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遠明
摘 要:如何以生為本,尋求適合學生的教育教學,這其中“生本”和“適合”是教學過程中最值得思考的,是課堂成功的關(guān)鍵。本文就這一話題從尋求適合心理需求的閱讀、構(gòu)建“學中心”、運用學情等三個方面談了筆者的策略和做法。
關(guān)鍵詞:生本;適合;閱讀;學情;學中心
課改要“以生為本,尊重人性”,強調(diào)解放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承擔責任,自主成長。課改的深入讓我明白了學生是發(fā)展的第一主角,又是發(fā)展的終極目標。因此,我認為調(diào)動學生是課改的第一要務。但現(xiàn)實也告訴我們,它也是課改路上最大的困難。如何以生為本,尋求適合學生的教育教學,“生本”和“適合”這兩方面的工作做得好壞才是課堂成功的關(guān)鍵。下面重點從三個方面與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策略和做法。
一、話題激趣,尋求適合心理需求的閱讀
縱觀北師大版高中英語選修七的課文,都是篇幅長,長難句多,老師們都常為此頭疼,這樣的文章很難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于是,尊重學生意愿的想法讓我馬上把這件事與學生商量。結(jié)果從話題入手,確定Super Athletes 一課,雖然該篇文章也達600多字(通常高中閱讀文章字數(shù)在300字左右)。說到奧運會、短跑等,學生們都有了解。文章小標題“八秒能跑百米嗎”更引起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這樣,通過話題激趣,通過學生意愿得到尊重和滿足,我的第一步就尋找到了能適合學生心理需求的閱讀。
二、學生參與教學設(shè)計,構(gòu)建“學中心”
當我向?qū)W生提出怎樣上這堂課時,一開始他們顯得茫然。但當我提出文本解讀的若干方法之后,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展開熱烈的討論,之后形成了書面教學建議上交。整個過程也就耗時15分鐘,速度之快超乎我的意料。我也理所當然地采納了一些好建議,“生本—學中心”得到體現(xiàn)。例如,學生提出生詞學習應以學生展示為主要手段。有一建議說字詞知識可讓一部分同學板演出題,一部分同學做題展示,再一部分評價展示,其余同學互相提問展示。這樣的做法使所有學生在最短時間內(nèi)都進行了符合自身實際且將知識最大化的展示。
三、正確認識、運用學情讓學生動起來
(一)學情分析。我校理科班學生英語普遍不好,聽說讀寫各方面能力欠缺,且缺乏“自主”學習的源動力。英語老師們也只好盡心盡責地大講特講,只怕漏掉某一知識點。如此惡性循環(huán),徹底抹殺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也把老師們弄得身心疲憊。
(二)初“動”學生很觸動。落實課改理念,真正徹底地相信學生,完全徹底地解放學生,全面充分地利用學生,我堅持獨行在英語復習課課堂改革模式的探究道路上。我通常先指導學生明確復習內(nèi)容,進而提出有梯度、有系統(tǒng)性,注重自主思考,再小組互動交流、完善認識。指導學生針對重點知識構(gòu)建知識樹,模擬出試卷,形成豐富多樣的文本材料,展示時以張貼的形式展出,互相觀摩,互相評價,實現(xiàn)信息最大化攝取。
(三)動起來解決實際學習問題。現(xiàn)在學生學習英語常是單詞無法認讀,更不必談讀句、讀文章,課堂內(nèi)外何談積極開口說英語、用英語了。我一面堅持課改,一面做好學生自我教育和學生激勵自信教育。教學的本質(zhì)是人的教育,這也是課改的主要任務。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增強自信,學會自信,是課改中的一項重要任務。我主要培養(yǎng)享受主動預習、主動質(zhì)疑、獨立思考、主動合作、主動改錯、做事認真、認真傾聽等良好的課堂行為習慣。課堂行為習慣好了,還要解決學生的實際學習問題。
1.不會讀?“瘋狂”讀。利用“瘋狂英語”集體朗讀方法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在瘋狂的朗朗讀書聲中耳熏目染,許多印象中的后進生也獲得了展示的機會,藉此也樹立了他們學習、生活積極、樂觀、向上的新形象。為消除師生隔膜和不信任,促進師生關(guān)系,我還經(jīng)常和學生進行現(xiàn)場朗讀PK,獲勝者能得到我個人給的獎勵。當然,激勵手段包括任務激勵、榮譽激勵、情感激勵等。在幾個月的瘋狂英語集體朗讀實踐活動中,我和學生們把英語朗讀的各種形式運用得淋漓盡致。我們集體朗讀,小組齊讀,師生示范讀,小組、男女生、師生、個人PK讀,“三最讀”,“一口氣讀”,“跑”讀(邊跑邊讀),表演讀,背誦讀,句子接龍讀,段落接龍讀,模仿讀,有感情讀,英漢(漢英)互譯讀,英漢(漢英)脫口而出讀,“默寫”讀,“改寫”讀,錄音讀,任務驅(qū)動讀,個人最愛方式讀,隔“山”而讀,朗朗英語書聲,不絕于耳。
2.不會學?小組合作、使用導學案,能展示。很多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還不強,預習效果往往不好。于是,我對全班同學進行分組,構(gòu)建好高效課堂的第一支撐系統(tǒng)—小組系統(tǒng)。在處理北師大版閱讀文本時,我第一念頭就是如何化繁為簡,又如何能完成詞的學習,閱讀能力的提升,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提升三維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在此,導學案的使用可使這一問題迎刃而解。本課共有8個自然段,文章小標題是個問題,其答案可通過快速瀏覽全文從第7段得到答案。而且第7段從4個方面論述了基因療法,這4方面恰恰對應著論述“興奮劑”的3到6段。全文結(jié)構(gòu)特點鮮明,且各段主題句也十分明顯。如果把教材當“原著”,導學案就是話劇的“劇本”。編劇在創(chuàng)作“劇本”前,首先要搞明白“制片”的目的,即為何演?其次,不能原著照搬,只能從原著中尋找可以利用的“價值點”,要想方設(shè)法把這些“點”的內(nèi)涵外延搞清,創(chuàng)設(shè)問題,并轉(zhuǎn)化為情境,把認知沖突盡可能地設(shè)計進去。
讓學生動起來永遠都能帶來課堂紅利。學中心的課堂教學活動,應該是“以學生為本、以三維目標的達成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其實踐過程應該是一個生態(tài)課堂—生生互動,生本互動,師生互動,組內(nèi)互動,組間互動,學生們自主探究,合作互助。教師把握契機,加以情感激勵。在課改的課堂上,學生是主角,教室是舞臺;興趣是前提,合作是捷徑;發(fā)展是核心,快樂是秘訣。正是這樣的課堂,成長了學生,發(fā)展了學生。
參考文獻:
[1]黃國文 語篇與語言的功能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2]陳保亞 20世紀中國語言學方法論 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
[3]Nunan,D The Learner-Centred Curriculu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
[4]龔亞夫、羅少茜:《任務型語言教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