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剛
摘要:隨著我國國民經(jīng)濟水平的持續(xù)增長,以籃球運動為代表的現(xiàn)代體育運動已成為人們主要的休閑娛樂方式之一,然而當前我國的籃球運動的體能分期訓練研究仍然處于初級階段,阻礙了我國體育強國戰(zhàn)略目標的落實。本文從籃球運動的體能分期訓練的必要性闡述出發(fā),論述了籃球運動的體能分期訓練的具體內(nèi)容,希望能夠為我國的籃球運動的體能分期訓練研究提供新的參考思路,從而推動我國體育強國戰(zhàn)略目標的全面落實。
關鍵詞:籃球運動;體能分期;訓練
籃球運動的體能分期訓練作為一種較為復雜的人體體能運動訓練復合系統(tǒng)之一,其訓練內(nèi)容包含運動員的身體形態(tài)、運動員的身體機能以及運動員的身體素質等,在這其中每一項訓練內(nèi)容又可以劃分為多個具體的訓練指標。在開展籃球運動的體能分期訓練過程中,籃球運動員只有遵循科學化的訓練時間以及結構化的訓練順序,才能使籃球運動員的力量、速度、耐力以及靈敏等體能素質達到最佳狀態(tài)?;诖?,想要實現(xiàn)籃球運動員的體能機制穩(wěn)定以及協(xié)調發(fā)展的目標,充分的挖掘出籃球運動員的潛能,就應當加強我國的籃球運動的體能分期訓練研究工作,不斷的完善當前我國的籃球運動的體能分期訓練方法體系,針對性的解決當前我國籃球運動體能訓練過程中存在的訓練效果不佳、訓練方法不科學等問題。
一、籃球運動的體能分期訓練的必要性闡述
(一)有利于有效的提升籃球運動員的力量素質
現(xiàn)代籃球運動作為一項典型的對抗運動項目,在比賽過程中,籃球運動員的力量素質水平將直接的決定著比賽結果。眾所周知,“籃球運動是一項沒有身體接觸的運動”這一規(guī)則在籃球規(guī)則當中取消后,籃球運動攻守之間對抗矛盾變得日益激烈,換而言之,已達到近似于“瘋狂”的程度。隨著在籃球運動中身體接觸的頻率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現(xiàn)代籃球運動體能訓練工作人員開始將目光投向力量素質方面的體能訓練當中,力量素質的體能訓練能夠有效的增強籃球運動員的爆發(fā)力,從而瞬間激活籃球運動員的速度以及耐力狀態(tài),使籃球運動員能夠以最短的時間進入到最佳的狀態(tài)當中。
(二)有利于直接的增強籃球運動員的身體機能水平
在現(xiàn)代籃球運動中,籃球運動員的無氧能力有著極高的要求,這就使得籃球運動員自身的無氧酵解能力應當處于長期保持高水平的運轉狀態(tài),從而不斷提升籃球運動員的磷酸原系統(tǒng)?;@球運動員想要提升自身的磷酸原系統(tǒng),則需要重點加強無氧酵解能力的訓練,從而不斷的使自身的身體機能處于運動更新狀態(tài),進而直接的增強籃球運動員的身體機能水平。然而,籃球運動員的身體機能的訓練應當與力量訓練的種類保持一致,否則將會使籃球運動員的身體機能訓練效果大打折扣。例如,如果同時開展沖刺跑訓練以及有氧耐力訓練,由于籃球運動員自身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處于不利的改變以及肌纖維蛋白質不利的改變狀態(tài),從而減弱籃球運動員的沖刺跑的速度以及跳躍的爆發(fā)力的訓練效果。
二、籃球運動的體能分期訓練的具體內(nèi)容闡述
(一)籃球運動員力量素質的體能分期訓練內(nèi)容闡述
