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忠
摘 要:隨著社會與人民的法制意識越來越深厚,信訪作為其中的一種體現(xiàn),一直以來都是幫助更好的傳達、解決人民訴求的一種有效渠道。并且信訪制度極具特色,對于改善政府、民眾之間關系而言能夠起到一個較好的溝通橋梁作用?,F(xiàn)今此制度在發(fā)展中出現(xiàn)了諸多問題,信訪法治化亟待完善。文章主要是對信訪制度現(xiàn)今面對的困境問題進行了分析研究,之后對有效加強信訪法治化的改革完善措施進行了制定落實,以此幫助推動信訪制度的良好發(fā)展,促使其越走越遠。
關鍵詞:信訪 法治化 改革完善
中圖分類號:D63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4(c)-0225-01
信訪是指公民、法人等運用書信、郵件、電話等方式,向縣級以上的人民政府職能部門或是政協(xié)、法院等部門組織完整反映一些狀況,提升建議或是投訴,依法處理這些事務的部門,在現(xiàn)實中將會采用信訪活動。
1 信訪法治化存在的問題
1.1 信訪表現(xiàn)缺乏理性化
現(xiàn)今社會在進行法治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時,一個必不可少的要求便是極為有序的公共秩序及政府優(yōu)良環(huán)境的建設。但是,在我國存在著一些信訪者在進行信訪活動時,如果其要求無法得到滿足,那么則會迅速采取一些非理性化的方式去引起政府組織的注意。在通常狀況下,大部分的政府機關將會對這些信訪者采取包容的態(tài)度,另外,為了避免事態(tài)的進一步惡化,對于信訪事件也會迅速采取科學措施予以妥善處理。正是因為此種狀況的頻繁出現(xiàn),使得一些正常上訪卻無法解決根本問題的信訪者將會在第一時間選擇此種信訪方式。如此一來,整個信訪環(huán)境在無法得到有效改善的同時,越來越多的非理性信訪行為及事件出現(xiàn)[1]。
1.2 信訪機制并非終結化
在相關的信訪規(guī)范中提到,信訪人在對相關事件處理結果表示不同意見且明確提出的,相關上級部門需對整個信訪事件做再次核查處理,且核查處理時間不應超過30天。但實際狀況是,大部分的上級政府機關為了避免群眾矛盾出現(xiàn)上移問題,通常會對信訪者所提出的再次核查要求做忽視處理,且會將相關的信訪事件再次交至下級機關進行處理。如此一來,信訪事件還是無法得到極為有效的解決,纏訪、再次上訪等事件頻繁發(fā)生。
2 信訪問題出現(xiàn)的相關原因
2.1 官治意識導致公民依賴性較強
受到幾千年的封建制度、傳統(tǒng)思想意識影響,在許多民眾心中,長時間留存著權力觀念等法律、行政文化。有一些信訪事件,本來可以借助法律渠道來得到妥善解決,但是有許多民眾認為領導的級別與問題的解決速度有關,級別越高,問題解決則越快。此種錯誤的政治邏輯觀念使得民眾對于信訪抱有過多的期待及依賴。民眾對于權力的崇信開始逐漸超過法律,有些民眾甚至在信訪中期待“青天”的出現(xiàn)[2]。
2.2 司法權威的丟失
在當前,有許多司法機關的人、財物會受到地方的限制,在進行案件審理時,也會受到一些當?shù)貜姶髣萘Φ挠绊?,如權力機關。有些案件法院無法直接依照法律所規(guī)定的進行獨立判定,而是需經(jīng)過相關領導的明確批示方可解決。而有些案件則無法進行獨立辦案,會受到一些來自上級法院的干擾影響。另外,還有一些問題是出在司法機關從業(yè)者的專業(yè)素質上,我國的司法從業(yè)者的整體素質水平還未到達一個令人滿意的高度,甚至有部分從業(yè)人員將法律權利作為自身謀求非法利益的工具。多種因素致使我國的大量民眾對于司法機關的信任度大幅度的降低,其信訪維權意識進一步增強。
3 信訪法治化的改革完善
3.1 信訪功能的法治化
