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琴
隨著教育的改革,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文化顯得格外重要。高中英語教學需要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弊端,英語教師需要在結合高中生心理特點和了解教學需要的基礎上滲透文化,指導高中生在掌握西方文化背景的前提下學好語言,把英語學習作為提升自己綜合素質的橋梁而不是一種簡單的符號或者工具,以此提高自己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效率。
一、穿插英語背景教育
現(xiàn)階段的高中英語教學仍存在很多弊端。在一般教學活動中,英語教師只是要求學生通過課文或者字詞來理解和認識英語文化,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促使學生理解西方文化背景,但是很大程度上把英語文化肢解了。在英語教學中,教師不能高效地進行課堂導入,只是單純通過課前提問和課上問答等方式了解高中生的學習情況。高中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自然不會提高學習興趣,更不用說提高學習效率了。因此,為了在課堂上形成一種情感交流氛圍,教師需要在課堂上穿插英語背景教育,通過講英文故事、舉行英語以及播放英語視頻等方式,激發(fā)高中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熱情。
教師為了開闊學生的視野,可以讓學生在課下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搜集材料,做Daily Report。這樣不僅能豐富高中生課余生活,還能為高中生了解國內外大事提供機會。學生在其中可以提高自身的口語能力,提高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教師在課上講解過程中還需要穿插英語故事,或者作者創(chuàng)作的背景。例如,在英語課文English around the world中,教師需要進行課前引導,幫助學生了解課文的大概內容,在了解的基礎上通過講解英語小故事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二、尋找趣味性教學資源
教師除了要在課堂教學中穿插英語背景之外,還需要尋找趣味性的教學資源,以此調動高中生學習英語知識的興趣,夯實高中生英語技能。教師可以通過借助多媒體,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英語知識的魅力,借助視頻等形式滲透英語文化。教師借助視頻可以還原具體的對話場景,而學生就會通過場景來了解到西方文化和中國文化的不同之處。國外學生在問好的時候都會詢問天氣怎么樣以及感覺怎么樣,比如“How is weather today?”而不是“Hi,have you eaten?”但是對于國內的學生來講,這種關于“吃了嗎?”的問候是再平常不過了,而這就是文化的不同之處。當然,教師還可以用視頻展示中國學生和外國學生在傷心和難過時不一樣的表達方式,這樣學生可以直觀地區(qū)分出兩者之間的文化差異,從而在了解的基礎上提高學習效率。
在借助多媒體教學之前,教師需要對學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有一定的了解,尊重學生的意愿,在此基礎上提高教學效率。
三、聯(lián)系實際進行文化滲透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進行文化滲透,還需要教師把這一活動和學生實際生活相結合。英語教師可以依據(jù)生活中的實例在教學過程中傳播英語文化。以稱呼為例,東西方國家中在使用和看待時的態(tài)度是截然不同的。英語教師可以以班級同學的名字作為比較對象,如果一個學生叫李慧的話,那么李慧的姓氏是李,慧是名字。但是這種情況卻不會在西方國家出現(xiàn),與西方完全相反。在上文中提到了中西方學生在問候方面的不同方式,一般來講,中國人喜歡詢問稍微隱私的問題。例如,“你的基本收入是多少?”“你今天吃的什么?”這是中國人較為普遍的生活用語,而西方英文文化促使西方人在問候時注重保護對方隱私,他們往往會問:“How are you?”“Nice to meet you.”“Tts a lovely day, isnt it?”教師需要舉出與學生生活實際相符合的例子,借助實例加深學生對英語文化的理解,同時,教師還需要積極引導學生總結歸納問題,并需要為學生提供可以接觸西方文化的機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總而言之,高中生是英語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為英語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意見和建議,牢牢把握住“學生是主體”這一立足點,把文化滲透作為教學的基礎點,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使高中生運用技能解決實際問題,同時促使高中生能夠在文化滲透下形成正確的學習習慣以及良好的學習觀念。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