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嬌嬌
摘要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據(jù)學生生理、心理發(fā)展的特點,運用心理學等多種學科的理論與技術,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知識與技能的教育與訓練輔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fā)展和整體素質提高的教育活動。然而如此重要的課程,卻由于教師授課方式的陳舊導致無法讓學生產(chǎn)生共鳴,以至無法凸顯課程本身應有的作用及無法實現(xiàn)預期的教育目的,本文筆者提出采用案例教學法、聆聽報告等來創(chuàng)新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教學方法。
關鍵詞 高職院校 心理健康 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1-0008-02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據(jù)學生生理、心理發(fā)展的特點,運用心理學等多種學科的理論與技術,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知識與技能的教育與訓練輔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fā)展和整體素質提高的教育活動。然而如此重要的課程,卻由于教師授課方式的陳舊導致無法讓學生產(chǎn)生共鳴,以至無法凸顯課程本身應有的作用及無法實現(xiàn)預期的教育目的,本文筆者提出采用案例教學法、聆聽報告等來創(chuàng)新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教學方法。
一、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教學程序化
目前由于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內容陳舊且針對性不強,與學生的實際需求相脫離,尤其大多數(shù)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理論化太強,學生倍感課程枯燥無味,尤其教師教學方法單一,尚未擺脫傳統(tǒng)講授式的束縛,教師按部就班地教,學生機械地聽,導致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程序化。
二、創(chuàng)新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教學方法
(一)運用案例教學法
1.案例教學法的起源
案例教學法起初由美國哈佛商學院所倡導,直到20世紀90年代國內教育界才開始探究案例教學法。它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法。教師于教學中扮演著設計者和激勵者的角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是一種相當有效的教學模式。 2.案例教學的實施步驟 (1)自行準備階段。一般在正式開始集中討論前一到兩周,教師就要把案例材料發(fā)給學生并給學生列出一些思考題,讓他們閱讀案例材料,查閱指定的資料和讀物,搜集必要的信息,并積極地思索,初步形成關于案例中的問題的原因分析和解決方案。
(2)小組討論準備。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年齡、學歷、職位因素、工作經(jīng)歷等,將學生劃分為由3-6人組成的學習小組。
(3)小組集中討論。各個小組派出自己的代表,發(fā)表本小組對于案例的分析和處理意見。發(fā)言時間一般應該控制在30分鐘以內,發(fā)言完畢之后發(fā)言人要接受其他小組成員的訊問并作出解釋,此時本小組的其他成員可以代替發(fā)言人回答問題。
(4)總結階段。在小組和小組集中討論完成之后,教授應該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自己進行思考和總結。這種總結可以是總結規(guī)律和經(jīng)驗,也可以是獲取這種知識和經(jīng)驗的方式。教師還可讓學生以書面的形式作出總結,這樣學生的體會可能更深,對案例以及案例所反映出來各種問題有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比如在講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五章第三節(jié)高職學生常見的情緒問題與調控策略時,教師可給學生提供如下案例:2010年3月30日四川某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大三的學生曾世杰在學校明遠湖邊用刀將一名女生殺死,另外還刺傷了兩名男生。讓學生自行查找該案例的相關報道,圍繞情緒產(chǎn)生的原因和調控策略展開討論。同時課上教師可用相關的大量視頻圖片和視頻沖擊學生的視覺,這樣能使學生產(chǎn)生共鳴,可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二)聆聽報告
為增強學生的法制觀念,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避免因愛生恨而走上犯罪道路悲劇的發(fā)生,教師在講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第六章高職學生的戀愛心理第四節(jié)戀愛的心理困擾與調適時,教師可組織學生到法庭現(xiàn)場參加庭審或到勞教所、監(jiān)獄聆聽諸如“在校做個好學生、在家做個好孩子、在社會做個好公民”等報告,用負面典型人物、事件影響、觸動學生。通過服刑人員詳細講述自己的犯罪經(jīng)過,深刻地剖析犯罪原因,為自己無法彌補的罪行而懺悔,定使學生們倍受教育,并在心靈上產(chǎn)生強烈的震撼。他們也曾在校園里快活地生活過,因一念之差,觸犯了刑律,鋃鐺入獄,他們的現(xiàn)身說法足以觸動學生做到學法、知法、守法,爭做新時代的好學生。書本上的理論對于學生而言永遠是枯燥的、無味的,甚至學生覺得很多事離他們很遙遠,并不以為然,然而聆聽這樣的報告會讓他們深深體會到“一步一生”的道理,進而能正視本節(jié)課的內容,最終達到正確對待戀愛,樹立全新的戀愛觀的教育教學目的。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要想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就不能局限于傳統(tǒng)的常規(guī)授課方式,比如講授式,而應該采用更適合學生的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方法,比如案例分析法、聆聽報告、行為訓練法等新型授課方法,只有這樣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設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