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壇?。ㄎ錆h理工大學 430070)
?
淺談畢加索《格爾尼卡》的藝術之美
王壇(武漢理工大學430070)
摘要:《格爾尼卡》的藝術之美,絕對不是歌功頌德裝模作樣的美,也無意取悅大眾,更不是純粹做以裝飾僅供觀賞或娛樂的美。它雖然交織著暴力與浩劫,但卻以其獨特的陌生之美、和諧之美與生命之美。
關鍵詞:格爾尼卡;畢加索;藝術美
畢加索的《格爾尼卡》,它并不能讓欣賞者一眼就拍案叫絕,甚至會令人不安??烧沁@種一反傳統(tǒng)藝術常態(tài)的轟炸性視覺沖擊以及它發(fā)人深省的思想內涵,讓所有平庸無奇的“二次元復制作品”敗下陣來。
之所以說畢加索的作品是美的,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它作品的陌生化?!澳吧币簿褪撬摹疤厥飧小迸c“距離感”。當然,陌生化并不是脫離現(xiàn)實生活而天馬行空的捏造。而是感知的陌生,即藝術家創(chuàng)作一個虛幻的真實世界。
1.藝術形象的夸張變形
有人說,用原始藝術來摧毀古典審美的是畢加索,而不是野獸派畫家。在畢加索一舉殲滅傳統(tǒng)美和歷史的過程中,矛頭對準的是數(shù)百年來人們心目中藝術的根本——拔除酷肖性。在《格爾尼卡》這幅畫中的形象不僅是比例,就連物體有機的完整性和延續(xù)性都遭到了否定。變形夸張的形象喚醒了這些神話的夢靨以及那個野蠻時代。
2.藝術時空的非生活化
畢加索眼中的世界與別人不同,他堅持在筆下跳躍于時空之間的線條與形狀,隱含著簡潔,穩(wěn)固與結實?!陡駹柲峥ā愤@幅畫具有了某種三度空間的感覺。畢加索力求使畫面保持平面的效果。諸多塊面皆具有凹凸感。他有意地消除形象與背景的距離,力圖使畫面的所有部分都在同一個面上顯示,帶給人非生活化的藝術空間。
3.符號語言的非自動化
他批判藝術本身的古典意念,對于古典人體中順從的肉欲,這無疑是赤裸裸的剝奪和逆襲。在眾多古今藝術創(chuàng)作中,光代表的一向是神與超凡的尊貴,但在《格爾尼卡》中則不是這樣的,這一符號語言出現(xiàn)了非自動化的現(xiàn)象,徹底顛覆了那些自以為神圣者的價值觀。堆積如山的肢體向著邪惡之眼奮力掙扎,邪惡之眼中則是一顆兀自發(fā)光的冷漠燈泡,那是死亡之光,是轟炸機的探照之光。
把藝術作品放在它與社會的外部的現(xiàn)實關系,與創(chuàng)造觀賞的內部心理關系和自身結構的關系三重結構中來研究,是一相當完整的方法和途徑。美的藝術作品是各因素的和諧統(tǒng)一相互制約的有機整體。
1.藝術品內容與形式的和諧
古典藝術是比較和諧的,它以優(yōu)美的形態(tài)為主,使人感到舒服與愉快1。然而,崇高和悲劇包含著“丑”,現(xiàn)代藝術作品中,正是這種以“丑”為美,才與現(xiàn)代的背景相得益彰,《格爾尼卡》還不脫和諧的大范圍。
正如保羅克利所說,世界越可怕,形式越抽象2?,F(xiàn)代藝術由古典規(guī)則的完整性(如形象)走向模糊,多意(包括有意無意之間、非完整性(注重氣氛與情緒),由訴諸情感的感染走向訴諸概念的理智領會。在高度異化的丑的世界,太美則太假?!陡駹柲峥ā钒拇罅康目嗯c辣,似乎很不舒服,但細細品味后又感到滿足,成了充滿創(chuàng)傷的心靈同構對應物。
2.藝術品意味與現(xiàn)實生活的和諧
畢加索創(chuàng)作的《格爾尼卡》正是再現(xiàn)了1937年4月26日,德國的納粹空軍對畢加索的祖國西班牙的格爾尼卡小鎮(zhèn)進行了3個多小時的狂轟濫炸,殺死1600多人,炸傷近900人,格爾尼卡鎮(zhèn)成了一片廢墟。當這種情感從現(xiàn)實生活中生活出來,現(xiàn)實生活與主觀的合目的性達成統(tǒng)一時,也就是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實現(xiàn)了某種確證關系。
3.藝術品與藝術家、觀賞者的和諧
藝術品是藝術家為表達某種思想情感而創(chuàng)作出來的,它滲透著藝術家審美思想情感的內容,正是通過藝術形式的具體感性的渠道轉化為欣賞著審美感受和情感體驗的3。西班牙格爾尼卡的摧毀喚醒了畢加索不問世事的心,表達了有限情感壓抑下的強烈欲求與意愿。這與藝術品的表現(xiàn)是相得益彰的。
欣賞者與藝術品之間的和諧。藝術欣賞是一個作品與欣賞者之間的互動過程,是一種獨特的精神活動4?,F(xiàn)代主義致力于打破偶像而畢加索則是要塑造偶像。欣賞者與藝術品產(chǎn)生距離感,反倒保證了藝術欣賞與藝術創(chuàng)作一樣在主體與作品之間的和諧關系,引發(fā)觀賞者的思考與興趣。畢加索說:“創(chuàng)作就想把自己掏空?!币I略《格爾尼卡》的藝術之美,就必須要在具體感受的基礎之上進一步理解藝術家,品味蘊含其中的深刻意義與社會意義。
藝術正是人類這種作為精神生命的本體不斷延伸著物態(tài)化的確證5。人們在物態(tài)化的對象中,直觀到自己的生存和變化而獲得的精神上的培養(yǎng),增添自我生命的力量。
《格爾尼卡》有機曲線表現(xiàn)的生命張力,生命體現(xiàn)的節(jié)奏感,還是黑白色塊強烈對比的視覺沖擊,畢加索有其非觀念所能限定界說,非道德所能規(guī)范約束的自由天地。這個自由情感的天地恰好源于生命深處,是與人的生命力量緊密相連的。
《格爾尼卡》粉碎了畢加索時代和現(xiàn)代的弊病——也就是對暴力邪惡滿不在乎,對生命的冷漠。讓現(xiàn)代藝術逃離自作聰明,標新立異的詛咒。它不再是娛樂大眾的工具,而是撕開疤痕組織讓我們流血。這是藝術與人性的結合,是少數(shù)能夠深入通俗文化血脈的作品。它不只是一幅畫而是一則預言,是與權力爭奪與戰(zhàn)爭傷亡的對抗,這無疑是藝術生命力的最高禮贊。
注釋:
1.李澤厚著.《美學四講》.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1:230.
2.李澤厚著.《美學四講》.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1:287.
3.張黔編.《藝術美學導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102.
4.張黔編.《藝術美學導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104.
5.李澤厚著.《美學四講》.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1:308.
參考文獻:
[1]李澤厚.美學四講[M].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1.
[2]張黔.藝術美學導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3]葉朗.美在意象[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4]黃健云.特殊與美感--新實踐美學視域下的美感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9.
王壇,武漢理工大學14級學術型研究生,專業(yè):美術學。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