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茜
恩格斯曾經(jīng)將思維贊譽成“世界上最美麗的花朵”,從教育學的層面上看確實如此:思維是建立在心理學認知之上的,即使僅考慮其狹義定義,也大大超出思考的范圍,而更強調(diào)了頭腦活動處理問題的能力。另外,語文知識是大腦與各項感官功能相互配合,依靠語言形式予以認知及表達的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對于思維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如果僅依靠單線的、片面的思維體系,是難以有效地將語文知識迅速接受到認知范圍之內(nèi)的。因此我們必須強調(diào)語文思維培養(yǎng)通道的立體化,也就是以學生思維獨立性為綱,以想象思維培養(yǎng)為目,以多種思維共同促進為發(fā)展的新型思維教育模式應當及早確定下來。
一、學生思維獨立性是思維通道立體化的原則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給學生傳達必要的思維方法,這是教學目標,同時也是教學手段,是增強學生能力的核心途徑與重要原則。而若想滿足基于教學改革的思維通道立體化要求,則必須重視學生思維的獨立性。獨立性意為學習者擅長獨自提出富有創(chuàng)見的問題,并基于自身思維處理決問題,而不單純地接受或者模仿教師及他人見解,也不隨意肯定或否定一種觀點,能夠?qū)τ^點提出疑問、獨立探索。幫助學生形成思維獨立性主要可從下述三點著手。
首先,鼓勵懷疑。只有善于懷疑、見微知著,才能以此為基礎錘煉思維的真知灼見。比如在學習到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一文時,可以給學生提供思考的機會:作者寫“西山宴游”,但是為什么從“自余為僇人”開始呢?這樣寫的作用是什么?學生讀了全文,并了解了文章的寫作背景之后,便可以獨立思考得出結(jié)論:宴游這看似樂而忘憂之舉,帶著隨緣任運的色彩,實則并未擺脫“惴憟”的陰影,為后文“始得西山”所形成的心弦激蕩、心神超脫進行鋪墊,起到了借賓定主之功。鼓勵懷疑、倡導發(fā)現(xiàn),讓學生在讀書無疑處存疑,會使他們產(chǎn)生更多的收益。其次,提倡否定。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帶領(lǐng)學生改換角度進行思考,比如可能會有學生在作文創(chuàng)作中提到“車到山前必有路”這句俗語,看似隨遇而安,實則處事消極,給自己的不夠努力找尋客觀理由。對于這樣的承認觀點,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敢于否定,正確評價。否定既有觀點不但要有見識,同時也要有膽量。教師引導學生形成這樣的思維能力,同樣是養(yǎng)成獨立思維的必經(jīng)之路。再者,引導自變。惟其自變才能更新,也就是在接受知識過程中不能拘泥成見,要做到從善如流、從惡如崩。在知識的再認識中,學生應當主動了解既有知識體系里面的不合理成分,從而隨時改變更新,增強認識水平。高中階段的學生認知能力正日趨成熟,更要有自變思維加以輔佐,才能使獨立思維品質(zhì)走向完善。
二、學生思維想象力是思維通道立體化的保障
想象力較知識更重要,這已經(jīng)是得到了教育界、科學界所普遍共識的觀點,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全部既有知識及可能知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尤其注意發(fā)掘?qū)W生自由想象的潛力。想象是學習者頭腦中已經(jīng)存在的表象經(jīng)過加工改造而呈現(xiàn)的新形象,它并非憑空而來,而是以知識體系中舊有材料為基礎所形成的,但是卻暫時沒有在學習者現(xiàn)實生活中出現(xiàn)。從這個角度來說,想象是超出現(xiàn)實的,是現(xiàn)實的虛幻表達。有人對美國數(shù)十位數(shù)學家進行采訪,這些數(shù)學家?guī)缀醵汲姓J: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工作,絕大多數(shù)時間是付諸于想象的,可見想象對于思維的幫助。我們強調(diào)語文學習過程中思維通道的立體化,想象之力不可或缺,這其實還牽涉到語文學科的特殊性,即它有藝術(shù)的靈感在內(nèi)。宋代文學家蘇軾曾經(jīng)說文與可畫竹,“……振筆急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稍縱即逝?!睆娬{(diào)了繪畫時想象的重要性,而語文又何嘗不是如此。因此教師為了幫助學生形成立體思維,應當首先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觀察機會,使其形成印象、儲備知識,并讓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發(fā)揮想象力,進行深入的探索。比如在學習到《阿房宮賦》一文時,文中首句即說“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這是何等的聲勢氣魄,教師出于使學生理解全文意蘊的目的,即可引導學生放縱想象,用自己的文筆詳細描述“秦王掃六合”的聲威,描述他統(tǒng)一天下后的自得心理。
三、學生思維多重性是思維通道立體化的表現(xiàn)
思維的方法非止一端,其分類方法也表現(xiàn)出很大差異,比如可以將思維劃分成單一思維和多元思維;同一思維和相異思維;正思維與反思維;靜思維與動思維等等。對于學習高中語文知識來說,思維的多重性將會發(fā)揮更大的效果。若是僅采取單一思維模式,將會導致思維簡化、平面化的不利局面。因此綜合應用多種思維模式,才能有增強思維訓練、完善課堂教學的效果出現(xiàn)。美國心理學家捷爾弗特說:思維本身即具有發(fā)散、變通、輻射、流暢等特點。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學習者本身的思維特點受到限制,我們強調(diào)思維通道立體化,就是要讓學生受到限制的思維重新回到原始狀態(tài),也就是能夠自主從多個角度對同一問題進行不同思維,這是極有必要的。
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之所以要這樣做,其原因還在于考慮了學生與文本作者的疏離性。一些文學作品的作者離現(xiàn)在時代比較久遠,其文章背景、內(nèi)容、意蘊等皆不易理解,思維多重性得到體現(xiàn)之后,學生思維便更容易同作者思維產(chǎn)生交集。當學習《紅樓夢》《水滸傳》這樣的長篇巨著節(jié)選時,多重思維便可以帶領(lǐng)學生進入到瑰麗多姿的名著世界,即使在學習李杜之詩、蘇辛之詞時,多重思維同樣能夠讓學生在寥寥幾行文字中體會到作者的無限情感。比如在學習到李密的《陳情表》一文時,多重思維的利用率便很高,在接觸“少仕偽朝”幾個字時,教師鼓勵學生站在不同角度發(fā)表不同見解,首先,從當時的政治環(huán)境來考慮:李密此言是真實的,還是迫不得已而說;其次,從行文藝術(shù)來說:李密此言是成功的,還是白璧微瑕,能否起到應有的以情動人作用。此外,還可以從文字的角度、歷史的角度多重切入,讓學生的思維自由運動,自由發(fā)揮,達到暢所欲言的效果。
最后有一點值得特別強調(diào):我們關(guān)注思維訓練,并非意味著對知識傳授空間的擠壓,也并不是不重視知識傳授,恰恰相反:無論是哪種形式、哪種目標的思維訓練,均需依賴扎實、穩(wěn)妥的知識傳授為基礎,只有知識傳授到位,或者在思維訓練中同時強調(diào)知識傳授,才能保證思維訓練目標的準確性、過程的嚴謹性??傊囵B(yǎng)會思維的人是語文教育的宗旨之一,一個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應當積極營建課堂世界,將思維訓練成功變成水到渠成的自然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