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河山
我已經(jīng)堅定地把新疆這塊大地當成了純潔夢境的故鄉(xiāng),出生神奇大美的子宮。
雖然我怎么也不能把新疆看作一種女性。其實新疆啊,本身如同她的形象代表作——天山,一面是陰洼,另一面為陽坡。新疆陰陽俱全。該陰的時候,她陰;該陽的時候,她陽;需要不陰不陽的時刻,她也能夠如此。
誰把新疆只概括為那么一種定型的形容詞呢?新疆是形容的嗎?新疆有千萬個理由拒絕媚俗。
現(xiàn)在我這么思想,因為現(xiàn)在我投入了天山懷抱,久久凝視著天山臂彎里的天池。
天池有這么一種本事,可以讓周圍的天山景象倒立在自己里面。因為天池清澈無比。她本身就是一種液態(tài)的鏡子。
大自然也使用這種鏡子,自我顧盼,不時照照自己的美。
雜技常常人體倒立,天池這里不耍雜技,只是自然地展示美的體態(tài);舞蹈練習(xí)總是安放墻一般大的鏡子,天池的鏡子卻不是為了觀察糾正不得體的舞姿,天池不需要專門辛苦的舞蹈彩排。天池一切就緒,完好如初。
已經(jīng)無語地告訴給我們了,只等我們來領(lǐng)悟。天池就在那里。
看,天池倒映出了什么?
佇立天池旁邊,我多么想能從這里倒映一次新疆。
許多時候,我們很需要這么一種沉靜的倒映。
不妨把天池作為一種參照。
參照一下美。參照一下新疆,也參照一下我們的內(nèi)心。
實在是因為天池本身具有清澈的穿透力,清晰的體現(xiàn)力,清新的吸引力。天池包含了這三種不可忽視的力量。而這力量又是潛移默化的滲透??梢哉f大而化之了。
三種引力,足夠把一個人征服。哪怕一個人被征服得稀里糊涂,到了渾然不覺的地步。我們不能因此以為這種力的奇幻毫不存在。
當我們茫然無知的時候,難道還不需要參照嗎?
鏡子,它就具有參照作用。而天池,正好為我們提供了另一形態(tài)的鏡子。
我們看不見自己的時候,看不清楚自己的時候,就很需要一個鏡子。這個鏡子越明亮、越透徹、越真實越好。
而天池,恰是世上難覓的上乘之鏡。天池通體透明,寬度、深度、清度都是人間稀有。
它不只是表面上的反光,重要的是,天池深懷的清澈完全能夠照徹一個人,從頭到腳,直通到底,帶著一種穿越深厚的魅力,商量都不商量,就把一個人的全身包容住了,一目了然。
這是一種便捷的直達,不需要拐彎抹角;這是一種坦露,沒有必要遮遮掩掩;這是一種無聲的提醒,那么直截了當……
如果只把這些作為面貌的、形象的探視,那就太讓人失望了。盡管我們說說笑笑走下天池,其實不過是掃興而歸?;蛘吖降卣f,我們只是滿足了一半膚淺的愿望,另一半更深意義的渴望并沒有完成。
這一半愿望是我們內(nèi)心的夢境,是我們欲言又止,難以表達的念想。
為什么會這樣呢?是不是我們被塵世蒙蔽得一塌糊涂了呢?以致這另一半愿望,在我們的一個不大透光的角落,昏昏欲睡?
這角落,在我們的內(nèi)心。內(nèi)心,需要天山上的天池,有時候能夠漸漸照耀出來。
我沒有指望總是能夠這么照耀,我只是希望,有些時候,對一個人的要求,常常不能太高。
有一個前蘇聯(lián)作家,多次寫過《大地的眼睛》。我非但不奇怪,反而十分欣喜。因為我見到過天池。
他把湖看成大地的眼睛,使我認為他這個作家很有靈性,其文思也不會輕易干涸,靈感會自動從這眼睛里流溢出來。因為他能夠愛。愛大地、大自然,愛人類。他要把這些融為一體,像一個人集一身美。
這還不貼切,還不美,還不夠動人嗎?
