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雪
(天津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天津 300387)
高校微課視頻設計與應用的實驗研究
王 雪
(天津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天津 300387)
隨著在線教育和移動學習的快速發(fā)展,微課視頻逐漸成為一種高等教育中常見的學習資源。在分析已有的微課視頻特點的基礎之上,以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大學生對微課視頻質量的需求,根據需求并結合相關理論提出微課視頻的教學設計和畫面設計兩大方面的設計規(guī)則,并在所提出的規(guī)則指導之下進行一節(jié)微課視頻的設計和制作,最后通過實驗方法驗證了規(guī)則的有效性。
微課視頻;教學設計;畫面設計
網絡視頻技術和移動互聯(lián)技術的不斷成熟和發(fā)展,使得微型化、移動化和碎片化學習成為可能,為終身學習、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甚至是普通的課堂教學提供了一種新的形式和途徑。微課視頻資源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1]。目前,針對大學生群體的微課視頻資源,一部分由專業(yè)人員制作并上傳到由教育部或高校專門開發(fā)的網絡平臺,另一部分則是由個人自行制作并上傳到公共的視頻分享網站。微課視頻資源的形式不一,質量也參差不齊[2]。微課視頻的設計和制作有無可遵循的規(guī)則,如何優(yōu)化微課的整體質量亟待研究。
本研究以大學生為對象,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掌握大學生群體對微課的了解程度以及對微課視頻資源建設的意見,旨在有的放矢地提出高校微課視頻的設計和制作規(guī)則。本次的調查對象涉及到了大學的各個年級,通過網絡發(fā)放問卷100份,回收有效問卷96份。
1.1 大學生期望的網絡教學視頻的時長
調查結果如圖1所示,39.62%的大學生表示愿意停留在一段網絡視頻的時間為5~10min,26.42%的學生可以接受10~20min,7.55%的學生認為視頻長度在5min以下最好。這說明冗長的視頻會導致學習者學習興趣的流失。因此微課視頻時長務必要控制在20min以內,最好是控制在5~10min[3]。
圖1 大學生期待的網絡教學視頻的時長
E-mail:9241938@qq.com
1.2 大學生對微課的了解程度
調查發(fā)現(xiàn),有45.28%的學生對微課不了解,32.28%的學生對微課有一點了解,只有2.86%的學生認為自己非常了解微課,如圖2所示。這說明目前微課在我國高等教育當中的應用尚處于起步階段,盡管各種微課設計大賽如火如荼地舉行,微課視頻資源及其研究成果也層出不窮,而真正應用到教學中的微課很少,微課與高等教育還沒有實現(xiàn)深度整合。
圖2 大學生對微課的了解程度
1.3 大學生對微課視頻學習資源的意見
通過對大學生關于微課視頻資源的意見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60.38%的大學生認為微課的講解過程和畫面質量是他們最在乎的。與此同時,最后一項主觀題“簡要說明對在線教學資源的建議”的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大學生認為教學設計和教師的講解非常重要,畫面質量也是大學生比較關注的。總的來說,微課這種新興教育形式在我國高等教育領域的應用仍處于起步階段,微課的發(fā)展還有很高的提升空間[4]。
2.1 教學設計和畫面設計方面存在不足
通過上述的問卷調查發(fā)現(xiàn),大學生比較關注微課視頻的教學設計和畫面質量。通過對已有的微課視頻資源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
(1)從教學設計的角度進行分析。目前網絡上的微課視頻大多是教師上課時錄制的視頻,缺乏精心的教學設計,教師依舊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沒有意識到在網絡教育環(huán)境中學習者的中心地位。嚴格來講,這類視頻應該屬于教師的教學視頻片段,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微課。實際上,微課不單單是教師授課的視頻片段,而是“微課程”的一種形式,它是一個以承載教學內容的微課視頻為核心要素,圍繞一個知識點、實驗操作、疑難問題解答等環(huán)節(jié)展開的教與學的過程和相關資源的有機結合體。對于學習者來說,這些微小的片斷優(yōu)化了學習內容與學習目標的聯(lián)系,包含了教師的精心策劃的教學策略及教學過程,從而給學習者帶來一種更加聚焦的學習體驗[5]。
(2)從畫面設計的角度進行分析。如果按照制作技術進行區(qū)分,目前網絡上的微課視頻資源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采用攝像設備(攝像機、手機等)錄制拍攝制作而成,另一類采用錄屏軟件(Camtasia Studio、屏幕錄像專家等)制作。無論是采用哪種制作技術,現(xiàn)有的微課視頻在畫面設計上或多或少地都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拍攝制作時教師的聲音不夠清晰、PPT上的文字不能很好地被攝像機捕捉等;在使用錄制軟件制作時,畫面比較亂且表現(xiàn)形式比較單一等[6]。這些問題都會影響學習者在微課學習過程中的體驗,容易導致學習者注意力不集中、產生厭煩等消極情緒,進而使學習效果大打折扣。
