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紅,劉占文,紀 軍△,洪 玨,劉 婕
(1.上海市針灸經絡研究所,上海200030;2.上海市同仁醫(yī)院,上海200050)
腰部病證是以腰痛、腰痠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病證的統(tǒng)稱。腰痛、腰痠只是臨床癥狀,不是獨立的病名,引起腰痛、腰痠的原因既可以是腎臟疾病,也可以是腰椎間盤病變,還可以是用力不當閃挫所致的急性腰扭傷。所以腰部病證的病因非常復雜,臨床癥狀多纏綿難愈,影響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因此,對待腰部病證應盡快確診,及早治療[1-3]。
針灸歌賦是古人編撰的關于穴位、針灸治療等方面的簡單、易懂、便于記憶的一類歌賦。它將復雜繁瑣的針灸學內容進行歸納、提煉,總結為語言精煉、內涵豐富、便于記誦的歌賦形式。備受歷代針灸醫(yī)家的重視和喜愛。針灸歌賦是古代針灸醫(yī)家經驗的總結,臨床治療相關的針灸歌賦體現(xiàn)了古代針灸醫(yī)家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歷經千年流傳下來,保存了很多有價值的學術內容,值得進行深入挖掘,以指導現(xiàn)代的針灸臨床及科研[4-6]。為此,筆者參照多種歌賦注釋類書籍,結合自己的臨床實驗,對臨床治療相關的針灸歌賦進行了內容的解析,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了數(shù)據(jù)庫。數(shù)據(jù)庫實現(xiàn)了檢索功能,突破了書面知識的平面性,實現(xiàn)了知識的網(wǎng)絡化、立體化,更容易發(fā)現(xiàn)歌賦內容中隱含的臨床用穴規(guī)律及配穴經驗。希望利用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指導針灸臨床實踐,從而提高針灸的臨床療效。
為摸索治療腰部病證的常用有效穴位,以指導腰部病證患者的針灸治療,對臨床治療相關的針灸歌賦中治療腰部病證的穴位進行了總結和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本數(shù)據(jù)庫采用明代楊繼洲編著的《針灸大成》[7]中所載的針灸歌賦內容建立數(shù)據(jù)庫。參考李磊所著《針灸歌賦選讀》[8]對所選歌賦的內容進行含義的解析?!夺樉拇蟪伞匪d臨床治療相關的針灸歌賦共計17 首,在參考古代及現(xiàn)代文獻基礎上,結合個人的臨床經驗,對歌賦內容進行條分縷析,逐字逐句進行含義的辨析。因古代的病名存在不統(tǒng)一問題,在解析時就采用統(tǒng)一詞語代替歌賦中的同義詞、近義詞,如腰部病證均以“腰”作為疾病的病位名稱進行關鍵詞標引,并建立多個數(shù)據(jù)表。最后利用計算機編程語言進行程序的編寫,使數(shù)據(jù)庫實現(xiàn)了按穴位名稱、疾病部位、歌賦名稱等多個字段進行分別或組合檢索。
以“腰”為關鍵詞,按“疾病病位”進行檢索,結果顯示有13 首針灸歌賦中有腰部病證治療的相關內容,這13 首歌賦是《長桑君天星秘訣歌》、《標幽賦》、《靈光賦》、《勝玉歌》、《通玄指要賦》、《玉龍歌》、《雜病穴法歌》、《馬丹陽天星十二穴治雜病歌》、《席弘賦》、《百癥賦》、《攔江賦》、《玉龍賦》及《肘后歌》。涉及腰部病證治療的處方為36 張,去除重復,剩余處方30張;涉及穴名31 個(58 穴次) ;涉及經脈11 條;涉及的主要病證包括腰痛、腰腿痛、腰痠、腰背痛、少腹痛連及腰部、腰軟等。檢索結果見表1。
對檢索所得結果進行整理分析,發(fā)現(xiàn)臨床治療相關的針灸歌賦中腰部病證治療的用穴存在一定的規(guī)律性?,F(xiàn)就腰部病證的用穴情況分析如下。
