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依娜 (江蘇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 214000)
高校校史館是為了記載學校辦學歷史過程面貌,傳承校園文化,彰顯取得成就,展示發(fā)展特色而興建的。它告訴人們“在辦學過程中,前人做了什么,當今我們做得怎樣,今后將怎么去做”。它在構成科學信息系統(tǒng),分析高等教育歷史發(fā)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建設一個有價值的校史館的意義將更加凸顯出來。
近幾年,我國許多高校在校史館建設上均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未能形成有關校史館設計的學科理論體系。校史館室內設計需要總結經(jīng)驗,以人為本,繼承傳統(tǒng),創(chuàng)新技術,從點到面,各有所宜,將設計方法建立在一定的學科理論基礎上,讓設計滿足物質與精神的雙層功能。
意大利建筑師布魯諾·塞維曾指出:建筑像一座巨大的空心雕刻品,人可以進入其中并在行進中來感受它的效果。室內空間作為建筑的內部呈現(xiàn),可以理解為:人需要在其間行進來感受其效果。在行進過程中,人是流動的,所能感受到的效果也就是空間與空間之間關系的形成。因此,室內空間區(qū)域劃分與空間組織安排顯得格外重要。
敘述學校的發(fā)展歷史是校史館展示的重點,因此,主要空間區(qū)域一般劃分為三大塊,分別是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全方位反應學校物質與精神的總體形象,督促全校師生以史為鑒,立足當下,放眼未來。
校史館設計的“過去”空間,應當充分尊重并展現(xiàn)歷史,生動鮮活的提醒莘莘學子和教育工作者,以史為鑒,發(fā)揚優(yōu)良傳統(tǒng),將成功經(jīng)驗運用于當下學校建設的各方面;校史館設計的“現(xiàn)在”空間,應當以史為基,立足當下,展示學校當下各方面建設的真實情況,以此為依托,提升學校品質、知名度,更積極、更穩(wěn)健的求發(fā)展;校史館設計的“將來”空間,在自豪過去和現(xiàn)在的同時,為下一代志士仁人勾勒一個不懈努力的方向,也給當下的我們以無限啟迪與鼓勵,力促快步穩(wěn)健發(fā)展,創(chuàng)建出能為社會輸送更多更好高技能人才的一流學校。
以上三大主空間一般采用單一式參觀流線串聯(lián),避免路線交叉重復,既有利于將學校完整的發(fā)展歷史軸線按照時間順序展現(xiàn)給參觀者,又有利于參觀者掌握全面的展覽信息,避免因路線過多而造成時間順序混亂,重要信息遺漏等情況。
校史館作為特定展示空間,人流量時疏時密。如果在參觀訪問高峰時段,人流量較大,要保證主空間足夠寬敞,可容納較多人一次性在其中行進;如果在平時參觀人數(shù)較少的情況下,也要保證參觀者不會覺得空間過于空泛。所以,室內設計需要結合人流量考慮空間體量合宜。其次,要保證每個主空間人流量適當,不要出現(xiàn)過于擁堵或過于稀疏的情況,因此在每個主空間之間可以設置過度空間。過度空間需將體量設計狹小些,能夠較好的起到引流作用。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信息通道全面打開,保存史料的方法也日臻成熟和完善。學校史料記錄保存方法一改其傳統(tǒng)的、單一的文字檔案形式,形成了內容豐富、方法靈活的多元化檔案形式,例如文本材料、圖表資料、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遺物實物、聲像資料以及數(shù)碼信息等。這些資料栩栩如生、有聲有色、生動簡潔,既充實、完善了學校的館藏檔案,也構成了校園文化的重要內容;既有重要史料保存價值,也對觀者具有巨大的精神鼓舞作用。
