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連華
小學生的計算能力主要表現(xiàn)在計算是否正確迅速、計算方法是否合理靈活兩個方面,那么,怎樣培養(yǎng)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呢?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重視口算教學,提高計算速度
教師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應重視基本的口算練習,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便計算的基礎,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基本的口算方法。
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口算能力呢?第一,應重視口算教學,從一年級認數(shù)和計算時就要開始加強口算訓練。第二,應強化“五表”的理解和運用,掌握“十以內(nèi)加、減法口訣表”“二十以內(nèi)加、減法口訣表”和“乘法口訣表”,讓學生理解其意義和作用,從而靈活運用,提高計算速度。第三,應做好加強鞏固和提高,通過開展趣味性口算活動,讓學生在快樂的氣氛中提高學習效率,比如奪紅旗、比速度、聽算、爭冠軍等都是很好的方式。
二、加強算理與算法教學,提高計算能力
筆算教學應引導學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通過必要的練習逐步達到教學要求。課本中所學的加法法則、減法法則、乘法法則、四則混合運算法則、加法運算定律和乘法運算定律等等,是學生在進行計算時必須遵循的,是熟練計算和提高計算能力的基礎。對于這些法則、概念和規(guī)律,學生只有在實際操作和直觀感受中才能真正理解、記憶和運用。比如,學生可能對四則混合運算順序十分清楚,但在實際計算中卻出現(xiàn)了先乘后除或先加后減的錯誤,此時教師應結合實例對各種錯誤加以深度解析,使學生透徹理解所學知識。
三、教學生簡便計算的方法,培養(yǎng)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
教師應鼓勵學生使用學過的簡便算法,合理、靈活地進行計算。進行簡便計算的目的是提高計算速度,特別是一些有規(guī)律可循的習題,比如11+12+13+14+15=13×5=65。計算規(guī)律是以中間一個數(shù)為標準,用兩邊的數(shù)“多補少湊”的方法去簡算,同理可以推出821+822+823+824+825+826+827=824×7=5768。再如,根據(jù)加減法的性質(zhì),可將398+165變式為165+400-2來簡算,即398+165=165+400-2=563。用乘法分配律可以把:2.5×5+2.5×4+2.5變式為2.5×(5+4+1)來簡算,即2.5×5+2.5×4+2.5=2.5×(5+4+1)=25。這些簡便計算的方法需要老師教給學生,有些也可以由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但不能讓學生生搬硬套。在平常的計算中,一定要多實踐多思考,鼓勵學生根據(jù)具體情況選用簡便解法或算法,以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敏捷性 和靈活性。
四、加強對比練習,提高計算的準確率
對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或法則,我們可以用對比的方法進行分析,幫助學生弄清它們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比如,教學0的認識后,可以設計0+0、0-0、0+3、3+0、3-0、3-3這樣一組練習題,使學生通過計算加深對0的意義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學中加強對比練習教學,引導學生運用對比分析的方法,能促進學生形成仔細觀察習題結構、運算符號、數(shù)字特征、準確選擇計算單位的良好習慣,使學生的計算能力更強,提高計算的準確率。
五、重視綜合練習,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當學生掌握了單項知識并形成技能后,就可以綜合所學知識集中進行混合運算了,這樣有利于學生對計算題進行觀察、思考、分析、判斷和推理,弄清結構,確定運算順序,選用計算法則,思考簡便運算,培養(yǎng)嚴謹?shù)倪壿嬎季S能力。教師應在計算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認真、嚴格、刻苦鉆研的學習態(tài)度,引導學生形成獨立思考、計算仔細、書寫整潔、自覺檢查的學習習慣。有些學生計算經(jīng)常出錯,其原因之一是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不愿意寫作業(yè)。有了這種心態(tài),便會在計算時馬馬虎虎,如同完成任務一樣寫作業(yè),自然容易出錯。要想改掉學生的這種不良學習習慣,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教育學生養(yǎng)成認真學習、嚴格要求、刻苦鉆研、一絲不茍的學習態(tài)度。教師可以給學生講科學家一絲不茍、認真鉆研的故事,也可以結合日常生活、生產(chǎn)建設的實際情況講述計算馬虎給人們生活和社會建設造成的危害。例如,平整1平方米的水泥面要用6千克水泥。照這樣計算,2412千克水泥可以平整多少平方米的地面?小馬虎計算成2412÷6=42(平方米),而正確的結果是2412÷6=402(平方米),正確結果與錯誤結果相差402-42=360(平方米),從計算結果可見馬虎危害之大。
六、注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
學習的最終目的在于應用,特別是小學數(shù)學的計算教學,教師應在教學中滲透學以致用的觀點,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在學生掌握書本中計算知識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把所學技能運用到生活實踐中,比如,在學習了人民幣的認識后,可以帶領學生到商店購物來實踐所學內(nèi)容;學習千米的認識后,可以帶領學生到操場上實地目測、步測、用皮尺量距離。這樣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運用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總之,作為小學數(shù)學教師,應不遺余力地運用一切手段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從而使學生更好地學習數(shù)學,并不斷運用數(shù)學。
(責任編輯 馮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