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芝
【摘要】唐代韓愈在《師說》中明確指出:“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這是一種由來已久且流傳甚廣的圣典化詮釋,它強調了德育在學校教育中的首要地位及其與知識傳授之間的密切關系。語文學科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的特征,它通過學習強化和潛移默化等有效性途徑,對于形成學生的思想觀念、道德品質、個性修養(yǎng)和性格氣質等,具有不容忽視和無可替代的鑄造功能。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主體,語文教師應當并必須擁有自身資源優(yōu)勢——“學高身正”且與時俱進,才能保證德育滲透的有效進行和成功效果。本文結合初中語文教學的實踐與思考,試對此作出一些簡要性闡述。
【關鍵詞】初中語文 德育有效滲透 教師素養(yǎng)提升 教學相長
根據(jù)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精神,語文新課程標準不僅強調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的重要性,而且明確了在課程實踐活動中予以加強文化素養(yǎng)和情感態(tài)度的重大意義。更為重要的是,初中學齡一般介于12—15周歲之間,正處于思想品質塑造和各類價值觀趨成的關鍵時期,此時對學生實行德育元素的滲透與強化,既具十分必要的現(xiàn)實意義,又有非常重要的深遠影響。這不僅是業(yè)務水平和工作能力的重要反映,而且是考量師德師風的最根本標準之一,更是一項有利于促進教學相長的發(fā)展性課題。如何才能實現(xiàn)初中語文教學德育滲透與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有效提升的和諧共融呢?本文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此作出拋磚引玉之論,希望能為更多實踐者提供一些借鑒。
一、簡析初中語文教學德育滲透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1、德育發(fā)展目標的要求?,F(xiàn)代社會迫切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力量型人才。學校教育既是人生之旅的奠基工程,也是締造社會核心生產(chǎn)力的搖籃基地。由于心智發(fā)育的規(guī)律性,無論對于個體還是群體而言,初中學齡正是身體發(fā)育和思想培育的最重要階段,如果錯過了這一黃金時期,無論對于個體、社會還是民族、國家來說,都是一場難以完全挽回的損失現(xiàn)象和事倍功半之舉。也正因為如此,國家高度重視并密切關注中學階段的德育發(fā)展目標和工作開展情況,尤其強調要在各類課程教學中認真落實對學生的滲透教育和德育養(yǎng)成措施。
2、語文課程教學的需要。從中學德育目標來看,在許多方面與語文教學的目標、要求有著一致性。因此說,在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中滲透德育元素,可以有效地發(fā)揮相輔相成、和諧共進的功能——合則共榮、分則互損。更為根本的是,由于應試教學及其慣性因素的影響,初中語文教學普遍存在“重知識技能傳授、輕人文情感培育”的失諧現(xiàn)象,長期以往,這既是對課程德育資源的嚴重浪費,又是對學生全面健康型成長的人為性破壞,同時也是在變相削減或者弱化科任教師的思想道德水準。這些與新課程理念和素質教學的要求是不和諧的。
二、如何實現(xiàn)初中語文教師素養(yǎng)提升與德育滲透的和諧
1、要全面加強現(xiàn)代理念精神教育活動?!罢衽d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師。”新課程理念鮮明確立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新型教學關系,在強調全面轉換教育觀念、積極推進課程教學改革的同時,倡導開展綜合一體的“三維目標”教學活動,努力培養(yǎng)德智體美和諧發(fā)展的社會人才。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許多學校及其廣大教師片面地重視教學業(yè)務的自我提升和學生能力的積極培養(yǎng),依然把師德師風建設和學生思品教育作為“軟性任務”加以消極以待、簡單應付?!耙腌P除曠野里的雜草,最好的方法就是讓莊稼長勢良好。同樣要想讓人的思想沒有紛擾,惟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據(jù)它?!币肟焖儆行У亟o予“糾偏改錯”,必須首先強化對初中語文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師德師風教育,促使他們全面成熟和健康起來,努力做到“學高身正、為人師表”,無愧于“人類靈魂工程師”的光榮稱號,為促進教學相長源源不斷地輸入活力元素。
2、要努力通過各類途徑開展雙提活動。所謂“雙體”,就是指提升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和提升學生德育發(fā)展水平。要鼓勵教師向書本學習,向他人學習,向實踐學習,并通過各類座談會、研討會和培訓班等途徑,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同時“激勵、喚醒、引導、推動”廣大教師把所學理論用來指導工作實踐,在學用結合中有效促進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如以“語文教學與德育滲透”為主題,積極有效地開展校本研討活動。通過理論研討和實踐展示,不斷加強輻射推廣力度,逐步增強師生之間的心靈相通,努力形成最大化教育教學合力,從中贏得“雙提互促”效應。再如教學《鄉(xiāng)愁》時,可以祖國統(tǒng)一為出發(fā)點,引導學生領會作者對親人和祖國大陸無盡的思念,激發(fā)他們期盼臺灣回歸、維護祖國統(tǒng)一和領土完整的強烈愿望。還有,可結合語文教學組織學生開展“魯提轄為了行俠仗義而打人致死是否可行”的研討會,讓教學雙方從寓教于樂中同時收獲“1+1>2”的綜合效果。
3、要認真組織開放教學加強德育滲透。有人說過:“過去教科書是語文學習的全部生活,如今社會生活是語文學習的教科書?!边@與“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倡的“大語文教育觀”有同工異曲之妙。理論和實踐充分表明:在初中語文課程活動中,積極開展豐富多元的開放性教學活動,一方面可從“工具性特征”體現(xiàn)中激發(fā)課程學趣,提升教學質效;另一方面,則能從“人文性特征”體現(xiàn)中有利于教師專業(yè)化素養(yǎng)的提升,有利于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如通過《十三歲的際遇》,在與同齡人田曉菲對話中,聯(lián)系目前學習和思想等狀況,可以激發(fā)學生奮發(fā)向上、熱愛學習、向往飛翔和渴望創(chuàng)造的精神意識;通過《棗樹》《最后一課》《始終眷戀著自己的祖國》《晏子使楚》等課程學習,聯(lián)系古今中外“有國才有家”的歷史現(xiàn)象,讓學生從中深受強烈的愛國主義教育;通過《背影》《父母的心》《人琴俱亡》等學習,聯(lián)系現(xiàn)實家庭生活情況,可對學生進行溫馨怡人的親情教育……
綜上所述,“有了愛,就有了愛的一切?!痹诔踔姓Z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全面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既強學健技,又讓心中充滿情愛,才能游刃有余地開展德育滲透活動,并從中取得相應的思想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