作為這些檔案資料重要載體的校史館,需要針對多樣的檔案內容,采用最能體現(xiàn)展品特質的展示手段,因物制宜,使學校的歷史和文化鮮活地呈現(xiàn)在師生面前,用深厚的歷史積淀滋養(yǎng)他們,以生動直觀的史實啟迪他們,使他們從中汲取與時俱進的精神力量。目前,校史館設計的展示手段以文字圖片為主,輔之以實物陳列,視頻播放和多媒體互動等,能夠較為全方位的展示豐富多樣的校史檔案,通過合理的設計布局,具有一定的公共美感。
由于圖片文字比較容易記錄、保存,圖片文字檔案相對其它檔案材料保存更為完善。長期以來,各高校校史館都以圖片文字作為主要的展示形式,能夠較好的反應歷史發(fā)展的連續(xù)性、運動性。
其中圖片類資料主要包括:反映學校歷史沿革,不同時期風貌的照片;歷任校領導,歷史各階段師生的照片;國家領導人、社會知名人士及重要外賓來校參觀、視察、訪問和講演時的照片;反映師生工作、學習、獲獎的照片;反映校園文化建設和文體活動的圖片等。文字類資料包括各歷史時期對學校建設和發(fā)展有較大影響的文獻資料;記錄學校重要事件、重大活動以及重要人物的文字資料。
圖片文字主要是以展板的形式展出。校史館設計除了三維空間設計外,還需要著重細化二維展板設計,包括每張展板的材料大小,排版風格,文字圖片的組織布局等。每張展板上的文字圖片內容應適當,不宜過多,保證清晰,突出重點。
實物檔案是校史館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學校各個時期的學生證、畢業(yè)證書、校徽等;具有代表性的學術著作和校友的各類學科發(fā)明;領導人、知名人士為學校的題詞;歷年的獲獎證書、獎牌、獎杯、獎章、獎旗等;反映學校歷史發(fā)展、辦學成就等有關史料實物以及老師們使用過的教具、工作筆記等,都可以使參觀者對高校不同時期的教育教學過程有一個更全面直觀的了解,更好地融入到體會校史的情境當中,對校園文化產(chǎn)生一種強烈的歸屬感與認同感。
校史館實物展示需要增設相應的展柜,并且在展柜中運用適當?shù)纳?、燈光的變化來區(qū)分不同的主題意境;利用展柜中不同時期的實物檔案帶給參觀者一定的視覺沖擊,使整個校史館豐滿立體起來;加強展品與所述內容之間的相關性,引導參觀者的行進路線;讓展品自身說話,能夠引起師生的理解和共鳴,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目前,高校校史館的展示形式越來越多的運用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激發(fā)觀眾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帶來愉悅的參觀體驗和學習樂趣,這是傳統(tǒng)教育的提升,也是對傳統(tǒng)教育功能的提升。
校史館的多媒體展示手段多樣,諸如巨型環(huán)幕、多點觸摸系統(tǒng)、互動翻書系統(tǒng)、自動留影成像系統(tǒng)、數(shù)字光影沙盤、全息成像系統(tǒng)、幻影成像系統(tǒng)等。
1.巨型環(huán)幕。校史館展示,可以在巨型環(huán)幕中滾動播放校史紀錄片,將參觀者帶入到濃厚的校園歷史文化長河中來,融入到了解校史的情境中去,帶來震撼的視聽感受。
2.虛擬翻書系統(tǒng)。虛擬電子書的外形像一本翻開的書籍,里面可以記載豐富的資料(包括動畫、視頻、圖片),使參觀者通過感應與“書籍”進行互動,便于快速提取有用的信息。
3.自動留影成像系統(tǒng)。校史館的結尾區(qū)域可以設計自動留影成像系統(tǒng)。此系統(tǒng)以墻面或幕布作為背景,可在觸摸屏當中選擇校園四季風景等模式作為拍攝背景。參觀者進入留影區(qū)拍下照片后由電腦自動合成照片并打印成相,讓參觀者永久保留,增強展覽趣味性的同時,加深對學校的情感。
