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婷婷
遼寧省營口市第一中學
探析初中語文的探究性學習
畢婷婷
遼寧省營口市第一中學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的提出,對于初中的語文教學,也提出了新的教學要求,其主要的要求是要突破以往的教學模式,以探究式的課堂進行知識的學習,我們首先要將學生對語文這門課的學習興趣進行提高,其次考慮的是如何加強學生學習語文的問題。本文針對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就提高語文課的探究性學習進行探索,以期為今后的語文教學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初中語文教學;探究教學;研究
對于教師的作用,往往為了學生形成一種獨立去探究的目標,而不給出現(xiàn)成的知識,換句話說,讓學生獨立去思考,為獲得知識而參與進來,現(xiàn)代教學的理論研究認為,在學校進行的教學,其目的是為了引導每一個學生努力而獲得智力的發(fā)展。對教學來說,作為結論知識雖然很重要,但更在意的是為了獲得知識而努力的過程,即看看學生能不能去發(fā)揮自己的智力而去活動,能不能在自己以及和其他人的合作下去進行探索。通常所說的探究式教學,主要是在課堂教學中進行體現(xiàn)的,在課上,教師是一個引導員的身份,指引學生進行探究,與其他學生進行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問題的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或者為解決問題而形成的能力。
1.1 提高教師的教學藝術
在事實上,通過教師風趣的、語言藝術感染,學生才會喜歡、信任和佩服老師,從而,學生對學習就會有興趣。在授課時,我們借時機講錯知識,對教學效果也是好的,學生會記得更牢。在利用科學技術的基礎上,把畫面變得形象、直觀,甚至把課本的知識變得直觀。通過利用多媒體,把復雜的理論變得直觀化。
1.2 通過生動風趣的教學,激發(fā)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課前,教師要從自我的心理上給與調(diào)整,在課堂上,才能生動。才能不斷實現(xiàn)學生對于語文這門課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在語文的優(yōu)美詞句中,獲取新的知識和能力。
1.3 給學生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其實,大部分中學生都感到學語文不容易,這其實不是學生的問題,尤其不是智力問題,相比之下,非智力因素的影響是主要的。在成功時,往往會情緒升高、興趣加倍;而在經(jīng)過多次努力卻失敗時,就會產(chǎn)生低調(diào)的情緒,嚴重影響了積極性。我認為,探索屬于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一個方面,而探究的目的,除了讓學生掌握語文學知識外,還要讓學生去學會、掌握探究的科學方法,最后形成的是具有探究的態(tài)度、方法和思維、品質。
1.4 在教學中,根據(jù)教材和學生實際,來設置教學的內(nèi)容、教學的層次
我們通過創(chuàng)設更多的條件,來讓每個學生得到進步,尤其在學習方面,使其獲得在心理上的滿足。而在布置作業(yè)時,根據(jù)班級、學生的情況來布置,設置不同層次的題,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進步,獲得成功的快樂[1]。
1.5 在課堂上,適當?shù)貫閷嵗渖习瀹嫞拐Z文現(xiàn)象一目了然
通過講道理,讓他們懂得學習的意義,來啟發(fā)學生準確的理解,從而能很好地去掌握語文知識、概念、規(guī)律等,最終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1.6 通過語文角色表演,激發(fā)他們思索的欲望
我以"背影"一節(jié)為例,講課時,我找了兩位學生,一位飾演父親,一位飾演兒子,直觀地表現(xiàn)出離別的場景,這樣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2]。
2.1 在教學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思維方法探究,對于思維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1)學會進行系統(tǒng)的思考,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知識內(nèi)在的、規(guī)律的能力;2)學會進行概括的能力,以及綜合能力;對于語文的閱讀理解能夠找準解決問題的關鍵。3)學會進行辯證的思維,把握全面思考問題的能力;不要片面地去解決問題。4)學會進行頓悟的思維,把握直覺的能力;這在語文的學習中是非常重要的。5)學會進行發(fā)散去思維,能夠從多角度去處理問題的能力[3]。
2.2 教師要適時、必要、謹慎、有效的介入
為了學生能夠從探究中得到收獲,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出除了考慮學生的學習、水平情況、學習特點外,還要考慮到學生的表達,即讓學生把自己的思想、觀點等表達出來,而對學生所產(chǎn)生的問題,要進行詳細而深入的考慮。特別是在學生進行交流活動后,對于有疑惑的地方,教師要進行詳細地解答和分析,直到學生弄懂為什么后,再進行下一個問題的交流討論,長此以往,學生逐漸就會養(yǎng)成一個好的探究問題的方式,喜歡探究、喜歡思考問題,不斷獲取知識,把探究過程自然化,把其作為重點來研究,在過程的探究中而取得知識。
2.3 創(chuàng)設好的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
初中語文教學,需要教師不斷從教材中進行挖掘內(nèi)涵的知識,在講課的時候,也要進行仔細地思考,這樣才能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教學境界,吸引學生的眼球和注意力,讓他們的學習語文的興趣提升,設置了問題的情境,極大地吸引了學生,同時,也促進學生對二分法的含義的理解,教學的難點被突破了,對學生來說,在快樂中而收獲了知識。這屬于學習的一個重點,其所包括為兩大方面內(nèi)容:第一是進行邏輯推理的方式;第二是進行思維的方法[4]。
總而言之,在語文教學中,對于教師的語言要有自己的特色,通過適合的語言特點和功能;以及生動有趣的實驗,把隱含的信息講明白了,往往語文題是用新的方式來做,生動的展示在學生面前,課堂氣氛變得活躍起來,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在學習上的興趣,在不斷的學習快樂的氛圍中,獲取語文知識,使得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也在不斷地提高,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我們相信我們的課堂一定是最好的課堂,從而形成現(xiàn)代文科教學的模式。
[1]張青民.課改十年:初中語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調(diào)查報告[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1(02)
[2]鄒林花.如何讓初中語文課程綻放活力[J].文學教育(中). 2011(04)
[3]蔣義清.初中語文積累之我見[J].新西部(下旬.理論版). 2011(03)
[4]周建新.五勤——初中語文必須養(yǎng)成的良好學習習慣[J].才智.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