新疆的眼睛是天池。這眼睛引人注目。哪怕在高遠天際,深山老林。多少人看見了這眼睛。多少人不遠萬里,就是為了看一看這眼睛。天池的眼睛讓多少人看到了,依然在天山上新鮮美麗地眨動。
博格達峰永遠昂首舉天,幾乎在云氣繚繞之中幻變成了招引目光的一個崇高、偉大的具體形象標志。我們要向往,也只能向往這樣的形象。
常常說天山之父,那么博格達峰是天山的頭顱,也可以說博格達峰是新疆的頭顱。而天池,又是博格達峰的心臟。
天池心臟的律動,使我們貼切地體察到了博格達峰的精神,天山的精神,乃至宏大的新疆精神。
特別顯明的是,天池本身就是精神的。
春夏秋冬,包括在每個季節(jié)的逐漸轉(zhuǎn)換之時,天池都有著獨具風(fēng)采的含量。這就是精神所賦予的品性。
我們怎能視而不見呢?又怎么渾然不覺呢?
天池擁有的是天然的精神。一切那么渾然天成。一切那么生氣勃勃。我不能不說:天池多么會保養(yǎng)啊。
天池再怎么神秘莫測,再如何出神入化,總能夠發(fā)現(xiàn)其中的奧秘。這是天時地利的姻緣,這是天造地設(shè)的幸福,這是水到渠成的順利……
同樣,這也是我行我素的脫穎而出。還能夠說,這是自由發(fā)展的成熟,是誕生夢境的床笫,也是創(chuàng)造史詩的開頭……
始終有這樣一種感覺:天池一直保持著最安詳?shù)淖藨B(tài)。
沒有理由不承認:天池和博格達峰一起,誓死堅持著自己固有的精神,緊緊依靠在一起,一個拋頭露面,一個深居簡出,卻都為天山爭取到了光榮。
無形之中,發(fā)揚了天山精神;無意之間,也是壯大了新疆精神。
作為天山下成長的我們?nèi)巳?,實在?yīng)該面對這種景象,對這種精神,有一些耳濡目染……
領(lǐng)會得到一只眼睛的默默注視;體察得到一個心臟的優(yōu)美的律動;凝視到一個頭顱的堅定不移的挺立……
穿越天山,我從心里感到了激動的戰(zhàn)栗;面對天池,我又暗暗自慚形穢起來。
究竟這是怎么回事呢?
人在蕓蕓眾生中,也常常格格不入;人在山川景物里,也往往手足無措。這是一種什么樣的不和諧?
一旦這樣發(fā)問,我也常異想天開,以為天地萬物雖渾然一體,卻也分彼此,哪怕咫尺之間,也相隔萬里。
所以這里就需要中介,也就是溝通。對話。理解。包括頓悟、認識、表達。還有首肯和互相欣賞。
前面我說過形容新疆的疑問,正是要說這個中介。我的意思準確地表述應(yīng)是,輕易形容新疆是淺薄輕浮的。新疆的重遠遠大于這種表皮性質(zhì)的輕。
真正的內(nèi)蘊的新疆,是不落俗套的。而我們偏偏要多此一舉地把她限制在那兒,把它固定住,一廂情愿地給她一個說法,給世人一個交代。這是不是一種倉促的搪塞呢?
