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茹河北省無極縣郭莊學區(qū)前北焦學校
語文閱讀要“讀”具匠心
張敏茹
河北省無極縣郭莊學區(qū)前北焦學校
本文簡要介紹了語文課堂如何做到“讀”具匠心,旨在告訴我們教給學生誦讀的方法,更好地提高誦讀教學的質量。
語文;閱讀
每一個語文教師都知道,讀是學習任何一篇課文的重要手段。語文教學,要力爭做到“讀”具匠心。語文課堂如何做到“讀”具匠心呢?
子日:“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會意,欣欣然?!弊x書貴在自悟自得,“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如:在教學略讀課文《半截蠟燭》時,老師采取的學習方法是讓學生自讀自悟。當老師讓學生初讀課文后,檢查學生學習效果時,問同學們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這篇課文是誰保住了秘密,挽救了一家人?嘴快的鐘欽搶著回答:“是他們的小女兒杰奎琳!”“對,她聰明又機智,是她保住了秘密!”同學們的回答幾乎是異口同聲。不對???起碼老師當時的想法就不是這樣,于是,我追問一句:“還有不同的觀點嗎?”沒想到我這一問,學生陷入了沉思。孫學淵同學試探著回答:“老師,我覺得母親也有功勞?。 薄皩?,我同意!”我肯定地回答,“請同學們再次自讀課文。”老師這一說,學生有了自信,一個個地拿起課本再讀起來。一會兒,一個男生站起來說:“我認為保住秘密是全家人的功勞,兒子杰克在那種情況下,表現(xiàn)是那么從容,要不就會引起敵人的懷疑。還有媽媽,一直很鎮(zhèn)定,她‘輕輕地把蠟燭吹滅’等等的描寫,這樣的媽媽才影響了兩個孩子的行為也很從容”。讀讓學生感知如此之深,因此,教師不應以自己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一定要把讀書、思考的時間還原給學生。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他們多讀讀書,讓學生通過眼前所讀到的文字自己去體會,去領悟,而老師只要退至后臺充當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指導者”就可以了。
閱讀不能僅僅停留在自悟自得這個層面上,“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細心咀嚼課文中的語言,讓他們自己動腦筋,經(jīng)常比較、揣摩,養(yǎng)成習慣?!保ㄈ~圣陶語)學生的水平畢竟是有限的,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掌握的情況,有重點、有目的地給予點撥、引導。引導他們細細品味好詞佳句的絕妙之處,揣摩布局謀篇、立意構思的獨到之處,深入探究、領悟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在講讀《晏子使楚》一課時,當老師問學生:“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呢?你能讀出文中有關句子嗎?”學生有的讀出了:“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聲,說,‘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還說,‘既然有這么多人,為什么打發(fā)你來呢?’”有的匯報這一句:“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門旁邊開了一個五尺來高的洞。晏子來到楚國,楚王叫人把城門關了,讓晏子從這個洞進去?!边€有的是讀:“楚王笑嘻嘻地對晏子說,‘齊國人怎么這樣沒出息,干這種事?’”學生都按老師的意思從文中找出句子來讀了,老師進而說:“那好,我們再把這些句子集中讀幾遍,看看你從讀中體會到了什么?”學生有的說:“老師,我從楚王的言行中,可看出他瞧不起晏子,蠻橫無理?!庇械恼f:“從楚王的做法就可以看出他侮辱晏子,不讓人家從城門進去,竟然讓晏子鉆狗洞,而且狗洞是特地挖的,太不尊重人了!”學生當時就表現(xiàn)出了氣憤;還有的說:“老師,從上面的‘瞅’‘冷笑’這些神態(tài)描寫的詞語中,楚王根本不把晏子放在眼里,不把他當人看,即使是人,也是個不中用的?!ξ彩且环N帶有譏諷的笑?!崩蠋熛鄼C要學生帶著自己的體會把這些句子再次有感情地朗讀,接著問:“楚王這些表現(xiàn),目的是什么?達到了嗎?結果呢?”學生以自己的領悟為主,教師適當點撥,問題就巧妙地迎刃而解了。
真正的閱讀,是與文本作者心靈的溝通與對話,是由一個生命進入另一個生命的融合重建過程,在細讀文本的基礎上獲得的感悟往往缺少深切的體驗和情感的共鳴。一篇文章內(nèi)含的思想情感真正由作者“移情”至讀者,非得靠有感情地反復誦讀。因此,教師要教給學生一定的閱讀方法,多給學生提供朗讀的機會,通過抑揚頓挫的朗讀,化無聲文字為有聲語言,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才能讀出其中的味道,讀出其中的深層含義,感悟文章的真諦,達到“情自心中來,情自口中出”的美妙境界。
如教學《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一課時,在學生感悟“多么奇麗的景色”時,我主要讓學生從文中的第三自然段的讀中感悟?!罢沁@樣,也確實不錯。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里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這一段話不是一個“美麗”就能體會到的,我覺得老師關鍵要對這段文字中的重點詞句的感性理解,引導學生在讀中想象。因此,我抓住一個“花團錦簇”來理解。教學時,老師打開輕音樂,指名一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請其他學生閉上眼,假設自己的面前有一簇簇嬌艷無比的花,用心去觸摸,想象:此時你正走在德國的大街上,如入山陰道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街景?有的學生說:“我仿佛看到家家戶戶的窗臺上鮮花盛開,姹紫嫣紅。紅的似火,粉的似霞,白的如雪,好看極了。”緊接著,老師問:“誰能將這奇麗的美景用你的感情誦讀一遍?”學生紛紛舉手,急于表現(xiàn)。讀后,老師問:“這是一種怎樣的境界?”學生說:“一種頗耐人尋味的境界。”“一種奇麗的境界。”老師說:“那就讓我們共同走進這奇麗的境界中去吧!”精彩就在學生的誦讀中誕生!
葉圣陶先生曾說:“多讀作品,多訓練語感,必將能駕馭文字。”我們語文教學要“讀”占鰲頭,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書,讓他們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中抒情,讓他們真正成為語文學習中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