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勝兵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這是蒲松齡先生的聊齋門聯(lián),寫下這句名句的作者生平不詳,但是他卻留下了如此膾炙人口,廣為流傳的絕句,其中蘊涵著大家都可以理解的箴言和道理,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難,只要我們用毅力和堅持去完成它,勝利必然會屬于我們。作為一名高三畢業(yè)班的語文老師,我想告訴大家的是,若我們破釜沉舟,付出了該有的努力,那我們就能獲得應有的好結(jié)果,這是顯而易見的。
眾所周知,項羽本是霸王,力拔山兮氣蓋世,可是他卻不會識字,叔父項梁不解,遂問項羽為何不學字,項羽昂著頭顱,言辭簡短而有力,男兒大丈夫要識字作甚,只需教好兵法武術(shù)就可。這是小小的項羽對自己人生道路的選擇,可是我們學生往往不是自己選擇的十年寒窗苦讀,我們只是被現(xiàn)行的教育推動著去完成我們命定類似宿命一樣的考試,一年又一年,我們也跟隨學生一次又一次體驗高考的千軍萬馬,號角鳴鳴。我們可以看到,前人遇到這樣不可避免的挑戰(zhàn)時是選擇了迎難而上,破釜沉舟,這種態(tài)度和意志應該為我們所有人學習,管他刀槍箭雨,坎坷溝壑,若我們不去迎難而上,不畏強勢,這幅對聯(lián)的上片就是空的。我們又何須拿來吟誦,拿來激勵自我。
曾經(jīng)我在教學中為了體現(xiàn)對聯(lián)得精妙,拿過一個巧聯(lián)給學生品賞,上聯(lián):書林翰鐵漢林書,巧妙之處溢于言表,無論是你從前往后或是從后往前讀都是一個讀音,那么既然上聯(lián)如此精巧,就該用巧妙的下聯(lián)來映襯:畫上荷花和尚畫。雖然不同于上聯(lián)的書生臨帖,下聯(lián)相比之下似乎有點俗氣,卻一點都不影響整個對聯(lián)的連貫性,精巧之處讓人咋舌。在我看來文首的那副對聯(lián)大有遞進的意思,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相較于項羽的破釜沉舟,下聯(lián)給的是一種態(tài)度和方法。臥薪嘗膽是講吳王勾踐的典故,對于他復國的最好方法就是臥薪嘗膽,臥薪嘗膽磨練人的心志,高考亦是如此,十年磨一劍,艱辛之處可比勾踐。所以我給學生們的建議就是要培養(yǎng)臥薪嘗膽的頑強意志,俗話說得好: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吃苦是一種態(tài)度也是一種方法,其實背上那么多的名句只考八句這本來就是很小概率事件,可能這與你的付出根本里不對等,但是學生們不可能去自怨自艾或者抱怨時運不齊,就好像勾踐不能抱怨吳國太過奸詐,他有足夠的幸運讓范蠡為他拋棄摯愛,成全大家,他用最辛苦的臥薪嘗膽來身先士卒,榜樣的力量從來都不可小覷,勾踐深諳其道并把這個訣竅發(fā)揮到極致,于是才會有了胡寄垣的名言流傳甚廣,才會有了我對學生們的勸告,與其說臥薪嘗膽是典故還不如說它是我們現(xiàn)在需要遵守的無上法則,我們背古詩,理解古文的最重要之處就在于學以致用,因此我提倡學生學海無涯,苦作舟。
大家都可以知道的是,項羽的下場是悲慘的,身死烏江愛馬戰(zhàn)亡,霸王別姬,后世拿著那些典故翻拍各種影視節(jié)目,很少有人再記起原來項羽曾經(jīng)破釜沉舟,氣拔山河,也甚少有人再會想到他從前是如何堅毅不拔成就功名偉業(yè)的;至于勾踐,史書記載很少,但我會跟我的學生提到,臥薪嘗膽培養(yǎng)的是一個奸詐的政客,狡兔死,走狗烹,鳥盡弓藏,過河拆橋之輩大抵不在少數(shù),而勾踐確確實實就是其中的那一個,據(jù)說西施投太湖而死,范蠡明智,急流勇退,一切的事實都被淹沒在了歷史的風沙之中,鮮為人知。既然我們學生不太了解,那我們就姑且只用臥薪嘗膽告誡學生,想要在不久的考試中取得勝利,就要以非常人的耐力堅持。這也可以讓我們明白另一個道理,任何事物或人都有其多面性,盛極必衰或是驕奢淫逸讓人變質(zhì)是常事。通往成功的道路畢竟漫長而孤獨,路上少不了會出現(xiàn)各種誘惑或者挫折,我們隨時都會被一點點的意外所磨掉銳氣,磨掉意志,唯一能讓我們不斷走下去的就只有保持住自我,做自我,雖出淤泥而全身不染,若能做到這樣,我想學生們必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