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利
【摘??? 要】成長為一名稱職的教師無疑是每個教師的夢想。而如何成長為一名稱職的教師,自然也就成為教師不斷探索和追尋的教學命題。本篇文章嘗試結合小學語文教學,從五個不同的層面嘗試議論語文教師這一夢想實現(xiàn)的幾條途徑。
【關鍵詞】小學語文? 稱職? 教學方法? 示范性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1.054
一、熟練掌握多樣的教學方法
哲人有云:“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睂τ谝幻處煻?,開展教學工作時最需要、最渴望的就是高效、科學的教學方法。沒有得心應手的教學方法,教師的工作進展勢必事倍功半。一名稱職的小學語文教師不僅應該熟諳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而且還要真正達到熟練應用的水平。否則,就稱不上是稱職、專業(yè)的。具體來說,語文教師應該掌握的教學方法無疑有很多,在這里主要探討因材施教教學法和啟發(fā)誘導教學法。
(一)因材施教教學法
“但無定法”強調(diào)的就是教師的教學方法是不固定、不確定的。這種不確定性一方面是要堅持與時俱進的結果,一方面是顧慮到學生的個別差異性。每個學生在興趣稟賦、習慣行為、語文基礎方面都存在差別。面對不同特點、不同優(yōu)勢的學生,如果教師總是采取千篇一律的教學方法的話,是很難真正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進步的。教師要想真正熟練應用這一教學方法,最需要提升的就是自身的觀察能力和引導實力。只有觀察到位,才能明晰不同學生的語文優(yōu)勢是什么,然后加以引導。而在引導的過程中,教師如果干預的過多,則又會影響學生自然發(fā)展的狀態(tài),所以,教師不能過多干預,只可以恰當引導??傊?,語文是一門考查學生多方面素質(zhì)能力的學科,學生要想真正發(fā)展自身的優(yōu)勢,增長自身的能力,就勢必更加突出優(yōu)勢、明確方向。
(二)啟發(fā)誘導教學法
啟發(fā)誘導教學法是另一種最適合語文課堂的教學方法。這一教學方法由來已久,早在公元前400年左右,偉大的哲學家、教育家蘇格拉底就曾經(jīng)說過:“最有效的教學方法不是告訴人們答案,而是向他們提問?!倍@個提問的目的其實就是啟發(fā)人們思考,啟發(fā)人們自主探知奧秘。語文課上,教師要是直接將現(xiàn)成的答案告訴學生,學生的學習過程至多只是一個復制知識的過程。但是,教師如果堅持啟發(fā)誘導學生,學生則真正有了機會進行積極的思考和自由的想象。想象力在語文學習上無疑是有不容忽視的影響力的。教師在啟發(fā)學生的時候最需要注意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啟發(fā)的語言;二是啟發(fā)的速度和頻率。語文本來就是一門語言類的學科,如果教師啟發(fā)的語言沒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話,學生就不會真正被教師帶進思考的狀態(tài)中。其次,啟發(fā)誘導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控制好啟發(fā)的速度和頻率,才可以保證學生產(chǎn)出知識的質(zhì)量和效率。
總之,不懂得駕馭多種教學方法的語文教師,就好比是失去翅膀的鳥兒,要想飛向理想的教學天地幾乎是不可能的。
二、對工作、對學生有熱愛之情
對自己的工作和學生有深深的熱愛之情,毫無疑問是教師成長為出色的、稱職的教師的核心要點。一個教師如果不熱愛三尺講臺、不熱愛自身的教學工作,就不可能在工作中始終保持旺盛的精力,不可能在工作的始終都真正關注其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也不可能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上實現(xiàn)推陳出新。時間久了,面對年度一年的教學工作,教師還可能產(chǎn)生職業(yè)倦怠的情況。所以,發(fā)自內(nèi)心地熱愛我們的工作,以教書育人為光榮使命是教師成長成熟的關鍵。其次,就是真誠地關愛我們的學生。對學生而言,除了父母,老師就是最親近的人,因此,學生總是真誠地尊敬著老師、愛戴著老師。但是,如果教師不懂得感恩和回報的話,就會傷害學生的感情、影響學生的學習進程。從另一個層面來講,教師只有真誠地關注、關心、關愛學生,才可能經(jīng)常站在學生的角度審視自身的教學工作,才可能全心全意為學生的快樂幸福盡心盡力。反過來說,師生之間和睦共處、相互尊敬、相互理解的積極狀態(tài),也會進一步促進教師教學藝術的成熟和學生學習能力的進步。總之,對教學工作有熱愛之情,對學生有關愛之心,是教師稱職合格的重要標志。
三、以身作則,始終發(fā)揮自身的示范性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jīng)說過:“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一個教師是否可以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是否可以在教學中始終發(fā)揮自身的示范性,是判斷稱職與否的主要方面。我們以身作則無疑體現(xiàn)在教學的一言一行之中,其中我認為,教師最需要注意的方面或者說發(fā)揮示范性最關鍵的影響因素有三個。
(一)積極向上的精神品質(zhì)
傳遞正能量是當前的核心社會風尚。日常生活中,學生與教師的接觸是最多的,因此,教師在給學生傳遞正能量方面擔負主要的角色。其實,傳遞正能量并不是一件遙不可及、多么復雜的事情,只要教師在與學生接觸的過程中,始終保持一個積極向上的精神品質(zhì)就可以了。因為這種陽光的品質(zhì)是具有感染力的。所以,教師要時刻提醒自己保持一個樂觀的心態(tài)和陽光的狀態(tài),盡可能感染學生、帶動學生。
(二)知錯能改的求學精神
古語有云:“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笨墒?,在現(xiàn)實的教學中,并不是每一個語文教師都愿意承認和坦白自己出現(xiàn)的錯誤。很多教師認為出現(xiàn)錯誤是一件很沒面子的事情,所以不愿意在學生面前輕易坦白。其實,這樣的想法是不正確的?!叭朔鞘ベt,孰能無過”,只要教師在發(fā)現(xiàn)失誤之后及時改正就可以了,學生并不會十分質(zhì)疑教師的教學專業(yè)水平。相反,學生還會對教師知錯能改的精神感染,也勇敢正視自身學習中出現(xiàn)的每一個問題。
(三)謙虛細心的治學態(tài)度
有人說,學習數(shù)學需要細心,其實,語文學習一樣需要細心。謙虛細心的治學態(tài)度也是老師為學生做出良好示范的主要方面。調(diào)查研究顯示,老師謙虛好學的精神總是可以贏得學生最大的尊重和欽佩。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努力保持謙虛細心的治學態(tài)度,爭取為學生做出最佳的示范。
四、具備夯實的綜合知識素養(yǎng)
最后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語文教師應該具備夯實的綜合知識素養(yǎng)。課堂畢竟是一個傳授知識的地方,如果教師本身的語言文學基礎就不過關的話,學生就不能從教師這里學習到最多的知識,領悟到最觸動靈魂的文化。教師要想具備夯實的語言文學基礎,一方面必須堅持終身學習的好習慣?!叭瞬粚W,要落后”,時代在發(fā)展,知識也在不斷完善,如果教師不堅持學習的話,就存在落伍的風險。所以,把學習當作一種畢生的習慣是必要的。另一方面也要積極涉獵其他學科的文化知識。知識之間是存在關聯(lián)性的,學科與學科之間也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如果教師僅僅是在語言文學知識方面比較夯實,而不了解其他學科、其他領域的知識的話,就很容易進入一種狹隘的狀態(tài)。因為教師無法站在一個高度審視語言文學知識,無法從一個更加宏觀的角度傳授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