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蕾 宋俊貞 張金彩 張慧燕 陳艷 崔興佳
·護理研究·
舒適護理模式在無償獻血中的應用效果評價研究
張蕾 宋俊貞 張金彩 張慧燕 陳艷 崔興佳
目的探討舒適護理模式在無償獻血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2013年4月至2013年6月石家莊市區(qū)的兩個固定獻血點。一個獻血點采取舒適護理,另一個獻血點采取一般護理。按照系統(tǒng)抽樣方法從兩個獻血點分別抽取2組獻血者,觀察組245例(采取舒適護理),對照組241例(采取一般護理)。獻血后休息期間發(fā)放舒適度、滿意度調查表,并進行疼痛評估,同時評價符合獻血條件的2組所有獻血者的獻血反應發(fā)生率,再次獻血意愿。結果2組無償獻血者的人口學特征如年齡、性別、民族、婚姻、教育程度、職業(yè)分布、家庭經濟狀況、初次(重復)獻血,以及對獻血知識的知曉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獻血者舒適狀況在生理、心理精神、社會文化、環(huán)境4個緯度上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2組采血疼痛評估比較,疼痛嚴重程度分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觀察組顯著好于對照組。2組的滿意、較滿意、不滿意分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觀察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1)。舒適護理和一般護理獻血者獻血反應比較,獻血反應發(fā)生輕重程度的分布在舒適護理與一般護理者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愿意再次獻血的比例2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結論舒適護理能顯著提高獻血者的舒適度、滿意度,能明顯減輕獻血者的疼痛感受,獻血反應發(fā)生率也顯著減少,再次獻血率顯著增加。值得推廣應用。
舒適護理;無償獻血;效果評價
舒適護理作為一種新的臨床護理模式,在臨床許多科室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其效果顯著好于一般護理[1,2]。有關舒適護理在無償獻血中的應用報道較少,為此,我們將舒適護理模式應用于無償獻血中,并進行了調查分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2013年4月至2013年6月選擇石家莊市區(qū)的兩個固定獻血點。一個獻血點周圍自然和社會人文環(huán)境較好,門口配有引導員,獻血室內寬敞明亮,并設置有休息室(配有電腦),健康教育室(健康宣傳材料),工作人員技術水平高、素質好并經過了專門的舒適護理技能培訓,該獻血點符合獻血條件的獻血者共3 586例,對該群體采取舒適護理措施。另選擇一個獻血點周圍自然和社會人文環(huán)境一般,獻血室內服務設施按照一般的要求配備,工作人員技術和素質與一般獻血點相似,該獻血點符合獻血條件的獻血者共3 265例,對該群體采取一般護理措施。按照系統(tǒng)抽樣的方法從采取舒適護理措施的群體中抽取250例作為觀察組,從采取一般護理措施的群體中抽取250例作為對照組。分別對2組獻血者進行問卷調查,共發(fā)放問卷500份(每組250份),回收問卷491份,有效問卷486份(對照組241份,觀察組245份),總有效率97.2%。2組無償獻血者的人口學特征如年齡、性別比、民族、婚姻、教育程度、職業(yè)分布、家庭經濟狀況、初次(重復)獻血,以及對獻血知識的知曉率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對兩個獻血點的獻血者均按照獻血程序給予一般安排和常規(guī)護理,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達98%以上。采取舒適護理措施的獻血點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從生理、心理精神、社會文化及獻血環(huán)境等方面進行舒適護理[3,4]。具體是:(1)接待獻血者。門口引導員主動上前迎接,給予一句溫馨的問候,將獻血者領到準備室。用文明語言與他們交談,做到態(tài)度和藹,語言親切,禮貌誠懇,注意身體語言與口頭語言的和諧使用,及時掌握察獻血者的心態(tài),幫助其正確認識無償獻血,消除不良心理和思想負擔,盡快適應獻血環(huán)境,促使身心進入最佳狀態(tài)。取得獻血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關系。(2)環(huán)境舒適。保持室內陽光充足、通氣良好、溫度濕度適宜,物品放置整潔有序,播放溫馨的音樂;工作人員在做各種操作動作要輕柔,減少外界噪音等不良刺激,為獻血者提供溫馨、輕松、愉快的獻血氛圍。(3)心理舒適。心理撫慰貫穿獻血的全過程,要以誠懇的態(tài)度、謙和的姿態(tài)傾聽獻血者訴說,鼓勵他們把內心的疑惑、恐懼、不愉快充分表達出來,靈活運用溝通技巧,以真誠的語言做一一解答。為等候的獻血者以及獻血后休息者提供飲料、報紙雜志等,與他們拉家常,拉進與獻血者的心理距離,滿足其歸屬感和安全感,克服其在生疏環(huán)境的拘束和不安心理,以心理舒適促進生理舒適。