2.2 微課視頻的教學設計原則
與其他類型的教學資源的教學設計一樣,微課視頻也需要圍繞學習者的特征,如知識水平、學習風格、學習能力等,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策略、媒體選擇等方面進行有效的設計。根據微課的特點,在工作記憶理論、認知負荷理論、多媒體學習認知理論、建構主義以及教學目標分類理論基礎之上,對微課視頻的教學設計提出一些原則,以期給學習者提供良好的學習體驗。
(1)教學內容精簡化原則。學習者在解決認知任務的過程當中,能夠實現(xiàn)信息的即時加工,同時存儲與當前認知任務相關信息的認知加工機制或者系統(tǒng),稱為工作記憶。工作記憶的容量是有限的,當需要學習者一次處理的信息量超過這個容量時就會造成認知負荷,影響學習者的信息加工和意義建構[7]。因此,選擇微課的教學內容時,避免在一節(jié)微課視頻中出現(xiàn)多個教學內容,可以知識點為單位進行教學內容設計。
(2)教學目標層次化原則。設計和制作微課視頻時,確定教學目標是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首先,微課的教學內容以知識點為單位,教學目標也應根據教學內容進行分層,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設計相應的教學目標。其次,教學目標的層次要與學習者的個體間的層次差異相適應[8]。在確定微課的教學目標時可以參考布魯姆的教學目標分類方法,確立與教學內容和學習者相匹配的認知、動作技能和情感學習目標。
(3)教學過程情境化原則。建構主義的學習觀認為學習過程是學生對知識的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學習者根據自己的學習經驗和已有的知識架構對外部信息進行選擇加工和處理。學生在特定的學習情境中通過“順應”和“同化”對知識進行有意義建構[9]。因此,在設計微課視頻中的具體的教學過程時,應該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習者的實際情況,努力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促進學習者對知識的加工記憶和遷移。
(4)教學策略適用性原則。在選取微課視頻的教學策略時,既要對學習者的特征進行分析,又要充分考慮到教學目標以及教學內容的特點。同時,由于微課視頻短小精悍的特點,教學策略也相應比較單一,因此,選取最適合當前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學習者特點的教學策略,才能符合學習者的學習需求,實現(xiàn)教學目標,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5)教學媒體雙通道原則。多媒體學習認知理論認為,人有2個相對獨立的信息加工通道,即視覺通道和聽覺通道。多媒體學習材料呈現(xiàn)2種通道的信息,例如圖片和聲音,分別由2個不同的通道加工,因而并不會相互干擾而造成信息超載。相反,2種通道呈現(xiàn)信息既增加了學習者信息的接受和處理數(shù)量,又加深了對信息的處理程度,因此有利于學習者對學習材料的深度理解[10]。因此,在微課視頻的媒體選擇方面應遵循雙通道原則,盡量選擇2個通道的媒體形式,如視覺通道的圖片、文字、動畫搭配聽覺通道的解說、背景音樂和音響效果等。
2.3 微課視頻的畫面設計原則
在設計和制作微課視頻這種新型的多媒體學習資源時,不僅要通過有效的教學設計準確地傳遞教學內容,同時在畫面設計上要盡可能地為學習者提供良好的視、聽覺體驗,使學習者在和諧、輕松、人性化的氣氛之開展學習,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微課視頻畫面的組成要素同樣包括圖(圖片、圖像)、文(文字)、聲(講解聲音、背景音樂)、像(動畫、視頻)等多種類型媒體,同時具有交互功能[11]。微課視頻的畫面設計原則實際上就是規(guī)范圖、文、聲、像4類要素的屬性、位置、組合搭配以及交互功能的運用,力圖使畫面設計人性化、富有美感、符合學習者的需求。通過對已有的優(yōu)秀微課案例進行分析并結合游澤清教授的多媒體畫面藝術理論,總結出微課視頻的畫面設計原則[12]:
(1)背景簡單原則。在設計微課視頻的背景時,應盡量簡單化,起到烘托主題、美化畫面的作用,同時又不能對主體形成干擾。
(2)文、圖、聲并茂原則。在制作微課視頻時,畫面中的文字應該精簡,突出重點即可,必要時加入與文字相關的圖片,幫助學習者進行信息的理解和加工。同時為文字加入適當?shù)恼Z音講解以避免單一的文字呈現(xiàn)造成的信息缺失,促進信息的深度加工。
(3)聲音設計原則。微課錄制時,教師的聲音應該清晰明亮,并根據具體講述內容設定聲音情感。比如理工類的課程多是理性為主,講述時聲音洪亮清晰即可,在賞析文學作品時,要求講師的講述帶有感情,利用聲音烘托出作品的思想感情。背景音樂是微課視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與微課主題相關的背景音樂可以增加微課的吸引力,烘托主題內容,但是要注意避免背景音樂喧賓奪主,不能超過講師的聲音。
