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
[摘 要]低年級的語文課堂普遍存在教學形式呆板、方法單一,學生學得索然無味的現狀。教師要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建立平等對話的平臺,采用生動活潑的教法,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讓學生感受到語文課的妙趣橫生,充滿快樂。
[關鍵詞]低年級 課堂 兒童 快樂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04-028
兒童是一張白紙,一泓清泉,一株嫩芽。天真無邪的孩子帶著美好的幻想,充滿期待和激情走進課堂。而想象總是比現實美好。對于低年級的兒童而言,心理上他們還不能完全適應學校的學習生活,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較差,容易對學習產生厭倦情緒。同時,一些教師教學形式呆板、方法單一,導致孩子們學得索然無味??v觀小學低年級的語文課堂,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1.牽住孩子的手。教師始終“小心翼翼”地牽著孩子的手,先“滔滔不絕”,怕漏講了什么,要求孩子順著教師的思路走;接著就是“問題轟炸”。這樣學生疲于應付,被動應答。
2.堵住孩子的嘴。孩子們年齡小,自控力弱,心里所思往往脫口而出,愛插嘴。有些教師覺得這樣擾亂課堂紀律,因而加以斥責。這樣泯滅了兒童思維的靈性,澆熄他們創(chuàng)造的火花。
3.鎖住孩子的心。一些教師一味地追求“權威”,居高臨下發(fā)出指令,讓孩子俯首帖耳不能異想天開,只能讀背教師的“標準”答案。
這樣的語文課堂,只能讓孩子越來越怕,無奈、恐懼、緊張、盲從……不良心理接踵而來,又談何學得好語文呢?《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苯處熞谡n堂上要充分尊重兒童的天性,呵護稚嫩的童心,努力構建妙趣橫生、充滿快樂的語文課堂,讓童真、童趣盡情釋放,讓課堂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
一、“老師是朋友”——建立師生對話的平臺
“親其師而信其道。”課堂是教師與學生共同成長的空間。師生之間的心理相容、和諧互動、平等對話是成長的前提。對于孩子來說,他們更渴望一位富有童心的老師和他們共學習、同成長。作為教師,課堂上應該充分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孩子,成為孩子的知心朋友。
(一)用兒童的眼光看待孩子
在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思想交流,“視界”的沖突在所難免。因為兒童的思維接近自然,未曾雕飾,不受限制,往往具有更為獨特的視角。一次春游后,班上有一個孩子在日記中寫道:“今天,我們一起去春游,多快樂呀!花兒來了,草兒來了,太陽也跟著我們一起跑,一起笑。”在成人的眼中,這樣的句子是不合常理的,但在孩子的眼中,那就是他快樂的心情。這時,教師就要用兒童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珍視他們的獨特感受。
(二)課堂語言富有童真
課堂上,教師要以大朋友的身份、語氣說話,或啟發(fā),或鼓勵,或期待,使兒童感到親切、新奇、有趣、自信。首先,教師生動活潑、明了簡潔的口頭語言能激起孩子的學習熱情,讓他們處于興奮的狀態(tài)。如,“字寶寶跳出來了” “小蝌蚪變變變”“瞧,一幅文字畫!比比誰的眼睛亮,能找出字來”等富有童趣的語言,讓孩子有一種親切感。其次,得體大方的體態(tài)語言、輔助教學工具,能夠更強烈、更豐滿、更確切地表達意圖,強化教學效果。教師的一個微笑、一個眼神、一個點頭、一個手勢……都能拉近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讓學生心靈震蕩,期盼著語文課的到來。
(三)呈現方式富有童趣
課堂教學中,呆板的呈現方式,容易讓學生疲憊、分神。用符合兒童心理特征的方式進行呈現,化抽象為形象,充滿童趣,孩子們學起來就倍感輕松。如,教學j、q、x和ü相拼省略ü上兩點這一拼寫規(guī)則時,就可以用兒童喜聞樂見的故事來幫助他們記憶:“小熊‘愚愚(ü)’跟j、q、x是好朋友,‘愚愚’在路上遇到了j、q、x,就很有禮貌地先摘掉太陽鏡,再跟好朋友握手?!焙⒆觽兟犕旯适?,輕而易舉就把拼寫規(guī)則牢牢記在心里。
