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志軍
【摘 要】對農村特崗教師的校本培訓不能只停留在培訓教師這一層面上,要提高校本培訓的針對性和科學性,形成科學完善的校本培訓體系,從而提高農村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農村;特崗教師;校本培訓;針對性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以人為本,這里的“人”既體現(xiàn)了受教者,同時也包涵了施教者。只有關注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整體素質,才能從根本上實現(xiàn)“讓每位學生都自由發(fā)展,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备鞯匾獙χ行W校開展校本培訓,加強指導,提供必要的支持,充分發(fā)揮中小學校在教師繼續(xù)教育中的作用。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發(fā)展,校本培訓的作用逐漸被凸顯,但對于經濟、文化、教育相對落后的農村地區(qū)來說,已跟不上教育改革的步伐。校本培訓尚未在農村地區(qū)普及,沒有形成體系指導教學。若不能及時解決這些問題,必將會影響農村的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阻礙農村的進步。
一、農村特崗教師校本培訓的現(xiàn)狀問題
農村特崗教師校門培訓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不斷發(fā)展,但時至今日仍舊沒有形成系統(tǒng)的體系,沒有被農村教師隊伍廣泛接受。因此,校本培訓的發(fā)展陷入困境。
1.現(xiàn)代教育理論不易深入
校本培訓一個重要原則即與教師的教學需求相符合,這體現(xiàn)了校本培訓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可以一定程度上滿足多部分教師在專業(yè)成長過程中的需求。但何種需求才是教師真正需要的呢?很多學校意識到校本培訓需要與教師需求相結合,就緊緊圍繞著滿足教師需要開展培訓:基礎弱的補書法、繪畫和口才;專業(yè)知識不足就安排集體閱讀書刊來充電。不可否認,這樣的做法具有一定程度的效果,但是作為新時期的教師需要的僅僅是這些嗎?農村教育理念落后,這樣的校本培訓不能夠使現(xiàn)代教育理論在農村普及,農村的教育理論也始終在原地徘徊。
2.形式化培訓難見成效
校本培訓的目的是提高教師的素質和教育理念,校本培訓需根據(jù)本校的實際情況展開,根據(jù)教師的工作情況來考核。不免有許多學校把校本培訓當做是上級下達的任務,他們所做的工作也僅限于完成任務而已,教師更是把腳本教育看作是“作業(yè)”來完成,有些教師還會認真對待這份“作業(yè)”,而有些教師就是抄抄了事。這樣的校本培訓對農村教育理念的革新沒有任何意義,它儼然已退化為一種形式,起不到應有的作用,這樣的校本培訓沒有任何效果。
3.農村教育教學資源缺乏整合
農村教育相對于現(xiàn)代教育較為落后,有利的教育資源也很少。盡管農村可利用的教育資源稀缺,卻并沒有達到物以稀為貴的效果,學校沒有充分利用這部分資源。農村地區(qū)校本培訓不能夠針對學校具體情況或者教師教學需要整合優(yōu)質教育資源進行校本培訓。有些學校簡單的把腳本教育理解為學校內部自己的教育,于是就把大門關上讀讀書、看看報,于是一次校本培訓就這樣了事。
4.不同區(qū)域的特崗教師存在差異性
許多農村地區(qū)的校本培訓內容既寬泛又單一,對培訓的內容和教材沒有取舍,把別人的培訓內容拿來使用,不考慮學校差異、城鄉(xiāng)差異、教育水平差異和教學內容差異。有些學校的校本培訓內容與教學內容嚴重脫節(jié);有些學校忽視教師教學需求,忽視不同學科間的差異,盲目的采用統(tǒng)一的培訓,缺乏針對性。
二、農村特崗教師校本培訓工作發(fā)展與優(yōu)化
