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紅
德育,作為一種教育過程,是永恒不變的,而作為一種教育現(xiàn)象,其內(nèi)容又是多種多樣的。每個德育過程和德育內(nèi)容,都是針對教育對象特點和教育目標要求進行的。探索德育教育新途徑,是我們每一個教師所面臨的永恒主題。用科學的方法,激勵學生不斷進取,引導學生健康成長是我們光榮的使命。那么,作為教師,怎樣讓道德之花在學生中綻放呢?
一、更新教育觀念 ,探索德育新途徑
讓學生走進生活,實現(xiàn)體驗、內(nèi)化和外化的道德培養(yǎng)過程,是德育教育的好方法。我曾要求學生早上從家里帶一個生雞蛋到學校,并妥善保管好,等到下午放學是再將雞蛋完整無缺的交到老師手上。當天,班上58名學生只有10多名學生將雞蛋完整無缺的保存著。這時,我對學生說:“一個雞蛋,你們保護一天都這么難,可想而知,你們的父母辛辛苦苦地將你們養(yǎng)育成人,每天要付出多少心血?。 蹦且豢?,班上所有的學生都“呆”住了,我“趁熱打鐵”,語重心長地向?qū)W生講述了應該如何熱愛自己的父母,熱愛自己的家庭。在學生“心”動的時候,為了讓他們的“行”動起來,要求學生當天回家后就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讓父母高興。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真切感受到父母對家庭、對自己的付出,從而以感恩之心對待父母,培養(yǎng)學生敬愛父母的優(yōu)良品德。
二、和諧談話——師生心靈溝通的橋
融洽的師生關系,孕育著巨大的教育“親和力”,教學實踐證明:一個學生如果熱愛其某位老師,那這個學生也會連帶著熱愛這位老師所教的課程,并且會對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善意的給老師提出?!坝H其師而信其道”。學生有了強烈的學習動機和興趣,成績就會上升,學習就會不斷取得進步,教育效果也就會取得事半功倍。
有位作家說過,如果你想要了解孩子,你就得蹲下來跟他們對話。其實,僅僅蹲下來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必須嘗試著用同齡人的思維方式,用理解和信任這雙重密碼,啟開孩子的心靈之門。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洞悉他們靈魂中矛盾的交織,才能傾聽他們內(nèi)心中苦痛的吶喊。要做到這一點很難,難就難在我們是否愿意敞開自己的心,去容納另一顆幼小的心。所以,以情感為紐帶,在情感愛心的交織中實施德育教育應是一面不倒的旗幟?!案腥诵恼撸跤谇椤?,“情”的投入是育人工作的內(nèi)在要求,情到深處,受教育者的內(nèi)心世界才會向你敞開,他才會有話愿意跟你說,有事愿意請你幫助,有苦悶愿意向你傾訴。這樣,你的“愛”他才能領悟,你將的道理他才能接受,你指出的錯誤他才愿意改正,從而使雙方建立起心靈的情感紐帶,種下德育的種子才能發(fā)芽。
三、以人為本,結合班級實際
道德教育的對象是人,是每一個朝氣蓬勃的青少年。他們帶著對每一事物都十分新鮮的思維方式,吮吸著變化莫測的“陽光”“雨露”。這就要立足學生實際,要以人為本進行道德素質(zhì)的培養(yǎng)。作為一名教師,愛優(yōu)生并不難,難得是愛“差生”,尤其是愛“雙差生”。老師熱愛教育,熱愛學校,也要熱愛學校中的每一位學生,對待學生不能因為他的學習成績好而特別親之愛之,也不因為他的成績差,行為不端而惡之厭之,而應是一視同仁,平等對待。
人民把教師譽稱為 “辛勤的園丁”。教師是園丁,肯定了教師像愛護花草一樣愛護學生,但是園丁確讓長得不合要求的枝葉剪掉、差的淘汰,這不符合教育要求。教師不能跟園丁過分強制自己的花草一樣要求學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師應給自己重新定位。
四、循序漸進和積善成德
朱熹對學生一貫主張教育內(nèi)容不但要有整體性,而且要有系統(tǒng)性,要循序漸進。他主張學生從八歲起入學,受小學教育,從十五歲起入大學,受“大人之學”的教育。他認為小學是基礎,基礎不牢固到了大學再填補就比較困難了。所以小學中要教之以灑掃、應對、進退之節(jié),禮樂射書數(shù)之習,并在實際練習中入手,以逐步培養(yǎng)其德性。德育方法是“關、管、灌”的鐵三角。小學不能只重視課堂教學,更不能死記硬背,高分低能、以開學率作為唯一標準,把小學辦成“升學預備班”,以智育代德育。而應把德育放在首要位置,引導學生積小善成大德,積小德成大善。
五、創(chuàng)設情景,典范教育
環(huán)境育人在道德教育中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一個人的性格、思想觀念、思維方式與其成長過程中的外部環(huán)境,包括情景,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由于受地域、文化等的限制,要求要因地制宜,創(chuàng)設情景,樹立學生身邊的典型,尋找學生身邊的榜樣,如三好生、進步生、特長生。讓學生在看得見、聽得懂、學得到的人和事中領悟道德教育的真諦和魅力。在有的放矢的活動中充分創(chuàng)設文明情景,渲染文明氣氛,把握教育機會,力求感召和吸引每一位同學,真正把道德教育落到實處,抓有成效。
總之,我們要在平時中的一點一滴地關注學生成長,關愛學生的生命形成,我們的德育工作就成為有源之水,有根之木,就會有希望,就會有新的氣象。只要我們與時俱進,用創(chuàng)新精神做學校的思想工作,德育工作肯定會陽光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