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選文進入中國語文教材已有近百年歷史,其發(fā)展過程漫長艱難,亦坎坷不平。進入新階段,隨著經濟全球化發(fā)展,各國間的交流愈加頻繁,“時代的進步要求人們具有開闊的視野、開放的心態(tài)、創(chuàng)新的思維”,而優(yōu)秀的外國選文像一幅畫卷、一本百科全書,它們?yōu)閷W生認識一個國家、民族、地區(qū)提供了最直接、最豐富的材料,使學生立足國內、放眼世界。
一、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外國選文的特點
新課標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吸收古今中外優(yōu)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yǎng),促進自身精神成長?!痹诤樽诙Y先生主編的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外國選文蘊含獨特的人文情懷與異域風情,這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情感世界,亦增強了學生的個性體驗。
(一)選文尊重學生身心及語文學科規(guī)律
初中階段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構成之際,是學生心智走向成熟之期?!罢Z文課程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為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礎;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打下基礎。”這一時期蘇教版語文教材選取的外國選文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注重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鼓勵學生積極探索,有利于其形成國際眼光、多元視野。初一是小學與中學的銜接期,編者為這一階段的學生設定了親近文學、關注科學、奇思妙想等專題,選取了《皇帝的新裝》、《斜塔上的實驗》等淺顯易懂又內涵豐富的外國選文,易于拉近學生與教材之間的關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初二是學生心理變化較大之期,編者為學生選取了充滿愛國情懷的《最后一課》,展現(xiàn)高新科技的《在太空中理家》,精彩演講《在莫泊桑葬禮上的演說》等,為學生積累語言、開拓思維、健全人格提供了條件。進入初三,編者注重提高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外國選文實際是外國文學作品的翻譯品,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定“失真”。但不可否認作品中的寫作技巧、思維方式、語言運用對提高學生的閱讀鑒賞、審美能力有一定作用,且獨特的外國文學能使學生欣賞到異域風情,有利于其開拓眼界。
(二)選文體裁、題材、風格多樣
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選取了26篇外國文學作品,選文文質兼美,體裁多樣,既有小說《父母的心》、《“諾曼底”號遇難記》,散文《林中小溪》、《海燕》,戲劇《威尼斯商人》,人物傳記《童年的朋友》,又有說明文《松樹金龜子》、《我們的知識是有限的》,議論文《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創(chuàng)造學思想錄》,演講詞《悼念瑪麗.居里》、《在莫泊桑葬禮上的演說》等,教師在教學時應注重不同體裁的外國文學作品有不同的側重點,在講解時要突出其特色,為學生展現(xiàn)一場獨具風格的文化盛宴。在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外國選文題材較為豐富,不僅涉及親情、生命,亦涉及自然、科學。如課文《松鼠》,作者擬人化描寫了姿態(tài)漂亮、討人喜愛的小松鼠,借活潑可愛的小松鼠激發(fā)學生熱愛自然、保護環(huán)境的思想意識。蘇教版教材中外國選文的風格亦多樣,改變了以往語文教材只注重選取前蘇聯(lián)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傾向,增加了世界多種文學流派的作品,體現(xiàn)不同作者的寫作風格。如莫泊桑與契訶夫同為世界著名短篇小說家,他們都善于寫“小人物”,善用“以小見大”的手法反映社會真實面貌。但二者寫作風格存在一定區(qū)別,莫泊桑創(chuàng)作較為溫和,《我的叔叔于勒》通過情節(jié)的巧妙安排,蘊含作者對拜金市民的諷刺;而契訶夫寫作較為嚴厲,人物性格較為突出,在《變色龍》中作者強烈諷刺統(tǒng)治階級的腐朽,表達對底層民眾的同情。
(三)選文注重典范性、時代性、人文性