……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多媒體展示方式不斷的推陳出新,校史館設計應當根據(jù)預算,采用適合的新現(xiàn)代化技術手段,注重立體空間的釋放,將扁平的資料放在立體的空間里,實現(xiàn)展示平臺與展示對象有效融合,并且考慮聲音、觸覺與視覺的三重感受,增加互動體驗,使得一些體現(xiàn)歲月流逝的展品和資料可以在時光走廊的立體進程中得以呈現(xiàn),讓人恍若身臨其境步入歷史的隧道,更真實直觀地體驗參與到學校歷史的發(fā)展過程中。
校史館既是學校對內教育的陳地,又是對外宣傳的重要窗口。校史館的參觀對象可大致歸納為:校內師生員工;校友、與學校有合作交流關系的國內外學?;驒C關團體、關注學校辦學的社會力量等。校史館作為學校重要宣傳教育平臺,其建設應當將以往的“以管理為重”轉變?yōu)椤耙匀藶楸尽薄耙晕餅橹亍鞭D化為“以服務為本”,同時樹立“立足校園、融入社會、走向世界”的新發(fā)展思路,這就需要校史館設計從滿足參觀者的需求出發(fā),使信息有效地傳遞給參觀者,使他們從中獲益。
對內:校史館展示校旨、校銘、校訓、?;?、校章、校歌等學校精神,記述學校發(fā)展歷史與師生勤奮努力的事跡,反映學校教書育人全過程的精華,記載學校教學水平、學術水平和科研實力,記錄學校師生不同時期獲得的榮譽,展現(xiàn)活躍在各個領域做出突出成績的校友風采。學校的歷史讓人自豪,學校的現(xiàn)在讓人充實,學校的未來讓人振奮,校史館激發(fā)起廣大師生愛校、榮校、興校的情緒,鞭策、鼓舞師生,使師生在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求實精神、創(chuàng)新意識、拼搏意志、科研能力等諸多方面得到強化,為學校發(fā)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對外:校史館是學校對外宣傳的窗口,是校園文化識別系統(tǒng)的重要標志,是高等院校宣傳自己、展示自己和擴大自己社會影響的重要場所。對于校友,參觀校史館可以激起他們在校學習時美好時光的回憶,以母校為榮,以為母校做出貢獻為榮;對于視察訪問交流的來賓,參觀校史館可以了解學校的特色文化及其對社會發(fā)展的貢獻,為合作交流奠定基礎;對于招生宣傳,校史館展示可以為新生及其家長的擇校作重要參考。
由于校史館參觀者的年齡跨度較大,每個人的審美需求不同,校史館設計的整體風格盡量簡潔大方,不要過于追求個性化風格。燈光色彩總體明快,給人充滿生機與希望的感覺;各展區(qū)或展廳間燈光色彩上略微有些視覺變化,避免參觀過程視覺疲勞;展館采用基本色調配合輔助色,散光燈配合聚光燈的方式,營造統(tǒng)一又不失活潑的空間氛圍??臻g設計采用造型元素重復中尋求微妙變化的方式,形成節(jié)奏感;而在較寬敞的主展示空間,設立視覺中心,形成視覺審美導向系統(tǒng),使參觀者由審美需求為導向,隨著展示的進行而向前推進,同時產(chǎn)生流連忘返的審美體驗。
另外,材質的選擇也很重要,材料的粗糙與細膩,冰冷與溫和,硬朗與柔軟,沉重與輕盈等屬性會影響人的心理感受。如金屬硬朗、冰冷;木材溫和、自然;絲織品柔軟、輕盈、溫暖。根據(jù)參觀對象,校史館設計可以主要選用木材,給人親切感;選用金屬,呈現(xiàn)現(xiàn)代感;選用石材,帶來莊重感,配合其它材質應用,總體上營造沉穩(wěn)大氣親和的質地審美感受。
校史館設計要從參觀者的信息需求考慮,調動參觀者的積極性,提高他們觀展的興趣,讓參觀者不只是被動地參觀,而是主動地體驗展示內容,打破以往那種單一的靜態(tài)展示方式,變成一種鼓勵參觀者參與,在真實的環(huán)境中尋找需求信息的動態(tài)展示方式。
因此設計師就需要在形式上找到與參觀者交流和溝通的切入點,從受眾的角度尋找到創(chuàng)新的方向,以新形式為載體,把展示內容做到全面、精細、新穎,融知識性、趣味性、科技性、互動性于一體,以滿足不同參觀者的需求。比如,校史館展示可以設置“觸摸查詢平臺”,對于已經(jīng)畢業(yè)的校友,通過觸摸屏可以查詢自己的畢業(yè)照,回憶自己當年的風采,大大提高了對學校的歸屬感;對于校內師生,通過觸摸平臺也可以查詢個人的信息資料與榮譽獎項,增強師生的榮譽感,對學校的認同感。
