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芹 陳愛景 王 紅
腦卒中具有高發(fā)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殘率的特點,嚴重危害公眾健康,幸存的腦卒中患者大部分遺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當患者步入漫長的康復階段時,盡管其心理狀況不佳,但絕大部分患者仍心存希望。希望是調節(jié)心理應激和適應能力的重要心理機制[1],可幫助患者采取積極的應對方式以減輕痛苦,克服困難,緩解應激狀態(tài)。研究顯示,社會支持是影響患者希望的主要因素[2]。目前,國內對于腦卒中康復患者希望的研究尚不多見,故本研究擬調查腦卒中康復期患者的希望水平狀況,并探討其與社會支持的關系,旨在為腦卒中的臨床護理和患者的盡早康復提供幫助。
選取我院2013年9~12月接受康復治療的首發(fā)腦卒中患者219例,男125例,女94例,病程1~27個月;年齡33~68歲,平均年齡(61.25±9.65)歲。其中,高中及以上學歷86例,初中及以下學歷133例;出血性腦卒中77例,缺血性腦卒中142例;偏癱175例。入選標準:①符合1995年全國第四次腦血管病學會議通過的診斷標準[3],經CT或MRI等影像學檢查確診為缺血性腦卒中或出血性腦卒中;②意識清晰,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可獨立閱讀和書寫;③本人知情同意,愿意配合本調查。排除意識障礙、失語、顱腦外傷、合并有精神疾病或其他急性嚴重軀體疾病者。
由本研究的第一作者在問卷發(fā)放前采用統(tǒng)一指導語向患者解說研究的目的和意義,取得患者同意后發(fā)放問卷,患者獨立完成問卷選項后,當場收回。
①希望水平量表。采用中文版Herth希望量表(herth hope index,HHI)[4],其具有較好的效度和重測信度,Cronbach'sα=0.85[4-5]。該量表包括對現(xiàn)實和未來的積極態(tài)度(T)、采取積極的行動(P)、與他人保持親密的關系(I)3個維度,共12個條目,其中1、2、6、11條目用來評價T,4、7、10、12條目用來評價P,3、5、8、9條目用來評價I。每條目以非常反對、反對、同意和非常同意進行分級,計1~4分,最低12分,最高48分,得分越高表示希望水平越高。12~23分、24~35分、36~48分分別表示低、中、高希望水平。②社會支持量表(SSRS)[6]。該量表包括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和對支持的利用度3個維度,共10個條目,每條目從“無”到“全力支持”分別計1~4分,SSRS總分反映個體感受到的社會支持總程度,分值越高說明獲得的社會支持越多[7]。
將調查資料核對后雙錄入Excel電子表,邏輯檢錯,導入SPSS 16.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HHI與SSRS的相關性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9例腦卒中康復期患者HHI總評分15~46分,平均(34.28±5.09)分,其中T(10.23±1.58)分、P(11.38±1.99)分、I(12.67±2.14)分。低、中、高希望水平者分別為4例(1.83%)、98例(44.75%)和117例(53.42%)。
SSRS總評分(44.89±6.85)分,其中客觀支持(11.86±3.12)分,主觀支持(24.39±3.97)分,對支持的利用度(8.64±2.17)分。
HHI總分、T得分與SSRS總分及各維度呈正相關,P、I得分均與SSRS總分、主觀支持得分呈正相關,P得分與客觀支持得分呈正相關。見表1。
表1 HHI與SSRS的相關性分析 (r)
希望是充實生命的一種內在力量,是患者戰(zhàn)勝疾病、重塑自信、促進身心健康的內在源泉,它使個體超越目前的狀態(tài)而重新認識生命。因此,醫(yī)護人員應積極采取干預措施重塑患者的希望模式,幫助患者正確認識疾病,正視自己的健康狀況,從而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使其對未來生命中的每一件事情都充滿希望[8]。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219例腦卒中社區(qū)康復患者的希望總分(34.28±5.09)分,44.75%(98例)的患者HHI評分在24~35分,53.42%(117例)評分在36~48分,僅1.83%(4例)評分在12~23分,相關研究也有同樣結論[5],提示腦卒中患者即便經受了生命的考驗和漫長康復過程的痛苦,總體希望仍處于中、高等水平。