力量素質的體能分期訓練主要涵蓋解剖學適應訓練、肢體肌肉增大訓練、最大力量提高訓練、肌肉耐力迅速轉化訓練以及競賽發(fā)揮與維持訓練這六個模塊,這六個模塊之間相互獨立又具有極高的聯(lián)系性。依照傳統(tǒng)的籃球運動體能分期訓練理論,每一個訓練內(nèi)容的周期被劃分為準備期、競賽期以及恢復期這三個階段,其中準備期這一階段應當涵蓋解剖學適應訓練、肢體肌肉增大訓練、最大力量提高訓練、肌肉耐力迅速轉化訓練這五個模塊的內(nèi)容,在競賽期當中應當以競賽發(fā)揮與維持訓練這一模塊的內(nèi)容為主,而在最后的恢復期則應當重點關注籃球運動員自身的身體機能恢復情況。隨著我國的籃球運動的體能分期訓練研究工作的不斷深入推進,在傳統(tǒng)的籃球運動體能分期訓練理論的基礎上形成了現(xiàn)代力量周期訓練理論,該理論在訓練規(guī)劃、訓練成績測量以及訓練成功評估等方面都具有極高的可操作性?,F(xiàn)代力量周期訓練理論以提升籃球運動員的生物適應規(guī)律為主,人體能夠在合理的外界刺激下產(chǎn)生相應的適應性,即隨著人體負荷強度的不斷增加,籃球運動員的身體機能也會隨之增強,籃球運動員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肢體肌肉體積以及肌肉力量不斷的增強,從而實現(xiàn)籃球運動員力量素質的提升。在整個力量素質的體能分期訓練過程中,籃球教練員應當及時收集籃球運動員相應的訓練成績數(shù)據(jù),在根據(jù)訓練成績數(shù)據(jù)的基礎上實時調整籃球運動員力量素質的體能分期訓練內(nèi)容,通過環(huán)比以及同比的數(shù)據(jù)分析,判斷籃球運動員是否達到不同階段的訓練任務目標,從而夠準確把握籃球運動員訓練走向,不斷的提升籃球運動員的力量素質水平。
(二)籃球運動員耐力素質的體能分期訓練內(nèi)容闡述
籃球運動員的耐力素質訓練主要以通過快速跑、沖刺跑以及折返跑的形式來推動籃球運動員的耐力素質水平提升。籃球運動員耐力素質的體能分期訓練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的訓練主要以一般性的有氧訓練為主,該階段的主要訓練目的是為了有效的強化籃球運動員的心血管功能,從而為下面階段的訓練內(nèi)容打下基礎,該訓練方法主要以持續(xù)訓練法以及法特萊特訓練法為主,使籃球運動員心率控制的最大心率能夠達到70%的目標。第二階段的訓練主要以基礎有氧訓練為主,雖然長距離的跑步運動能夠有效的提升籃球運動員的有氧耐力,然而長距離的跑步運動本身最具備的長距離低強度特性不能充分的強化籃球運動員在比賽中所需要肌纖維的神經(jīng)模式系統(tǒng)以及能量代謝系統(tǒng),為了改善這一困擾,在這一階段當中同時兼用長時間的持續(xù)訓練法以及短時間訓練法,訓練時間為3-4周左右,使籃球運動員的最大攝氧量負荷為70%-80%,則為心率150-170次∕分,從而為第三階段的訓練做好鋪墊。第三階段的訓練重點則是提升籃球運動員的無氧能力為主,該階段以遞減式的跑動訓練為主,即在3-4周的訓練周期內(nèi)將籃球運動員的跑步距離由400逐漸降低到100米,休息的時間則由4-5分鐘逐漸縮減至2分鐘左右,增強籃球運動員的耐乳酸的能力,使籃球運動員的心率控制在170-180次∕分的范圍內(nèi)。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籃球運動作為一項具有極高綜合性的運動形式,使其對籃球運動員的身體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為此我們需要加強我國的籃球運動的體能分期訓練研究工作,提升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的科學性,從而實現(xiàn)以最小化的訓練投入實現(xiàn)最大體能效果提升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力量訓練分期理論述評[J].李山.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7(01)
[2]運動員體能與專項體能特征的研究[J].袁運平.體育科學.2004(09)
[3]中國籃球教練員崗位培訓A級教程[M].人民體育出版社,王世安,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