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揚
【摘 要】新課程強調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建立具有“主動參與,樂于交流與合作”特征的學習方式,目前,合作交流已越來越多被廣泛地應用于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設計之中。
【關鍵詞】數(shù)學;合作;交流
新課程強調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建立具有“主動參與,樂于交流與合作”特征的學習方式,合作與交流不僅是學習方式,還是科學探究必不可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合作交流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體為了完成共同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交流討論。目前,合作交流已越來越多被廣泛地應用于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設計之中。為了在數(shù)學課堂中有效地合作交流,教師應對小組活動過程的各個方面給予關注和思考。
一、在教學重點難點中尋找課題開展合作交流
在教學中,不是每個知識點都要采用合作主流學法,而解決重點難點是完成教學任務的突破口。圍繞教學重點組織合作交流討論,往往能使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思維步步深入,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促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加地牢固。因此,教師要認真鉆研和熟悉教材,把蘊藏在教材中的知識點挖掘出來,組織學生開展課堂交流討論,培養(yǎng)學生的研究能力。
如上“長度測量的特殊方法”這節(jié)課時,本來這節(jié)課是實驗課,我有意識地把它轉化為實驗討論課,要求學生上課時自帶器材。上課時學生利用自備器材測出硬幣周長,并思考、討論、回答:測硬幣的周長可用哪幾種方法?請比較哪種測量方法好?討論中有的同學講:“用棉線沿硬幣周長圍一圍,再用刻度尺測出棉線起點與終點的長度。”有的同學說“這個方法不精確,棉線有松緊,而且起點與疑點的位置不易定準,還不如用硬幣在刻度尺上流動一周,即得周長。”對這部分同學能開動腦筋,應加以肯定,然后分別指出不足:硬幣在刻度尺上的位置也同樣不易讀準確,然后進一步引導學生去思考。同學們相互討論,紛紛發(fā)表見解,有的學生經(jīng)思索提出創(chuàng)新:先量出硬幣的直徑,再計算一下就可以得到周長。同學們一致認為這樣比較準確。這樣,學生的潛能一旦發(fā)揮,求知欲就越來越強。根據(jù)學生的討論,教師適時總結歸納為數(shù)學計算法、流動法、直線法,學生都能滿意接受。經(jīng)過教師對所教知識的挖掘,并精心設計合作交流討論活動,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加了學生探討問題、研究問題的能力,不僅完成了教學目的,突出重點,還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學生通過自己合作交流討論并歸納出的規(guī)律與老師教給他們的規(guī)律一致,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二、在教師中容易混淆或難以建立的概念開展合作交流
對于初中數(shù)學教材中一些容易混淆或難以建立的概念,單憑教師費盡口舌的枯燥說教,也不一定能收到良效。我以為可以從提出問題的方式組織討論,讓學生在討論中、爭辯中獲得深刻而正確的認識。
三、在知識的關鍵處開展課堂合作交流討論
教學中的新知識,常是舊知識的延伸或幾塊舊知識的結合。這些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就是教學的關鍵。一些問題,要解決它有一些“突破口”,這些“突破口”就是解決問題的關鍵,組織學習小組合作交流討論,能加深對新舊知識的理解,使一些問題得到順利解決。
四、要注意適時介入引導和調控
在合作交流時,不是不需要教師。在學生被卡殼、迷途、鉆入牛角尖時,教師都需要介入引導和點撥,學生在合作上的自我中心行為,在求知上的自我需求行為,在見解上的唯我獨是行為,都需要教師介入引導和調控。只有適時介入引導和調控,才不會造成問題的解決不了,教學任務的不能完成,不會造成課堂的低耗。
課堂教學中合作交流主要是通過課堂交流討論來實現(xiàn)的。課堂討論是提高教學效果的有效方式之一。能否把握好課堂交流討論的契機,直接影響著合作交流的質量和效果。交流討論的契機教師要把握好,不是所有的問題都需要交流討論。課堂討論要及時捕捉契機,錯過良機,就要影響交流討論的效果。因此,教師在對學生深入和全面了解的基礎上,要能捕捉出一些能產(chǎn)生新思維和新方法的問題組織學生交流。
(1)在學生有不同見解時開展課堂交流討論。由于學生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同以及認知水平的不一樣,不同的學生對同一個問題產(chǎn)生不同的想法,這是思維真實的表現(xiàn)。對于學生不同的見解,教師不能簡單的否定,要從尊重學生的個性出發(fā),鼓勵勤于思考,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教師可以從學生的想法中,捕捉出有代表性的意見,組織學生展開交流
(2)在學生解題出現(xiàn)錯誤時開展課堂討論交流。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不同,以及思維方法的不合理,在解答問題時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錯誤的方法,這正暴露出他們真實的情況:學習的內容沒有掌握好。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及時捕捉學生的錯誤,引導學生去探究、討論交流,并及時予以糾正,這對保護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很有好處。
(3)在學生提出問題時開展課堂交流討論。學生經(jīng)常會對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產(chǎn)生懷疑、困惑,從而促使他們提出問題。學生會提問題,這是主動求知、掌握學習方法的基點,教師要結合問題,抓住契機,讓學生在集體討論中解決問題。
(4)在學生充分獨立學習思考之后開展交流討論。學生在通過獨立學習思考之后,有了自己的理解、感受,教師在此基礎上實施合作學習,小組內才能有交流、討論的氣氛,學生的個性才能在合作學習中得到更好的張揚,才能從其他成員身上更多更好地吸收營養(yǎng)。
總之,合作交流作為課程改革背景下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和教學組織形式,它在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前景是廣闊的,這其中還有許多問題值得我們教育工作者寸步的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