(4)采血舒適。幫助獻血者選擇舒適臥位,保持采血椅松軟、平整、干燥,協(xié)助獻血者脫衣挽袖。采血前指導其學會預防及減輕疼痛的技巧,采血時通過傾聽音樂、談話等方式分散注意力;或指導他們學習沉思,喚起放松反應,以減輕疼痛和恐懼感。采血過程中詢問有無不適,有什么需要等,讓獻血者始終處于最佳心身狀態(tài)。(5)休息舒適。獻血后讓獻血者在休息室得到充分的休息,休息椅松軟,顏色溫馨,準備一些靠背、棉墊等;并提供報紙雜志、飲料、可口的食品以及獻血者喜歡的、感到舒適的娛樂設施。護理人員要加強獻血后的巡視,積極主動地與他們溝通,對提出的問題,給予耐心、細致的解答。發(fā)現(xiàn)有不適感或異常情況,要迅速報告,采取有效措施。(6)健康教育。健康教育貫穿于獻血的全過程,特別是首次獻血者,要給予更多的關心和鼓勵。教育內容不局限于獻血有關知識,更要根據獻血者提出的有關問題以及個體的身體狀況有針對性地進行。讓他們感到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他們的健康水平,而不是為了索取血液。(7)獻血后隨訪。獻血后請獻血者留下直接的聯(lián)系方式,對所有的獻血者均進行短信回訪,對于有獻血反應和對獻血還存有某些顧慮者加以電話回訪。另外,積極鼓勵獻血者之間交流獻血體會,增進相互了解,使其從新的人際關系中獲得舒適感。
1.3 測量方法與評價指標在獻血后休息期間發(fā)放舒適度、滿意度調查表,并進行疼痛評估。舒適度使用Kolcaba簡化的舒適狀況量表(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5],包括生理、心理精神、社會文化和環(huán)境4個維度,共28項。其中生理指標5項,心理精神指標10項,環(huán)境指標7項,社會文化指標6項。采用1~4 Likert Scale評分法,最低28分,最高112分,分數(shù)越高說明越舒適。滿意度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表進行測量,分為滿意、較滿意、不滿意三項。采血疼痛評估采用0~10級線性視覺模擬評分法(簡稱V A S)評估疼痛程度[6],分為無痛(0分)、輕度(1~3分)、中度(4~6分)、重度(7~10分)。同時評價符合獻血條件的兩組所有獻血者的獻血反應發(fā)生率,按照獻血反應診斷和分級標準[7]分級分為輕度、中度、重度。
1.4 質量控制調查前對護理等有關人員進行了嚴格的培訓,對舒適護理措施進行了規(guī)范,統(tǒng)一了標準。調查表由獻血者自己獨立填寫,遇有不理解的情況,由經過培訓的專職人員負責解釋,避免填表中的偏性。由于舒適護理社會、環(huán)境因素要求高,在同一獻血點選取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獻血者實行不同的護理方法和進行盲法比較有困難,因此我們選取了同一個城市、相距較遠的兩個獻血點。
1.5 統(tǒng)計學分析應用SPSS 16.0統(tǒng)計軟件,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率或構成比表示,多樣本率或構成比的比較用R×C表的或秩和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獻血者舒適狀況各緯度比較觀察組在生理、心理精神、社會文化、環(huán)境4個緯度上均高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2組獻血者的舒適狀況各緯度比較±s
表1 2組獻血者的舒適狀況各緯度比較±s
組別生理心理社會文化環(huán)境觀察組(n=245)18.21±1.6837.30±2.9320.73±2.4426.01±2.10對照組(n=241)15.54±1.9734.16±3.1118.84±2.8921.99±2.59 t值16.0311.477.7618.76 P值0.0000.0000.0000.000
2.2 2組采血疼痛評估比較經Wilcoxon秩和檢驗,疼痛程度在2組的分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觀察組顯著好于對照組。見表2。
表2 2組獻血者的采血疼痛程度比較例
2.3 2組滿意度比較經Wilcoxon秩和檢驗,滿意、較滿意、不滿意在2組的分布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觀察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如果滿意度按照(滿意例數(shù)+較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計算,則2組滿意度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3。
表3 2組獻血者滿意度比較例
2.4 舒適護理和一般護理獻血者獻血反應比較經Wilcoxon秩和檢驗,獻血反應發(fā)生輕重程度的分布在舒適護理與一般護理者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獻血反應發(fā)生率在2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愿意再次獻血的比例2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見表4。
表4 2組獻血者獻血反應和再次獻血意愿比較例
