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葛子毓(1992.1-),女,遼寧省康平縣,沈陽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專業(yè):英語筆譯,研究方向:翻譯規(guī)范。
摘要:《老人與海》是著名作家內(nèi)斯特·海明威最著名的代表作,它從20世紀50年代被譯到中國以來,一共出現(xiàn)了二十多個譯本。而不同譯本的翻譯風格和翻譯策略都有所不同。本文旨在圖里翻譯規(guī)范的指導下,對不同時期下對同一文本的不同譯本進行比較。圖里的翻譯規(guī)范恰好可以解釋不同時期下策略使用背后的成因,為譯者們提供不同的思考角度。
關鍵詞:圖里翻譯規(guī)范;海明威;老人與海
Toury(1980-1995)認為翻譯是受到社會文化規(guī)范限制的活動,它的社會文化特點多多少少有多種因素的限制。圖里的翻譯規(guī)范是在其導師左哈爾的多元系統(tǒng)指導下研究內(nèi)的,圖里的翻譯規(guī)范主要分為三種,首要規(guī)范,預備規(guī)范和操作規(guī)范。首要規(guī)范和預備規(guī)范是從宏觀層次上研究,首要規(guī)范主要涉及使用的翻譯策略是歸化還是異化,預備規(guī)范里包括兩個部分,一個是翻譯政策,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下政策不同,所使用的翻譯策略自然不同。比如在建國初期,社會主義文化的氛圍比較強烈,人們選擇翻譯的范圍比較靠近社會主義,人們思想也會比較保守,翻譯主要就以歸化為主,以讀者的接受程度為主要的衡量標準。而改革開放以后的中國,翻譯的范圍以及形式已經(jīng)大大拓寬。政策的變化使得譯者在策略的選擇上更加的自由,更多的從歸化變成了異化。而圖里的第三個操作規(guī)范則是從微觀層面上的一種實際操作的選擇。就是小到一個詞語的選擇,大到一個句子,一個段落或者是一個文章的排版和選擇,這些主要存在于翻譯的技巧的層面上。
《老人與?!繁唤榻B給中國讀者之前,海明威在中國已經(jīng)享有很高的聲譽,他創(chuàng)作的許多作品深受人們的喜愛?!独先伺c海》自從被翻譯到中國以后,對中國文學的沖擊是無法估量的,人們從海明威的文學作品中讀到的一種美國式的精神,不放棄不肯認輸?shù)木裆钌畹挠≡谥袊x者的心中。到現(xiàn)在為止已經(jīng)有二十多個譯本。作為海明威寫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一部作品?!独先伺c?!吩趦?nèi)地的第一本譯本1957年由海觀,所以海觀的譯本是比較具有代表性的。而近年來比較有代表性的譯本是孫致禮在2012年出版的譯本。所以,本文講以這兩個譯本比較作為例子進行研究。
海觀和孫致禮先生都屬于中國內(nèi)陸翻譯家,而且海觀被認為是內(nèi)陸第一個翻譯《老人與?!返淖g者,而孫致禮的版本則是2012年才出版發(fā)行的。筆者選取一早一晚兩個版本較為典型,所處時代不同,所處的社會文化背景也就不同。海觀是處于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一邊倒”向蘇聯(lián)陣營的時期,思想還較為閉塞,對西方資本主義文化還帶有一些排斥。而孫致禮先生是在21世紀中國面向世界走向國際的新時代時期翻譯的,隨著世紀更替,世界經(jīng)濟不斷走向全球一體化。在21世紀的今天,中國和西方文化不斷交融,整個世界已經(jīng)因為信息交流速度的加快變得更加緊密。翻譯這項社會活動已經(jīng)不滿足于傳遞本身的信息,而是想借翻譯將本國的文化和思想意識傳遞出去,所以會盡量保持源語的色彩文化。這就是圖里翻譯規(guī)范中預備規(guī)范的翻譯政策的影響,也要考慮首要規(guī)范,即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應該靠近源語還是目的語,使得譯者在宏觀上選擇符合時代潮流的翻譯策略。《老人與?!愤@部小說富含濃濃的西方個人英雄主義色彩和果敢堅持的奮斗精神,同時宗教色彩也比較強烈。在上個世紀50年代的時候,個人英雄主義和宗教色彩在多元系統(tǒng)中處于邊緣位置,而到了21世紀的時候,個人英雄主義和宗教色彩在翻譯文學這個系統(tǒng)內(nèi)部中心的地位,因此海觀譯本與孫致禮譯本分別采用了歸化和異化的翻譯策略。
例:On the brown walls of the flattened,overlapping leaves of the sturdy fibered guno there was a picture in color of the Scared Heart of Jesus and another of the Virgin of Cobre.
海譯:在用帶有硬纖維質(zhì)的“海鳥糞”的葉子按平了交疊著砌成的褐色的墻上,有一副彩色的圣心圖,還有一副柯布雷圣母圖。這都是他老婆的遺物。
孫譯:在這用堅苞殼葉壓織成的褐色墻上,有一幅彩色的耶穌圣心圖,還有一幅科布雷圣母圖,這都是他妻子的遺物。
在預備規(guī)范的翻譯政策的影響下,從例子中可以看出宗教色彩的原文在不同政策背景下翻譯的策略不同,孫致禮先生將耶穌直譯出來而海觀則是盡量避開。在實際的操作規(guī)范的影響下,孫譯的更加符合海明威的“冰山”原則的寫作風格和“電報式”文體。即采用結(jié)構(gòu)簡單的句子,常是短句用詞凝練干脆又生動。孫致禮先生盡量保護原著的原汁原味,讓中國讀者盡可能感受原著的魅力和文化特點,而譯者隱身。因該書已有多個版本的譯文,讀者對內(nèi)容上的要求少了,反而在文化融合的今天更加注重各國文化的原汁原味性,偏向充分性的展示,符合圖里的首要規(guī)范因而采取了異化法。從兩個譯者不同的翻譯策略選擇上可以看出圖里的翻譯規(guī)范對譯者的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翻譯規(guī)范其實并非是一種必須要遵守的社會性規(guī)范,并不是標準的,強迫人人去按照這個理論操作的規(guī)范。而是圖里通過大量的個案研究,總結(jié)出來的影響翻譯的因素。是每名譯者潛移默化去遵循的一個準則,又因為具體譯者的興趣愛好和身份性格不同而各有不同。所以,就算是在同一個時期翻譯同一個文本,譯者的不同也會產(chǎn)生完全不同的翻譯作品。何況孫致禮先生和海觀先生分屬于兩個不同的時代,影響的因素更加復雜,可以從多個方面進行對比研究。
小結(jié)
《老人與?!肥且徊拷?jīng)典的美國文學巨著,文中描寫的硬漢形象深入人心,因為有很多文學翻譯家都對這篇中短篇小說情有獨鐘,豐富的文本材料更便于我們用圖里的研究規(guī)范進行細致研究。無論從宏觀還是微觀層面,圖里的翻譯規(guī)范都是研究的最佳理論指導。希望以本文研究作為一個切入點,借此理論研究更多更豐富的文學作品,相信通過本文的拋磚引玉,將有更縝密細致的研究參與進來,供后人參考。(作者單位:沈陽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陳一白,談談《老人與?!返娜齻€譯本[N],東方早報.2011-1-9
[2]海觀譯,《老人與海》,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79
[3]孫致禮譯,《老人與海:漢英對照》,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3
[4]Toury,Gideon.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