第一,充分反映民情。信訪部門作為一個民眾意見表達的廣闊平臺,能夠在充分聽取民眾意見的同時,將這些意見報告反映給相關政府部門處理。為了更好的促進信訪法治化的完善,信訪部需在日常工作中做到定期對相關案件進行整理,及時將具體的民眾意見反映給政府部門。從而促使權力機關能夠更好的了解整個社會的民情,在執(zhí)法工作中也能夠做到著重注意相關問題,避免出現(xiàn)政民矛盾。
第二,切實解決非法律的訴求事件。信訪并非什么事件都可處理,只有那些無法通過正常法律渠道解決的問題,才是信訪的對象。如國企下崗職工想要借助信訪的力量解決日常生活問題。這類問題可在信訪渠道中得到反映,之后政府部門則會在各個方面回應信訪者的訴求,盡可能的將問題妥善解決。
3.2 信訪處理標準的法治化
第一,信訪事件的處理應做到以法治為依據(jù)。在信訪問題處理中,需注意始終運用一個理性的方式。積極樹立起法治權威性,以此幫助更好的解決各類矛盾糾紛。在相關事件的處理中,應盡可能的尋求一些法律或是政策上的依據(jù),以此幫助增強其問題解決的理性。如果在問題處理中出現(xiàn)無法律依據(jù),但存在政策規(guī)范的狀況,則應依照政策規(guī)范進行處理。如果政策、法規(guī)均依據(jù)不足,則可采用公平的方式進行討論解決。只有做到依規(guī)處理信訪問題,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所有問題,實現(xiàn)信訪法治化發(fā)展。
第二,信訪事件及信訪人的處理方式法治化。此種法治化主要是指處理標準、條件、方式等。站在法治化角度上看,應采用何種的處理標準、處理方式,不能受到時間、人力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盡可能的減少人治因素的比例,真正做到依法有規(guī)。
3.3 信訪處理程序的法治化
第一,信訪訴求處理需制定終結化機制。無論是何種類型的信訪,均需實現(xiàn)終結化的機制[3]。對于一些不合法合理或是已經(jīng)按正規(guī)渠道處理完畢的信訪事件,無可對信訪者再次遷就,而是徹底終止信訪。信訪終結化是徹底解決信訪事件的一個重要要求。站在理論的角度上看,如果一個信訪訴求解決不受到時間的限制,可以進行無限循環(huán)上訴,那么則會在一定程度上對矛盾問題的解決造成限制影響。沒有休止的訴求處理程序是一種對法院機關審判處理的不尊重,對于司法權威性將會造成較為不利的影響。
第二,處理程序的公開化。1.在信訪事件處理中,其相關程序需做到公開,確保相關方均能夠參與進來。而整個信訪事件的處理也應由事件雙方站在一個平等位置上參與其中,確保信訪事件相關方均能夠舉證說明各個問題。如此一來,信訪當事者將會真正放好心態(tài)去接受對方的想法,對于先前出現(xiàn)的“極化”表達產(chǎn)生一定的限制性作用。2.信訪程序的處理還需做到透明,確保其能夠全面接受來自社會各方的監(jiān)督。只有這樣才能夠做到取信于民,更好的樹立司法權威。主要的信訪處理制度完善表現(xiàn)為“曬程序”、“曬結果”等。
4 結語
現(xiàn)今社會正在逐漸的進步發(fā)展,我國的法治化建設也在一同發(fā)展著,其中信訪法治化是重點所在。雖然現(xiàn)今信訪工作在進行中還面臨著一些困境問題,但是我們相信,在經(jīng)過不懈的努力后,其法治化的建設將會得到更為良好的發(fā)展,以此幫助促進整個社會的良好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余柯.信訪法治化的困境與出路探討[J].青年與社會,2014(14):140.
[2] 王志民.論信訪的法治化[J].政法學刊,2010,27(2):19-24.
[3] 周悅麗.我國信訪的定位及其法治化運行[J].新視野,2014(2):11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