20世紀七八十年代,西方一些國家倡導中小學教師在職培訓回到校園,形成了教師校本培訓模式?!靶1尽本褪且詫W校為本,以學校為基礎,旨在滿足學校每個教師工作需要的校內培訓活動。校本教師培訓作為一個新興的教師培訓形式,以其靈活性、針對性、突出學校和教師的主體性等特點逐漸為我國教育者所認識和接受,校本培訓特點決定了它是農村特崗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1.加強校本培訓研究,提高培訓理論性
校本培訓缺乏科學正確的理論指導,提高校本培訓理論性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①高等院校發(fā)揮模范帶頭作用,深入教育一線,對其加強理論指導。高等院校教育資源豐富、教師經驗豐富,是農村教師培訓的最好基地。②教育管理部門加強對農村校本培訓的重視,總結各地的校本培訓經驗,推廣優(yōu)秀的培訓案例。鼓勵教師對自身的教學方式方法進行反思總結,鼓勵學校對自身校本培訓做出經驗總結,教育管理部門要統(tǒng)計整合經驗教訓,給學校以科學的理論指導。③重視教師自身的素養(yǎng),提高其對教學的關注度。教師是校本培訓的主體,只有其對自身教學不斷反省、鉆研才能從本質上達到培訓的目的。
2.結合校本課程開發(fā)與教研,增強培訓實效性
將校本培訓和校本課程開發(fā)相結合。我國目前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從單一化不斷發(fā)展為多元化,但農村特崗教師普遍缺乏課程開發(fā)的能力。農村校本培訓需要緊密與自身實際相結合,使教師擁有一定的本土文化基礎,從而提高教師的課程開發(fā)能力。
校本培訓與培訓結果教研相結合。校本培訓不僅僅是一個單獨的活動,對其進行前期安排和后期總結是提高培訓效果的保障。許多農村特崗教師對教研沒有深入的認識,加上農村教師的畏難心理,使校本培訓大打折扣。強化校本教研的普及,逐步提高教師的科研意識。
3.注重教師隊伍差異,辦農村特色培訓
校本培訓的目的就是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和教學質量,校本培訓的內容更要貼合學校實際情況和教師教學需求。學校不能盲目設置培訓的內容,更不能照其他學校的校本培訓開展,農村不同學校間的實際情況差距大,不同教師之間的差距更大,所以,在培訓青年教師時不能忽視老教師。校本培訓應針對不同教師群體、不同學校情況具體分析、合理開展。
4.完善培訓管理體制,充分發(fā)揮培訓基地作用
在教師培訓方面要充分發(fā)揮培訓基地的作用,并且充分利用師范院校對教師校本培訓的引導作用。利用師范院校和培訓基地對教師進行專業(yè)、系統(tǒng)的校本培訓,并以其為核心,構建農村特崗教師校本培訓基地,形成校本培訓科學體系。
5.激發(fā)教師主體性,調動校本培訓活力
在腳本培訓過程中要滿足教師的需求以提高教師的積極性,增加校本培訓的活力。因為不同的教師有不同專業(yè)和需求,每次校本培訓都要針對教師的具體需要,為教師量身定做,保證每次的培訓都可以滿足部分教師的需要,這樣才能保證校本培訓的活力。
三、結語
農村地區(qū)校本培訓不夠正規(guī)、專業(yè),使其沒有發(fā)揮應有的效果。農村地區(qū)的校本培訓關系到農村現(xiàn)代教育改革和現(xiàn)代化發(fā)展,因此,加快農村校本培訓體系建立,完善校本培訓機制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徐珊.農村普通高中教師校本培訓的現(xiàn)狀調查與對策研究[j].廣州大學,2012.05.26;
[2]楊鳳勇,王锃,池溢.來自特崗計劃教師的調查報告——以2009年河北省首批特崗計劃教師為例[J].教育與職業(yè),2010(01)
[3]李建強,戴建兵,劉建軍,趙夫辰,王運敏,王克勤,高清波.“特崗計劃”與打造優(yōu)質教師隊伍探析[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12)
[4]劉琬,王德清.淺論貧困地區(qū)教育人才的“開源”與“節(jié)流”——由四部委啟動教師“特崗計劃”引出的思考[J].當代教育論壇,20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