面對天山或天池,我們其實已發(fā)現(xiàn)了我們自己的一個窘狀:我們不怎么會說天山或天池。我們多少都有些無所適從。面對大自然,我們常常不相適應(yīng),看上去非常單薄、柔弱。
但我們還要證明我們行,我們表示優(yōu)越的一個重要方法,是多使用一些比喻。比喻替我們這些人打了圓場。
對天山、天池、博格達峰,我們同樣不斷地捏造、想象、動用、重復(fù)一個又一個比喻,我們覺得只有這樣才算對得起這些雄偉、美好的存在,只有這樣才說得過去。
到底是一種擅長,還是一種無能?我一時還不能武斷地說個明白。也許我只是對那些陳詞濫調(diào)的比喻很反感吧。其實我這也是不打自招,自己把自己往里面裝。因為我在寫天山、天池、博格達峰等等時,同樣用了幾個比喻,已經(jīng)顯出了我的無能的尷尬。
現(xiàn)在我懷疑,因為自己和別人的這種做法,使天山、天池、博格達峰等壯美景觀走了樣。
天山、天池、博格達峰是依靠僵硬死板的比喻顯示的嗎?庸俗的比喻常常會損害美本身。
因此我對比喻有了警惕。
再怎樣比喻,天山照樣是天山,天池依然是天池,博格達峰仍舊是博格達峰。她們都有其本身。你還是你。
但是,繼續(xù)涌動成千上萬的人,每年每年從天南海北云集到天山這里??磥硭讱獾谋扔鞑荒芡耆绊懭说呐d致。這種比喻只能打擾一部分人的心情。
是的,這是天山、天池本身的魅力。人們會不理睬比喻,只管盡情享受天山、天池本身的美。然而比喻畢竟也起到了提示作用,并且給了人們一些誘惑力。
人們是愛湊熱鬧的,要不就難挨寂寞。人們又是向往寧靜的,于是紛紛深入高山遠水。人們身處兩端,這能說得清楚嗎?我思考過這個問題。我的認識稱不起高深,只能算一知半解。人們一面無奈一面尋求,就像一個人要吃飯就得工作,而這工作不一定就符合自己內(nèi)心的要求。他一邊先悶頭干著,一邊又滴溜溜轉(zhuǎn)動眼珠觀察著令自個兒驚喜的事物。
一般說來,我們把這驚喜的事物,叫夢想。
每個人的身體里面,想必都包藏著一個叫夢想的東西。這夢想不單單叫事業(yè),很有可能還叫愉悅。
在新疆,我甚至輕易地找尋到了這種對應(yīng)物。人們景慕天山、天池,這是為什么呢?還不是這個原因嗎?
博格達峰,這是我們追求事業(yè)的精神境界的頂峰;天池,又難道不是我們情不自禁享受愉快的投影?而天山,包容了我們,全面地體現(xiàn)了一種大度,讓我們施展、發(fā)揚、表現(xiàn)、成熟、幸?!?/p>
這是一種怎樣逼真的對映體啊。這就是象征啊。
內(nèi)心,在天山這里遙相呼應(yīng)。我們在各取所需。
當我們接近博格達峰,當我們靠近天山,當我們貼近天池,你不知道嗎?我們這是擁抱夢想。
伸出的夢想的手,在攀緣天山的時候,抓得更緊了。
夢想的面容在天池中垂下了投影。這個投影波動著,閃爍著,顯明著,我們的目光捕捉住了。都是因為天池本身的清澈,我們才有了這種捕捉夢想的投影的可能。
有理由說,天池是一個夢境的具體地點。天池周圍的峰巒、云彩、花草、鳥獸……都是夢境的天然布景。這些風(fēng)景互相配合,彼此襯托,錯落有致,變化優(yōu)美……使我們輕易地就領(lǐng)略了大自然擁有的神韻。
關(guān)鍵還是天池那一池不規(guī)則形狀的水,把天山的美很有規(guī)律地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
多虧了天池,逶迤千里的天山才親熱地和更多的人拉近了距離。好像是這樣,天山不動聲色,天池卻在背后頻致秋波……一張一弛,一沉重一輕松,一冷漠一親切,一高深莫測一望眼欲穿……天山與天池搭配得當。
與天池對視,我感到不可名狀的激動。也許是我對天池的認識更進了一層;天池表面上不修邊幅,包含的內(nèi)容卻不同凡俗。她不要工整如一的形式,她只要無與倫比的清澈。天池仿佛自個兒制定了一條章法,力求獨一無二的清澈,摒棄千篇一律的渾濁。
