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賢芳(山東省萊西市開發(fā)區(qū)濱河小學266600)
特殊家庭小學生的教育案例與思考
董賢芳(山東省萊西市開發(fā)區(qū)濱河小學266600)
特殊家庭的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需要更多的關注與關懷。這些孩子承受著同齡人難以想象的精神負擔和心理壓力。作為教師,我們應“以人為本”,尊重學生,愛護學生,與學生之間架設一座心靈相通的愛心橋梁,使教育的過程充滿智慧和魅力。
特殊家庭關愛配合
列夫·托爾斯泰曾有一句名言:“幸福的家庭往往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蓖ǔ#腋5募彝ナ呛⒆咏】党砷L的港灣,快樂生活的天堂。但隨著社會的變遷,很多正常家庭的格局被打破,產(chǎn)生了較多的單親家庭、寄養(yǎng)家庭、殘疾人家庭、特困家庭等特殊家庭,生活在這種家庭的孩子承受著他們這個年齡所難以承受的痛苦和壓力,心理和行為上都易表現(xiàn)出一些變態(tài)和扭曲。據(jù)研究,大多數(shù)特殊家庭孩子心理上和人格上容易出現(xiàn)缺陷,而這些缺陷又極易誘發(fā)一些孩子犯罪,許多觸目驚心的相關案例給家長和學校教育敲響了警鐘——特殊家庭學生的教育工作刻不容緩。
作為班主任,我對班級中的特殊家庭學生一直都特別關注,因為“問題學生”大多出自特殊的家庭,往往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心血,給予更多的關注。以下是班級管理工作中的一個典型案例,我就如何做好這類學生的轉化工作進行嘗試和分析。
[案例]
家樂,9歲,聰明,帥氣,但性格孤僻,不合群,上課無精打采,搞小動作,提不起一點學習的興趣;下課后卻判若兩人,與同學追逐打鬧,說臟話罵人;作業(yè)馬馬虎虎,應付了事,有時候干脆不寫,學習成績可想而知。
我很想幫助這個班里最差的學生。為了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我決定先找根源,再對癥下藥。利用課余時間,我多次找家樂談話,想多了解他的一些情況。起先,他總是一副愛答不理的樣子。我耐下心來,試著找一些他感興趣的話題與他交談,了解他的內(nèi)心世界,也從側面了解他的家境——因為在此之前,我多次請他的家長訪校未果,這個好強的孩子也從不在人前提起自己的爸爸媽媽。幾經(jīng)波折,我終于了解到,這個總是有點臟兮兮的男孩住在農(nóng)貿(mào)市場的出租房里,父母離異,爸爸腿有殘疾,沒什么文化,僅靠收廢品為生。為了生計,他早出晚歸,無暇顧及對孩子的教育,只是聽之任之。因為怕給孩子造成負面影響,他那衣著襤褸的父親從不到學校來。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于是我的腦海里浮現(xiàn)出那個蹬著破三輪的勞碌而自卑的父親的影子。同時我也恍然大悟,難怪這學生的表現(xiàn)如此與眾不同……
對于這樣的學生,我首先給予深深的同情,接著就是給他“特殊的愛”,從生活上、學習上,特別是情感上無微不至地關心他。在他心里,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抬不起頭來,因此,我盡可能地當著全體學生的面給予他更多的關注,有意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讓他做,抓住一切時機表揚和鼓勵他,使他覺得教師看得起他,在同學面前有一種自豪感。慢慢地,學生情感上有了著落,有了安全感,樹立起自信心、自尊心以及上進心,紀律一天天好轉,小臉上的笑容多了,見了教師也會主動地行禮問好。有一次,家樂幫我抱作業(yè)到辦公室來,我抓住時機對他進行教育,笑著問他:“你知道老師為什么常批評你嗎?”他低下頭,輕聲說:“因為我常違反紀律,學習也不認真……”“你已經(jīng)認識了自己的錯誤,說明你是一個勇于認錯的好孩子,但是,這還不夠,你覺得還應該怎樣做才好?”“要知錯就改,遵守紀律,團結同學,認真完成作業(yè)……”“這些你能做到嗎?”“能!”“那你可要說到做到喲!敢跟老師拉鉤嗎?”“當然!”后來,這個學生真的說到做到,紀律上、學習上都有了明顯的進步。后來,他甚至當起了小組長,成了我的小助手。
家樂的表現(xiàn)稍有好轉后,我及時聯(lián)系了他的家長。我利用賣廢品的時機,與男孩的父親進行了一番長談,讓他意識到自己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性,以及自卑心理對孩子造成的不良影響?!皠又郧?,曉之以理”,家樂的父親感受到教師是在真心地幫助他們,從而改變了一些不恰當?shù)慕逃椒?,以積極的態(tài)度配合教師對孩子進行培養(yǎng)和教育。
通過我的潛心努力,精心轉化,這個男孩正由一個“問題”孩子逐漸變得開朗、健康起來。
[案例啟示]
從該生的轉變過程中,我深深地認識到,要轉變一個特殊家庭的孩子,除了做好學生本身的思想工作外,還要爭取家長的配合。由于家庭的變故,這樣的家長生活一般是極其艱難的,即便沒有經(jīng)濟困難,在料理孩子生活及輔導孩子學習等問題上往往存在著很大問題,而且情感上、心理上也會產(chǎn)生一些障礙。教師要理解他們,幫助他們,鼓勵他們堅強起來,承擔起父母應盡的責任和義務,為孩子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成長中的孩子非常敏感,自尊心很強,從特殊家庭走出來的孩子心靈往往更脆弱。作為孩子信賴的教師,我們應以人為本,更多地給予他們心理的關懷,尊重他們,愛護他們,鼓勵他們,時時處處為他們著想,使他們愿意敞開心扉,向教師傾訴,并接納教師的建議。
除了表揚和激勵,給家樂以精神上的撫慰,我還從生活上關心他,為他申請了貧困生補助,給他添補學習用品和衣物……家樂感受到了來自教師的關愛。心理學家認為:“愛是教育好學生的前提?!苯逃切撵`的藝術,教育的對象是孩子,教育的過程便不應只是一種技巧的施展,教師的寬容仁愛之心,是師生間心靈溝通的愛心橋梁。真情就能打動人心,孩子更不例外,師生之間的熱愛之情,會使教育效果更加顯著。
為了讓家樂能感受到班級大家庭的溫暖,在征求了他的意見后,一個品學兼優(yōu)的女生坐在了家樂的旁邊,隨時幫助他解決學習上的種種困難;下課后,會有同學主動拉起他的手,一起出去放松休息;放學了,住在附近的同學會跟他一路說說笑笑地走回家,一起寫作業(yè)……
在我的教育和鼓勵下,全班學生都在努力嘗試幫助家樂,使這個不幸的孩子感受到了別樣的溫暖和感動。眾人拾柴火焰高,集體的力量正讓這只離群的孤雁漸漸回歸……
(責編 張亞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