自1995年Kolcaba[3]提出了舒適護理理論(Theory of Comfort Care)以來,舒適護理在臨床各學科的護理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1,2],它強調以患者的舒適為重點,使患者在整個治療過程中達到生理、心理、社會等方面的舒適狀態(tài),降低不愉快程度,縮短病程。舒適護理順應了現(xiàn)代護理模式的轉變,使患者從痛苦、不愉快、不舒適的疾病治療過程中解脫出來。無償獻血對許多人來說是一個陌生的領地,獻血不僅要獻出自己的血液,還要遭受針刺的疼痛,不良反應的風險,社會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等,會不同程度給他們帶來不舒適、不愉快感,因此,做好獻血服務和護理工作,對深入開展無償獻血招募工作、推進無償獻血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等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8,9]。將舒適護理應用于獻血過程中,國內外研究較少,但根據舒適護理模式的理念,在無償獻血中使用舒適護理將會給獻血者帶來更多的益處,使其在舒適、輕松、愉快、和諧的氛圍中完成獻血。
Kolcaba認為,人的舒適度可以從生理、心理精神、社會文化和環(huán)境四個緯度進行衡量[5],并且制定了衡量舒適度的GCQ量表。國內許多護理工作者用該表衡量住院患者的舒適度,具有良好的信效度[5,10]。本研究用該量表調查發(fā)現(xiàn),觀察組獻血者在生理、心理、社會文化和環(huán)境四個方面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舒適護理能顯著提高獻血者的舒適度。臨床研究表明,舒適度能明顯影響患者的滿意度[11,12],本研究提示,觀察組和對照組的滿意、較滿意、不滿意分布差異顯著,說明舒適護理不僅能使獻血者獻血過程感到舒適,而且也使獻血者對采血機構的護理工作滿意度顯著提高,有利于提高他們的獻血積極性。采血時穿刺可能引起的疼痛是許多獻血者擔心的事情之一,甚至有的因懼怕疼痛而拒絕獻血[13],而采取舒適護理有效減輕了采血穿刺疼痛程度,從而消除獻血者對穿刺疼痛的恐懼感。因此,在獻血護理中除了提高穿刺技術水平外,采取舒適護理是減輕穿刺疼痛的有效措施之一。發(fā)生獻血反應等意外情況也是公民對獻血存在的顧慮之一[14],本研究表明采取舒適護理有效降低了獻血反應的嚴重程度和發(fā)生率,能夠減輕他們的心理負擔。同時,采取舒適護理也使獻血者愿意再次獻血的比例顯著提高。
總之,在無償獻血中采取舒適護理可以從生理、心理、社會、環(huán)境等多方面提高了獻血者的舒適感受,有利于降低獻血反應發(fā)生率,提高再次獻血比例,改善獻血護理質量,值得推廣應用。然而,將舒適護理應用于獻血過程中是一個新的嘗試,還存在許多不足有待于改進。相信隨著舒適護理在獻血中的廣泛應用,該護理模式會日臻完善,這對提高無償獻血服務質量、推動獻血事業(yè)健康穩(wěn)定快速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
1周敏,馬青華.舒適護理臨床應用研究進展.全科護理,2012,10: 3242-3243.
2周銀玲,宋麗華,孫立波等.舒適護理的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08,14:1923-1924.
3張宏,朱光君.舒適護理的理論與實踐研究.護士進修雜志,2001,16:409-410.
4楊青敏.實施舒適護理的影響因素與研究進展.上海護理,2006,6: 54-56.
5朱麗霞,高鳳莉,羅虹輝等.舒適狀況量表的信效度測試研究.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57-59.
6姜安麗主編.新編護理學基礎.第1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254-255.
7邸春艷.獻血不良反應的預防和護理.中國輸血雜志,2005,18:325.
8夏永建.如何加強無償獻血護理服務質量.中國醫(yī)藥導報,2008,5: 140-144.
9梁進芳,謝小瓊.護理質量對無償獻血招募工作的影響.中國醫(yī)藥導報,2011,8:115-116.
10何衛(wèi)紅,呂培培.音樂療法對重癥患者舒適狀況的影響.中國全科醫(yī)學,2010,S1:31-33.
11馮佳,俞申妹.病區(qū)環(huán)境舒適度對住院患者滿意度的影響.護理與康復,2012,11:869-870.
12吳云,王淑芬.舒適護理干預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心理狀況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3,19:2909-2910.
13陶紅兵,余瑤.未獻血人群特征及影響因素分析.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8,24:1008-1009.
14王乃紅,傅雪梅,廖耘,等.影響公民自愿無償獻血的因素調查分析.中國輸血雜志,2006,19:111-114.
R 47
A
1002-7386(2015)02-0313-03
2014-05-14)
10.3969/j.issn.1002-7386.2015.02.061
050071石家莊市,河北省血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