腰部位于人體的中部,對人的直立行走起著重要作用。根據(jù)古代經絡的循行記載,人體多條經絡循行經過腰部。在臨床治療相關的針灸歌賦中,涉及腰部病證治療的經脈有11 條,其中3 條直接經過,即督脈、足太陽膀胱經及足少陰腎經。其中,足太陽膀胱經“挾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屬膀胱,其支者: 從腰中,下挾脊,貫臀,入腘中,其支者: 從膊內左右別下貫胛,挾脊內,過髀樞,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 督脈“挾膂上項,散頭上,下當肩胛左右,別走太陽,入貫膂”; 足少陰腎經“出腘內廉,上股內后廉,貫脊屬腎,絡膀胱”。其余8 條經脈中,足厥陰肝經“上出額,與督脈會于巔”;足少陽膽經“出氣街,繞毛際,橫入髀厭中”,與足厥陰肝經相表里,且膽經的五樞、維道穴為膽經與帶脈的交會穴,而帶脈“起于季脅,回身一周”,其循行正好繞腰部一周。任脈與督脈同起于“下極之俞”??梢娔懡洝⒏谓?、任脈均間接通過督脈與腰部有聯(lián)系。足陽明胃經“起于鼻,交頞中,旁約太陽之脈”,說明胃經是通過與足太陽膀胱經相交而間接與腰部有聯(lián)系。
根據(jù)經絡理論“經脈所過,主治所及”,以上經脈循行均直接或間接與腰部聯(lián)系,所以這些經脈上的穴位從理論上講就可以治療腰部的病證,而本研究中發(fā)現(xiàn)的針灸歌賦中腰部病證的治療用穴也恰恰證明了這一理論:在涉及的31 個穴位(58 穴次) 中,除去1 個經外奇穴,其余30 個經穴(57 穴次) 中膀胱經穴7 個(19穴次) ,膽經穴4 個( 10 穴次) ,胃經穴2 個( 7 穴次) ,督脈經穴3 個(5 穴次) ,肝經穴4 個(4 穴次) ,腎經穴2 個(2 穴次) ,任脈穴1 個(1 穴次) 。由此可見,治療腰部病證的30 個經穴( 57 穴次) 中,22 個經穴( 48 穴次) 所屬經脈直接或間接與腰部有聯(lián)系,充分體現(xiàn)了“經脈所過,主治所及”的原理,也揭示了古人針灸治療腰部病證時的循經取穴原則。
腧穴有近治作用和遠治作用,近治作用指腧穴能治療其所在部位及鄰近組織、器官的病證;遠治作用指腧穴也能治療其所在經脈循行所經過的遠端組織、器官的病證。局部取穴和遠道循經取穴是針灸臨床的常用取穴原則。近治作用是局部取穴的基礎,而遠治作用則是遠道取穴的基礎。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針灸歌賦中的腰部病證治療用穴也有這一特點。
在檢索到的腰部病證治療的30 張?zhí)幏健?1 個穴位(58 穴次) 中,臨近腰背及腹部的穴位僅出現(xiàn)11 個(17 穴次) ,包括環(huán)跳(5 穴次) 、腎俞(2 穴次) 、身柱(2穴次) 、歸來(1 穴次) 、中髎( 1 穴次) 、至陽( 1 穴次) 、五樞(1 穴次) 、橫骨( 1 穴次) 、白環(huán)俞( 1 穴次) 、心俞(1 穴次) 、氣海(1 穴次) ; 而四肢、頭面等遠端穴位則為20 個(41 穴次) ,其中委中(11 穴次) 、足三里(6 穴次) 、昆侖(2 穴次) 、風市(2 穴次) 、水溝(2 穴次) 、地五會(2 穴次) 、大都( 2 穴次) 、行間( 2 穴次) 、曲池( 1穴次) 、二間(1 穴次) 、陽溪( 1 穴次) 、交信( 1 穴次) 、耳門(1 穴次) 、大敦( 1 穴次) 、三陰交( 1 穴次) 、太沖(1 穴次) 、腕骨( 1 穴次) 、承山( 1 穴次) 、復溜1( 穴次) 、髖骨(1 穴次) 。由此可見,在臨床治療相關的針灸歌賦中,腰部病證治療用穴以循經遠道取穴為主,特別是委中、足三里2 個穴位,而以局部取穴為輔,如環(huán)跳、腎俞。委中、足三里、腎俞、環(huán)跳4 個穴位可作為腰部病證針灸治療的首選穴,這一結果也符合四總穴歌中“腰背委中求”的取穴規(guī)律。此外,昆侖、身柱、風市、水溝等也是治療腰部病證的常用穴。