近幾年,國內各高校擴招、闊并,增設學科,趨于綜合性建設。即使追求多學科平衡發(fā)展,但各高校仍需保持自身的辦學特色,才能在高校林立的時代發(fā)展潮流中立于不敗之地。校史館作為高校文化精神的展示平臺,從室內設計的角度應當充分體現(xiàn)高校的文化特色,一方面是高校所在地的地域文化特點,另一方面,是高校經(jīng)過歷史文化積淀而成的校園文化底蘊。
校史館設計應當倡導學校的地域文化特色體現(xiàn),有利于改善大多校史館的內容和形式千篇一律的狀況,增加展覽吸引力,提高參觀者觀展的興趣;其次,通過高校開展有地域文化的校史展可以豐富城市文化內涵,實現(xiàn)高校引領城市文化傳承,提高城市文化品位的作用。比如在江南地區(qū)的高校,校史館室內設計可以運用一些花窗格、粉墻黛瓦、小橋流水等具有江南園林或是水鄉(xiāng)韻味的元素,營造江南人文氛圍。
校史館對于學校文化底蘊的展現(xiàn),彰顯著文化韻味,是高校文化傳承的最直觀、最生動的表達。根據(jù)每個學校不同的歷史背景和文化特色,在校史館的室內設計中應當充分考慮校史館作為一個校園文化活動場所的空間特點,營造出屬于本校校史館的文化氛圍。比如海洋大學校史館墻面設計,可以運用波浪形曲線,通過反復疊加錯落,使空間產(chǎn)生了一種跌宕起伏的美感,仿佛置身于遼闊的海洋之中。
傳統(tǒng)是活的生命,是繼承之本。在歷史文脈中,傳承的設計可使事物再現(xiàn)其歲月流逝失去的東西,使人們再一次感受到它們的存在。但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設計需要在發(fā)展中傳承,才能在傳承中發(fā)展。校史館設計的文化傳承不僅體現(xiàn)在繼承傳統(tǒng),也需要將傳統(tǒng)文化進行提煉,結合現(xiàn)代新材料新技術的應用,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文化傳承。
校史館是學校辦學過程中所有信息的“聚集地”,一個高質量的、有豐富內涵和指導意義的校史館,無論在傳承文明、保持優(yōu)良傳統(tǒng),教書育人,還是在創(chuàng)新校園文化、融入新鮮元素,擴大對外影響中都將發(fā)揮潛移默化的作用。
高校校史館室內設計中基本解決兩方面的問題,實現(xiàn)相應的功能:首先是物質層面,包括精在體宜、因物制宜等,即空間區(qū)域劃分,展品展示形式;其次是精神層面,包括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即參觀者對展示空間的心理需求、文化認同等方面的影響。高校校史館要營造一種有意義的空間感,這就決定了校史館設計需要滿足物質和精神需求,以校內、校外參觀人員為本的空間特點。
注釋:
1.“巧于因借,精在體宜”,出自于計成《園冶》。此處的“精在體宜”是指空間劃分與組織應當合宜。
2.“因物制宜者,圣人之治也”,出自于《傅子·假言》。此處的“因物制宜”是指根據(jù)展品選擇展示形式。
3.“因地制宜”出自于李漁《閑情偶寄》。此處“因地制宜”是指應當傳承地域、校園的傳統(tǒng)文化。
4.“因地制宜”出自于李漁《閑情偶寄》。此處“因地制宜”是指應當傳承地域、校園的傳統(tǒng)文化。
[1]孫以棟,陳媛.高校校史館室內設計分析:以浙江工業(yè)大學校史館為例[J].浙江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
[2]趙樂天.校史館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功能研究:以大連海洋大學為例[J].文化學刊,2013(6).
[3]程力,賈彥彬.淺談校史館在大學文化傳承與展示中的作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