單純,恰是天池所全力表現(xiàn)的美??赡苁且环N理想,天池始終保持著一種單純的清澈。她在堅守著自己最初的理想境界。我毫不猶豫地把單純和清澈,稱為天池的品質(zhì)。
歲月和萬物交疊閃現(xiàn)的過程,天池有了許多改變,難能可貴的是,天池仍然沒有改變自己的本質(zhì)。
看那雄勁的天山為天池造就了產(chǎn)床,也是天池修煉到了這種程度。
身臨天池,我切實地感到自己簡潔了,不那么啰唆了,思想流動得異常便捷。從我們的身體和我們的心靈,到天池的縱深,有一條捷徑。我分明發(fā)現(xiàn)了,也沒什么地方可以躲藏了。肉體是可以透明如清水的,心靈也是能夠被清澈的目光閃亮的。
快看,無意中天池澄清了我們行為的一種夢想,照亮了我們的心境。
哪怕在天池凝視片刻,我們就感覺不同。好像已被一池清水過濾了一次,也純凈了一次,美好了一次。當我們撩動天池水珠,我們在懷念著冰清玉潔的事物。
只在一剎那,一種清晰就把我們整個兒照徹。而內(nèi)心的照耀,沒有這么快。
道理很簡單。如同天池碧藍碧藍的水,是周圍景致的輝映而成,內(nèi)心的景象的映現(xiàn),也需要環(huán)境和時間的調(diào)配,還得借助思想智慧的撥動開啟。
突然我們看見天池,自然一下就領(lǐng)教了清澈的意義,這對我們洗滌污跡、沖刷渾濁、淡泊丑惡,多么重要。洗禮在我們的內(nèi)心進行過了。我們終于會恍然頓悟:我們所追求的夢境,正是一種本分的清澈,一種堅實的安寧,一種長久的美麗動人……
注視著我們夢想的投影閃爍在天池上,我們的夢境就變得水落石出般的簡潔了。
簡潔,轉(zhuǎn)換成了夢境的自由舞步。
生活在新疆,不能不學(xué)習(xí)這種簡潔。這簡潔,應(yīng)該是新疆人點到為止的功力。不需要多余的故弄玄虛,只要心照不宣地會心一笑,我們和美——這心靈的情人,就緊緊地擁抱在了一塊兒。
美的夢境由于簡潔的勾勒,歷歷畢現(xiàn)。狗拉羊腸子只會破壞夢境里的美果斷出現(xiàn)。
不知道是否因為如此,我只選擇了天山的天池,來嘗試著表現(xiàn)一次偉大得不知如何下手的新疆。作為新疆的眼睛,天池多少能夠簡潔地映照出一點新疆的姿態(tài)。
壯美的姿態(tài)屬于新疆。
我們早已把天山南北這塊遼闊、神奇、大美的壯麗地方,只簡潔地概括為“新疆”了。
“新疆”這兩字,就已經(jīng)是一個美得極其響亮的名稱了。這美還不簡潔嗎?
在這兩個字里面,我看到了深刻的美,懷藏著自由夢想、創(chuàng)造的念頭、發(fā)展壯大的胸襟……
因為新,她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因為要新,她又充滿了夢想和奮斗的欲望;也因為新,她永遠立于不敗之地,她光榮無比,健康向上,氣質(zhì)簡直和博格達峰一樣……
敢肯定地預(yù)言:新疆早晚都是耳目一新的。
此刻我不由分說地把新疆理解為一個永遠新美的疆域。
憑著她的日新月異,我怎么不如此理解呢?憑著她擁有的天山天池,我怎能不替她簡潔地新穎一下呢?憑著她的保持,我又怎能不堅定思想呢?
天山不是已經(jīng)為新疆正言了嗎?天池不是也已映現(xiàn)了新疆的姿態(tài)了嗎?
清澈是我們夢想的人生境界。
清新是新疆追求的一種形象氛圍。
誰看不清楚呢?天山把這種清新的形象表現(xiàn)得何等出類拔萃,天池又把這種清澈的境界,體現(xiàn)得多么淋漓盡致。
雖然天山高昂沉默,雖然天池含蓄本色,但我們有勇于出來說話的權(quán)利。
我們作為人,不能只把夢想的投影深藏在心中,而應(yīng)當多移植出一些到光明人間。
夢想的投影清澈起來的時候,又深又長……
我的雙手抓得起來……
沒留意,我勾勒了新疆傳神的一彎眉毛……
一個投影漸漸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