表1 臨床治療相關的針灸歌賦中腰部病證治療用穴情況
以上分析提示: 委中、環(huán)跳、足三里、腎俞四穴配合,可作為腰部病證針灸治療的基礎用穴。這一組基礎用穴對臨床有一定指導意義,并在臨床實踐中得到驗證[9-11]。
腰部位于人體的下背部,屬陽,經過腰部的經脈多為陽經,如足太陽膀胱經、督脈、足少陽膽經等。如前所述,每一腧穴都有其遠治作用,即十四經穴中,尤其是十二經脈肘膝關節(jié)以下的腧穴,不僅能治療局部病證,而且還能治療本經循行所及的遠隔部位的病證。根據(jù)遠道取穴原理,凡經過腰部的經脈所屬的穴位均可以治療腰部病證,由此就不難理解:治療腰部病證用穴應以陽經取穴為主。
本研究所得結果也恰恰表明了臨床治療相關的針灸歌賦中的腰部病證治療用穴以陽經取穴為主這一特點。在涉及的31 個穴位中,除去1 個經外奇穴,其余30 個經穴(57 穴次) 中,陽經穴占46 穴次( 膀胱經、督脈、膽經、胃經、大腸經、小腸經、三焦經) ,陰經穴僅占11 穴次( 任脈、脾經、肝經、腎經) 。由此可見,在治療腰部病證用穴所涉及的經穴中,以陽經穴位為主,陰經穴位為輔。
在研究治療類針灸歌賦中腰部病證取穴規(guī)律的過程中,主要有以下5 點體會。
第一,古代針灸歌賦中腰部病證的范圍既包括現(xiàn)代醫(yī)學中的急慢性腎炎引起的腰痠、腰痛,也包括腰椎骨質增生或腰椎間盤突出引起的腰腿痛,還包括用力不當或跌仆閃挫所致的急性腰扭傷,可見,導致腰部病證的原因比較復雜。因此,臨床上遇到以腰部不適為主訴的患者,一定要明確診斷,尤其要注意鑒別診斷,以免誤診或貽誤病情。
第二,腰部病證可以有腰痛、腰腿痛、腰背痛、腰痠軟等多種表現(xiàn),其病因病機較為復雜,心膽氣虛、寒凝血瘀、氣滯血瘀、腎陽虛衰、痰濁阻滯等均可導致腰部病證的發(fā)生,但針灸臨床治療偏重于經絡辨證,而非臟腑辨證。臨床治療相關的針灸歌賦中腰部病證治療選穴也是以經絡辨證為主,主要是循經遠道取穴,適當配合局部取穴。本研究結果提示:臨床上,委中、環(huán)跳、足三里、腎俞可作為治療腰部病證的基礎取穴,在此基礎上,再根據(jù)腰部病證的病因病機進行適當配穴。臨床上,強調經絡辨證這一點對其他病證的針灸治療亦有指導意義。
第三,針灸歌賦因受對仗、押韻等文體所限,常將某些字句簡化,以致在理解歌賦內容時常出現(xiàn)誤解、漏解[12]。因此,在研究針灸歌賦過程中,要注意不局限于歌賦的字面意義,理解時可做適當擴展,如《肘后歌》中有“腰軟如何去得根,神妙委中立見效”,理解時不應認為委中僅可以治療腰軟,而可以擴展理解為一般的腰部病證均可以取委中治療,也就是四總穴歌中所謂的“腰背委中求”。
第四,就是關于同名穴的理解,如三里穴,有手三里與足三里之分,雖然兩者歸經、定位均不同,但因二者均屬陽明經,而手陽明經和足陽明經又交會于面部,所以手三里、足三里的主治病證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13],而足三里的主治范圍要比手三里大,所以在理解古代針灸歌賦中提到的“三里”穴時,除特別注明手三里外,三里通常是指足三里穴。
第五,因中醫(yī)古籍歷史悠久,卷帙浩繁,加之年代久遠,時代隔閡,現(xiàn)代人對古籍文獻的理解、檢索、利用存在諸多不便,這些不便,嚴重影響了包括針灸歌賦在內的中醫(yī)古籍的現(xiàn)代研究及應用,因此,有必要開展針灸古籍敘詞表的構建研究,將標引人員或用戶使用的自然語言轉換為規(guī)范化的系統(tǒng)語言,為構建中醫(yī)古籍知識庫,從而實現(xiàn)知識獲取與知識挖掘奠定基礎[14-16]。
綜上所述,古代針灸醫(yī)家治療腰部病證的取穴有一定規(guī)律可循,具有循經取穴、遠端取穴、陽經取穴的特點,委中、環(huán)跳、足三里、腎俞可作為治療腰部病證的基礎取穴,在此基礎上,再根據(jù)腰部病證的病因病機進行適當配穴。
