與滲透
小學課程教學過程中,為了節(jié)約教育人力和教學成本,在不單獨開設禮儀課堂的前提下,完全可以將所有的禮儀教學內容,放到思想品德教學課堂上來進行,使二者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由于小學生的思想和心理都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學中要做到禮儀教學內容的全面性。
1.營造輕松的教學氛圍,循循善誘
思想品德課的教學中要想使禮儀教育能夠很好地融入和滲透,必須采用多種不同的教學方式,循循善誘地進行教學,盡可能地營造一種輕松的教學氛圍。師生之間進行互動,如可以讓學生自己說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自己回答什么樣的孩子最受老師、家長、同學的喜歡,然后一步步地引領學生進入所要傳授的禮儀教學過程中。
2.教導小學生掌握基本日常禮儀
對于小學生的禮儀教育要從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小事開始,要注意教導小學生基本的禮儀常識,如坐立行走、待人接物、衛(wèi)生習慣、見面或者分別時的禮貌用語、為人處事等方面上的教導。只有在課堂上將這些小的禮儀方面的知識都告知學生,才能使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地操練自己,從而更好地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達到禮儀教育的最終目的。
3.思想品德教育與禮儀教育并行
思想品德教育與禮儀教育是相輔相成,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養(yǎng)成了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質和道德修養(yǎng),才能更好地完成禮儀文化上的教育。要將“首先將學生塑造成為好人,其次才是能人”的教育理念滲透到課堂之上。讓學生摒棄以往只關心成績,只重視分數(shù)的態(tài)度,轉而更加注重自身的行為習慣的規(guī)范。要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校園、家庭、公共場所等方面的綜合禮儀,努力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情操。
綜上所述,禮儀教育是國民教育中一個十分重要的教育板塊,是提高我國公民綜合素質的重要措施。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尤其是加強學生的禮儀方面的教育,在塑造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思想道德情操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思想品德教育過程中融入和滲透禮儀教育,是一項重要而且科學的嘗試,應該不斷加強和深化整個教育教學體系,不斷進行課程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
(作者單位:江蘇常州市鐘樓區(qū)新閘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