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選取的外國選文大多是名家名篇,既富有文化內涵又充滿時代氣息。它不僅反映當時某個國家或地區(qū)的特定歷史時期狀況,具有“典范性”,又蘊含當今中學生應具備的文化修養(yǎng),具有“時代性”,兩者統(tǒng)于一體,突出語文教材的智力啟發(fā)、人文熏陶等重要作用。如《海燕》是俄國作家高爾基的一篇散文詩,是一篇現(xiàn)實主義文學作品,作者借渴望暴風雨、堅定迎接暴風雨的“海燕”,歌頌渴望革命、企盼革命的無產階級。學生通過學習這篇外國選文不僅了解了散文這種文體,學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更培養(yǎng)了自信、樂觀、闊達的心態(tài),讓他們在面對困難時做到不輕易言敗。又如《安徒生童話》是家喻戶曉的經典作品,編者選取了《皇帝的新裝》這篇童話,童話中講述了一個只愛美衣的昏庸皇帝,他被裁縫欺騙穿上一件只有“愚蠢人”看不見的衣服去大街炫耀,最終謊言被孩子揭穿。童話中只有孩子敢說真話,這啟發(fā)學生保持“真、善、美”的天性,避免世俗污染。當然,在外國作品中最突出的特色是人文性,雖然不同時期的作品代表的意義不同,但作者對人文精神的重視卻始終未變,作品中往往強烈地展現(xiàn)對人性的追求。如《變色龍》寫于19世紀末俄國沙皇專制統(tǒng)治時期,警官奧楚蔑洛夫處理狗咬人事件時,圍繞“狗的主人是誰”見風使舵、怕強凌弱,軍大衣不僅是沙皇警官的標志也是他裝腔作勢的工具,“一脫一穿”足見其趨炎附勢。作者契訶夫用巧妙的情節(jié),塑造帶有奴性、官氣人格的警官,讓學生在其中學會明辨、學會做人,學會在復雜的社會中堅守真、善、美。
二、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外國選文編寫的不足
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在選取外國文學作品時亦存在一定不足,需要加以完善,使其更加合理。
(一)外國選文的數量較少
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共選取了156篇課文,其中獨具異域風情的外國選文僅有26篇,占據初中語文教材選文的16.7%,而教材中中國古代文學、現(xiàn)當代文學作品占據較大比重。但反觀人教版教材,1992年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選取外國選文17篇,占所有選文的7.5%;2000年人教版修訂教材選取外國選文28篇,占所有選文的15%;2001年新課改人教版選取外國選文41篇,占所有選文的24%,可見,外國選文數量在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不斷增加。文學源于生活,任何一部作品都是特定社會背景下的真實反映,且外國選文反映的是與中國不同的異域文化、思維方式和民風民俗,它們是學生了解世界和當今時代必不可少的一個窗口,對學生具有拓寬視野、提高素質等作用。在當今開放的時代,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應適當提高外國文學作品的比重,并做到“批判選取,為我所用”,幫助學生了解不同國家的風土人情、地理面貌、社會制度,增加其人生閱歷。
(二)外國選文地域分布不均衡
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雖多樣化選取了外國文學作品,但選取作品國家的地域分布不均衡,主要局限于歐美等發(fā)達地區(qū),而亞非等欠發(fā)達地區(qū)的作品涉及較少甚至沒有涉及。歐美作為當今世界強國,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比較進步,需要我們加以學習與借鑒,但過多選取易造成教材中文學國別的失衡?!吧鐣煞值亩嘣瘺Q定了文化的多元化,各種文化都有其獨特的價值,并無優(yōu)劣貴賤之分,因而各種文化都有平等的生存權與發(fā)展權?!薄耙环剿猎杏环轿拿鳌?,編者在選取外國選文時應照顧與汲取不同國家、民族、地區(qū)的優(yōu)秀作品,以包容、兼收并蓄的心態(tài)呈現(xiàn)富有底蘊的多國文化,為學生展現(xiàn)一個較為系統(tǒng)的世界文化版圖。
總之,當今是開放融合的世界,優(yōu)秀的外國選文以其獨特的異域風情、情感體驗感染學生。蘇教版語文教材選取的外國選文文質兼美,選文中蘊含的審美意識和人文精神有利于學生了解世界、啟發(fā)心智,有利于學生吸收全人類的優(yōu)秀文明成果。編者在選取外國選文時尊重了學生身心發(fā)展及語文學科規(guī)律,注重了選文體裁、題材、風格多樣,選取了具有典范性、時代性、人文性的選文,但還應避免選文數量較少、地域分布不均衡的不足,幫助學生尊重和理解世界多元文化,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使其適應全球化的文化氛圍。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劉洪濤.中學語文中的外國文學問題[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2001.
[3]陳時見.全球化視域下多元文化教育的時代使命[J].比較教育研究,2005.
[4]洪宗禮.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7——9年級)[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
(馮麗君 ?揚州大學文學院 ?225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