二、“學習真有趣”——采用生動活潑的教法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庇纱丝梢姡瑫r刻把學習者“學得滿意不滿意” “學得高興不高興”放在心上,既是我們進行語文教學的前提,也是我們在教學中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這就要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機動靈活地處理教材,采用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讓孩子們學得興致勃勃、輕松快樂。
(一)創(chuàng)設情境,以“境”引趣
低年級孩子年齡小,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因此,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創(chuàng)設童話情境,讓孩子們在童話世界里學習,充滿樂趣;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讓孩子們做生活的有心人,充滿自信;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在孩子們在活動中盡情展示,不斷創(chuàng)新。
(二)表演游戲,以“樂”促趣
表演和游戲永遠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形式。它們可以使孩子在愉快的活動中學到知識和技巧,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識字教學中,要不斷創(chuàng)新游戲形式,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如,“看動作,猜字謎”,請一名學生上臺指某個字,另一名學生背對黑板猜字,其他學生用動作、神態(tài)提示猜字的同學。這樣孩子們積極踴躍,在快樂中掌握了字音、字形、字義。常見的識字游戲還有“比動作”“搬磚頭”“滾雪球”“玩轉盤”等。在游戲中,孩子們沉浸在快樂中,學得饒有興趣。
(三)借助電教,以“形”激趣
兒童的形象思維活躍。對沒有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事物,他們很難有真切的感受。利用多媒體展現逼真、形象的畫面,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感同身受。如,教學《云房子》時,我用多媒體展現自然界中變化多端、形態(tài)各異的云朵,讓他們眼前一亮,引起了他們無限的遐想。
(四)競賽活動,以“賽”增趣
小學生一般都具有好勝心強、喜歡自我表現的特點。開展各種形式的競賽活動,如查字典比賽、認字比賽、古詩背誦擂臺賽等,不但可以達到鞏固知識的效果,還可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五)實踐活動,以“做”品趣
語文實踐活動形式多樣,內涵豐富,能充分鍛煉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深受學生喜愛。比如,學習了《蘭蘭過橋》一文,讓孩子動手設計未來的橋,介紹未來的橋。在活動中,學生盡情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才能,體會到動手實踐的樂趣。
三、“成功伴我行”——增強積極學習的信心
一位教育家說過:“教師的工作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敝挥凶尯⒆芋w驗到了成功,他們才能對學習產生興趣。
(一)語言激勵
作為低年級的教師,不難發(fā)現這樣一種現象:對做小動作的學生,如果教師批評,其他同學會不以為然,也分散了注意力;如果通過表揚某個同學來提醒他,效果會更好。這就是語言激勵的作用。對班上一個書寫能力相對差的孩子,我常常鼓勵他:“別著急,用心練,瞧!像這樣練下去,你準能超過大家!”后來,他認真練寫,找到寫字的規(guī)律,終于寫得一手漂亮的字。
(二)批語激勵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意發(fā)揮榜樣的作用和情感的功能。學生年齡小,善于模仿,教師首先要“身正為范”,力求每次批改作業(yè)都不出差錯,每個文字符號都要清楚漂亮,這也是對學生的尊重。其次,要“情”字當頭,努力架起師生情感的橋梁。批改作業(yè)時,寫上鼓勵的話語,畫上可愛的笑臉,蓋上各式的印章……細致入微的關注,潤物無聲的激勵,會讓每個孩子努力表現自己,精益求精地完成好每一次學習任務。
(三)其他激勵
評價激勵應來源于方方面面,有來自教師的、同伴的,也有來自家長的、社會的。只有全方位的評價,才能充分發(fā)現學生的閃光點,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語文的天地很大,孩子們所面對的不僅僅是一個個標準答案、一篇篇課文、一本本語文書。我們應蹲下身來,呵護童心,靜靜地傾聽花開的聲音。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