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麗勤
摘 要:要想讓課堂充滿張力,教師就要全身心投入,在教學中有所創(chuàng)新,從而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關鍵詞:音樂;簡筆畫;實踐活動
語文課堂由單純傳授知識的陣地轉化為學生滿足求知欲望、培養(yǎng)能力、陶冶情操、凈化心靈的樂園,是每個語文教師教學所要追求的最終目標。要想讓短短40分鐘的課堂達到這些目標,就必須讓課堂充滿張力。要想讓課堂充滿張力,教師就要全身心投入,在教學中有所創(chuàng)新。
一、音樂輔助,讓語文課堂充滿活力
1.用歌曲理解課文意義
二年級《識字2》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感受北京天安門廣場節(jié)日的歡慶氣氛以及神州大地的欣欣向榮,體會祖國的繁榮與強大。學生畢竟還小,很難體會出這種感情,而單單是教師講解又顯得沉悶。于是我輕輕地哼起曾經(jīng)學過的一首歌《龍的傳人》——古老的東方有一條龍,它的名字就叫中國,古老的東方有一群人,他們?nèi)际驱埖膫魅恕@輕輕的歌聲一下調(diào)起了學生的興趣,有好幾個學生都跟著我唱了起來,轉眼間成了班級里的大合唱,學生熱情高漲,因這首歌較豪放,有幾張小臉都漲得通紅。通過音樂感受課文要傳達的寓意,這是課本上的東西所不能傳達的效果。在歌聲中解讀課文,有利于學生深化理解。
2.以歌曲導入課文教學
在教學第一課《秋游》時,我一邊邁著輕松的腳步走進教室,嘴里一邊唱著“走走,走走走,我們小手拉小手,走走,走走走,一同去郊游……”喧鬧的教室頓時安靜下來,幾個愛做小動作的學生也放下了手里擺弄的物品。學生按捺不住問我“老師,你在唱什么?”“我唱的是《一同去郊游》,今天教師就帶著你們一起走進課文,一同去秋游?!痹谶@樣新穎有趣的課堂導入的作用下,學生對將要學習的課文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他們愉快地進入到課文的學習中。
3.借歌曲烘托課堂氣氛
《再見了,北京》是一篇時效性很強的課文,課文描述了北京奧運會閉幕式上的部分場景,表現(xiàn)了北京奧運會令人快樂、留戀與不舍。課文中寫道:場上仿佛又響起了《我和你》的歌聲:“來吧,朋友,伸出你的手,我和你,心連心,永遠一家人……”在課上,我反復讓學生聽這首歌,學唱這首歌,看閉幕式禮花四起,載歌載舞的情景,學生情緒受到感染,深深地感受到奧運會的快樂,體會到人們的留戀與不舍。
把歌聲帶進語文課堂,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還讓學生感受到語文課的學習也是有節(jié)奏的。音樂輔助語文教學,課堂變得靈動起來,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充滿了快樂和精彩。
二、簡筆畫的輔助,讓語文課堂充滿魅力
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的思維正處在由直觀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階段。對低年級學生,教師不應該只依靠講解把內(nèi)容說明清楚,還應該通過“呈現(xiàn)”使學生理解清楚。運用簡筆畫輔助教學,以直觀方式強化感知效果,建立表象,作為抽象思維的依托和支柱,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
在教學《臺灣的蝴蝶谷》一課時,為了幫助二年級學生理解“一群群色彩斑斕的蝴蝶飛過花叢,穿過樹林,越過小溪”中的三個動詞“飛過、穿過、越過”,我在黑板上畫了一幅簡筆畫,五彩斑斕的花叢,郁郁蔥蔥的樹林和清澈見底的小溪,寥寥幾筆,勾勒出一幅美麗的風景畫,學生不禁發(fā)出驚嘆聲。然后請學生來添畫蝴蝶,學生通過畫一畫,形象地理解了課文用詞的精確。動手畫一畫,比用枯燥的語言分析課文效果好得多。
在教學《詠華山》一課時,課文中包含了一首詩“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詩人緣境構詩,詩與境諧,都突出了華山的高峻陡峭,氣勢不凡,語言貼合山勢,準確傳神,應該說是難能可貴了。如果只是生硬地講解,學生很難體會華山的高,感受詩句的傳神。于是我又借用了簡筆畫,“刷刷刷”,一座高山聳立于整個黑板,山頂上方畫了一輪紅紅的太陽,山腰間畫上朵朵白云,詩中的一切都體現(xiàn)在這幅簡筆畫中,學生不禁感嘆:“華山真高啊,華山真險??!”學生通過看畫,直觀形象地感受到華山的高,再稍加點撥,便完完全全理解課文內(nèi)容。
三、實踐活動,讓學生充滿動力
學習課文前后,開展相應的實踐活動,能使語文學習變得趣味十足,有聲有色,使語文學習在學生眼里富有魅力,能較好地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學習《恐龍》之前,我布置學生預習作業(yè):收集各種恐龍的圖片和資料,準備制作展板。學生興趣高漲,自告奮勇布置展板,于是我放手讓他們?nèi)プ?。只兩天功夫,六塊精彩紛呈的展板就制作完畢,放在班級里,每天都吸引大批學生在前面駐足觀賞。上這一堂課時,學生興致盎然,課堂氣氛異常熱烈。學習《槐香五月》,我讓學生說說自己家鄉(xiāng)的特產(chǎn),并開展了“嘗嘗我的家鄉(xiāng)菜”的語文實踐活動,震澤黑豆腐干、同里襪底酥、黎里辣雞腳……學生在談一談、聞一聞、嘗一嘗中學到了知識,更加熱愛生活,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語文實踐活動,將課堂延伸到社會,將課內(nèi)知識遷移到課外,真正培養(yǎng)了學生綜合運用語文的能力。
總之,課堂時間短,就要求教師增大課堂張力,加大課堂密度,以求完美完成教學目標、教學任務,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教師要全身心投入,為學生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情境,讓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讓學生在知識的殿堂展開歡快的翅膀,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