(4)交互人性化原則。盡管大部分的微課視頻不具有交互功能,以教師講述為主,但根據課程的需要,有時也需要加入交互環(huán)節(jié),提高學習者的學習參與度。在設計交互環(huán)節(jié)時,應注意提供清晰的導航、使用說明和人性化的操作方式,并且要提供及時的反饋和評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本研究將上述總結出的教學設計和畫面設計兩大方面的規(guī)則應用于微課視頻“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設計和制作當中,使用實驗研究方法探究微課的教學應用效果,驗證所總結的規(guī)則的有效性。
3.1 實驗設計
實驗目的:探究經由教學設計和畫面設計的原則指導下的微課視頻是否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主觀滿意度。
實驗假設: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通過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相同,但畫面設計和教學設計不同的微課視頻學習之后,實驗組的學習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實驗組對微課視頻的主觀評價優(yōu)于對照組。
實驗對象:非醫(yī)學專業(yè)的大學生40人,學習者的先驗知識和學習能力基本一致。
實驗變量:自變量是微課視頻的教學設計和畫面設計,因變量是學習者的學習效果和主觀評價,控制變量是學習者的專業(yè)背景、先前知識和學習能力。
實驗材料:
(1)微課視頻兩段。兩段微課視頻的主題都是“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均采用攝像機拍攝制作的方式,其中一段是在本研究提出的教學設計和畫面設計原則指導之下設計和制作的,供實驗組的學生自主學習使用,另一段是網上下載的點擊率較高的微課視頻,供對照組的學生自主學習使用。2段微課視頻對比情況如表1所示。
(2)測試題目。測試題由5道單選題和1道問答題組成,涵蓋了視頻中的全部知識內容,用于測試掌握兩組學習者的學習效果。
(3)調查問卷。調查問卷由4道單選題組成,用于了解兩組學習者對兩段微課視頻的主觀評價。
3.2 實驗過程
(1)分組。將40人隨機分為兩組,其中實驗組20人,對照組20人。
表1 兩段微課視頻的對比情況
(2)基于微課視頻進行學習。組織實驗組學生通過本研究設計并制作的“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微課視頻進行自主學習;組織對照組的學生通過網上下載的“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微課視頻進行自主學習。
(3)測試。對2組學生進行學習效果測驗。
(4)調查問卷。向2組學生發(fā)放調查問卷,了解學習者對2個微課的主觀評價。
3.3 數(shù)據分析
3.3.1 學習效果分析
在基于微課視頻的自主學習完成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進行了學習效果測試。實驗組的平均成績是97.25,而對照組的平均成績是83.5,實驗組的平均成績高于對照組的平均成績。為了驗證2組平均分差異是否顯著,即實驗組的學習效果是否明顯好于對照組的學習效果,本研究對2組學生的測試成績進行2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
表2中的結果分為2部分,第一部分為levene’s方差齊性檢驗,判斷2總體方差是否齊,其中F=2.908,p=0.096,設置顯著性水平α為0.05,概率p值要大于0.05,可見方差是齊的,即2組的方差無顯著性差異;選擇方差齊性的t檢驗,其中t=6.184,p=0,p小于0.05,到達0%的極顯著水平,因此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平均成績存在顯著性差異,即實驗組的測試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
表2 獨立樣本T檢驗
3.3.2 學習者主觀評價分析
本研究還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學習者主觀上對微課質量的評判。調查結果顯示,實驗組90%的學生認為所學視頻的整體畫面設計符合學習者的學習習慣,而對照組中僅占5%;實驗組90%的學生認為微課的教學設計對自己的學習很有幫助,而對照組中僅占2.5%,對照組中另有7.5%的人認為沒有幫助;從微課視頻的觀看次數(shù)來看,實驗組80%的學生僅觀看1遍,而對照組60%的學生觀看1遍,20%的學生觀看2遍,另有20%的學生觀看了3遍以上,對照組的學生的觀看次數(shù)明顯高于實驗組,而學習效果顯著低于實驗組,這表明對照組的微課視頻給學習者造成了更多的認知負荷,卻取得了較低的學習效果。者的課外學習和終身學習提供優(yōu)質的學習資源。
(References)