相關分析顯示,HHI總分與SSRS總分和主觀支持、客觀支持、對支持的利用度3個維度評分均呈正相關,一方面說明腦卒中患者獲得的社會支持越多,其希望水平也就越高。反之,充滿希望的患者也會積極主動尋求來自社會各方面的支持與幫助,進一步促進其希望水平的提高[9]?;颊咚兄耐庠葱灾С郑ㄉ鐣С郑┖突颊吖逃械膬炔吭慈ㄈ鐚膊毫Φ膽獙δ芰Γ┦怯绊懟颊呦M降膬蓚€因素[10]。社會支持可以滿足患者的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給患者以勇氣和力量,降低患者的焦慮、緊張及沮喪心理,使疾病的應激得到緩沖,進而促進希望水平的提高[7]。本調查發(fā)現(xiàn)HHI評分處于低水平的4例患者中,3例沒有配偶,1例離異,而高希望水平的117例患者中,僅2例喪偶,這也暗示配偶可能是社會支持的主要來源,其對希望水平的提高與維持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11]。在現(xiàn)實生活中,每一個體都要依賴于他人的幫助與合作來維持生活,尤其對腦卒中患者來說,其軀體殘疾、社會和家庭中角色的改變決定了其在生活上更加依賴于他人的照顧,在心靈上更希望得到安慰[12]。而目前的狀況是腦卒中康復是一漫長的過程,人力和物力消耗較多,患者家庭成員以及其他社會支持成員在心理上和生理上經受了長時間的折磨,身心疲憊,對患者的關心及支持自然下降。醫(yī)護人員作為患者的社會支持來源之一,應該給予患者更多的情感關懷和物質支持,使其感受到被支持、被尊重和被理解的情感體驗[13],并鼓勵患者積極尋求并充分利用家屬、朋友及相關群體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以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投入到疾病的康復過程,重新找到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對未來充滿希望[14-15]。
總之,腦卒中康復期患者多處于中、高等希望水平,社會支持有利于患者希望水平的提高,鑒于腦卒中需要長期康復治療的特殊性,在臨床護理中,應充分調動社會支持系統(tǒng),指導患者積極尋求社會支持與理解,爭取更多的社會支持,以提高患者希望水平,促進疾病的早日康復。
[1] 陳海賢,陳潔.貧困大學生希望特質、應對方式與情緒的結構方程模型研究.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8,16(4):392-394.
[2] 趙彩萍,方建群,張紅麗.胃癌患者希望水平與焦慮抑郁情緒及社會支持的關系研究.中國全科醫(yī)學,2011,14(35):4048-4051.
[3] 中華神經科學會,中華神經外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疾病的診斷要點.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60-61.
[4] 趙海平,王健.血液透析患者的社會支持和希望.中華護理雜志,2000,35(5):306-308.
[5] 張榮.社區(qū)腦卒中患者希望水平與護理干預.中國城鄉(xiāng)企業(yè)衛(wèi)生,2011,26(4):59-61.
[6] 肖水源.社會支持評定量表.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3,7(增刊):42-46.
[7] 路虹,吳麗萍,蘇偉才.卵巢癌復發(fā)患者的希望水平與社會支持的相關性研究.護理管理雜志,2010,10(11):766-767,770.
[8] Motie MR,Besharat S,Torkjazi R,et al.Modifiable Risk of Breast Cancer in Northeast Iran:Hope for the Future.A Case-Control Study.Breast Care(Basel,Switzerland),2011,6(6):453-456.
[9] 劉珺,葛連峰,王莉莉.食道癌患者的社會支持與希望的相關性研究.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6,14(1):115-116.
[10] 林愛娥,鮑文卿.緩解期精神分裂癥患者希望水平與社會支持的相關性研究.護理學報,2009,16(12):72-73.
[11] Sanatani M,Schreier G,Stitt L.Level and direction of hope in Cancer patients:an exploratory longitudinal study.Support Care Cancer,2008,16(5):493-499.
[12] 孫錚,唐小蕾,楊善席,等.卵巢癌患者社會支持與希望水平的相關性研究.泰山醫(yī)學院學報,2009,30(10):777-780.
[13] 李小梅,孫玉倩,畢西娟,等.癌癥放療患者希望水平與應對方式、社會支持的相關性.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1,38(24):5051-5054.
[14] 許杰,亓慧景,劉彥麗.胃癌病人希望水平及其影響因素.護理研究,2013,27(11):993-995.
[15] 熊紅.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偏癱患者應對方式和希望水平的影響.中國醫(yī)藥指南,2011,9(20):194-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