[1] 李偉,徐洪亮,王慧芳,等. 銀質針為主綜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分析[J].上海針灸雜志,2014,33(3) :356-359
[2] Fan Yuan-zhi,Wu Yao-chi.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tuina on lumbar muscle ton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lumbar sprain[J].J Acupunct Tuina Sci,2014,12(5) :310-315
[3] 曾燕,周景超,劉泉宏. 針灸治療腰痛的探討[J]. 哈爾濱醫(yī)藥,2013,33(1) :67-68
[4] Zhang Cui-hong.Treatment of 31 Cases of Allergic Rhinitis with Acupuncture plus Moving Cupping[J]. J Acupunct Tuina Sci,2010,8(2) :93-95
[5] 張翠紅,馬曉芃,吳丹巍,等. 臨床治療相關的針灸歌賦中眼部疾病治療用穴分析[J].上海針灸雜志,2011,30(3) :195-197
[6] Zhang Cui-hong,Liu Zhan-wen. Analysis of acupoints for treating nasal conditions in acupuncture verses[J]. J Acupunct Tuina Sci,2009,7(3) :185-187
[7] 楊繼洲.針灸大成[M].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22-49
[8] 李磊.針灸歌賦選讀[M]. 上海: 上海中醫(yī)藥大學出版社,1995:49-121
[9] 吳耀持,孫懿君,張峻峰,等. 辨經取穴結合導氣針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研究[J].上海針灸雜志,2014,33(12) :1138-1140
[10] 何青,徐麗華,吳文鋒,等. 針刺配合推拿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研究[J].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0,27(3) :242-245
[11] 李凱,王宇強.坐骨神經痛的中醫(yī)治療近況[J].陜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04,27(1) :28-30
[12] 張翠紅,劉占文,劉立公.“陰核發(fā)來如升大”含義辨析[J]. 上海針灸雜志,2008,27(8) :46-47
[13] 周運峰,焦凡,石洪霞. 手三里穴臨床應用概況[J]. 河南中醫(yī),2010,30(8) :832-833
[14] 王海寧.試論自由標引在古籍文獻標引中的應用[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9(11) :23-24
[15] 陳素美.淺議中醫(yī)古籍數(shù)字化[J].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2013,19(9) :1094-1095
[16] 符永馳,李兵,王建文,等. 中醫(yī)古籍數(shù)字化探討[J]. 中醫(yī)雜志,2010,51(12) :1128-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