在微課視頻的設計和制作中遵循一定的教學設計原則和畫面設計原則能夠顯著提高學習者的學習效果和主觀滿意度。需要注意的是,從整體上優(yōu)化微課視頻的教學設計和畫面設計需要教師和專業(yè)制作人員的通力配合。隨著網絡教育和移動學習的不斷發(fā)展,教師和微課制作人員設計和制作水平的逐步提高,不久的將來中國也會出現(xiàn)適合我們自己的“可汗學院”,進一步促進信息技術與高等教育的深度整合,為大學生及其他學習
[1]胡鐵生.微課:區(qū)域教育信息資源發(fā)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梁樂明,曹俏俏,張寶輝.微課程設計模式研究:基于國內外微課程的對比分析[J].開放教育研究,2013(1):65-73.
[3]楊九民,邵明杰,黃磊.基于微視頻資源的翻轉課堂在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現(xiàn)代教育技術”實驗課程為例[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3(10):36-40.
[4]范福蘭,張屹,白清玉,等.基于交互式微視頻教學資源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分析[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2(6):24-28.
[5]李小剛,王運武,馬德俊,等.微型學習視野下的微課程設計及教學應用研究[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3(10):31-35.
[6]張屹,黃欣,謝浩泉,等.交互式微視頻教學資源的研發(fā)與應用:以
“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為例[J].電化教育研究,2013(5):48-54.
[7]Alan D Baddeley.Is working memory still working?[J].European Psychologist,2002,7(2):85-97.
[8]何克抗,林君芬,張文蘭.教學系統(tǒng)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8-39.
[9]盧強.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0:58-59.
[10]鄭旭東,吳博靖.多媒體學習的科學體系及其歷史地位:兼談教育技術學走向“偱證科學”之關鍵問題[J].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2013(1):40-47.
[11]游澤清.多媒體畫面藝術設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49-50.
[12]游澤清.開啟“畫面語言”之門的三把鑰匙[J].中國電化教育,2012
(2):78-81.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micro-video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ang Xue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Tianjin 300387,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nline education and mobile learning,micro-video has become a common learning resources and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icro-video has become a hot issue.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video,the demands of college students on micro-video should be grasped.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multimedia design principles are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demands and the related theories.A micro-video is designed,and the principles are tested through experiments.
micro-video;instructional design;multimedia design
G642.0
A
1002-4956(2015)3-0219-04
2014-09-01 修改日期:2014-09-04
天津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重點課題“數(shù)字化教學資源中多媒體畫面視覺認知規(guī)律及教育應用研究”(CEXII2002)
王雪(1981—),女,黑龍江,博士,實驗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多媒體學習、數(shù)字教育媒體、網絡教育、實驗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