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瀟
摘 要:博物館講解過程中的情感因素是關系到博物館功能發(fā)揮程度的重要影響因素。本文簡要介紹博物館講解的特征和意義,明確博物館講解中情感因素的含義,在此基礎上指出情感講解是一種心靈到心靈的傳遞,可以幫助觀眾更快地進入展覽的氛圍并更好地理解博物館承載的歷史與文化,并進一步舉例說明情感講解的技巧和方法,指出情感講解的最終實現(xiàn)有賴于講解員自身的不斷努力,與觀眾持續(xù)的心靈互動,從而達到講解的最佳效果。
關鍵詞:博物館;講解;情感表達
緒論
今天的博物館不僅是供民眾參觀的場所,也是人們精神文化的家園。博物館存在和發(fā)展的目的是服務于社會,如何更好、更充分地發(fā)揮博物館的社會價值,如何使更多的人體驗、感受到博物館濃厚的文化氛圍,從而熱愛博物館,敬仰博物館,是廣大博物館人共同關心的問題。
講解員是博物館的重要窗口,是與觀眾面對面直接接觸的活生生的載體,講解功能發(fā)揮得好壞直接關系到觀眾參觀博物館滿意程度的高低,關系到博物館教育職能的發(fā)揮。博物館講解工作主張“以人為本”,講求“因人施講”,通過講解員生動并富有情感的講解,使得展覽的每件物品“活”起來。講解員的目標就是要讓展覽貼近每一位觀眾,讓博物館真正走進大眾的心中,而情感講解則是講解的更高境界,需要講解員在普通講解基礎上提高。
一、博物館講解中的情感表達是講解的更高境界
如果說博物館是古今文化、中外文化交流的橋梁,那么博物館講解就是引導參觀者穿越歷史、橫跨時空,抵達文化彼岸的指南。講解員的根本職責就是出色地完成博物館講解工作,但怎樣更出色卻是需要仔細思考,投入感情,聲情并茂。博物館里陳列的物品無一不是歷史的精華、藝術的精品,好的講解員會賦予物品深厚的情意,仿佛讓這些物品“開口講話”,同時對觀眾充滿感情,親切表達,從而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達到傳播文化的目的。
博物館講解的特征首先體現(xiàn)在講解內容要具有科學性,講解員的語言必須符合語言規(guī)范,用語準確,意思表達清楚,不會存在歧義,幫助觀眾正確理解;講解內容本身必須符合科學事實,不能捏造。其次,講解的特征體現(xiàn)在受眾的多元性上,針對觀眾的多樣性,如年齡結構、知識組成、欣賞水平、興趣愛好等特點,制定相對應的講解方案。這就要求講解員在講解過程中要特別重視與觀眾交流的多向性,以及與講解內容的關聯(lián)性。再次,博物館作為社會教育和休閑娛樂的雙重載體,要求博物館的展覽不僅要讓觀眾獲得科學文化知識,同時還要使觀眾有審美上的享受,這種享受一方面源自展覽本身,另一方面也來源于講解員針對美的解析同時又是美的講解。最后,博物館講解還具有科普的特點,博物館作為文化學習的基地,其展覽中富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蘊。觀眾抱著學習的態(tài)度到博物館參觀,他們對展覽的歷史背景,科學原理,文化內涵充滿渴望,這就需要講解員在講解的過程中,將深厚的文化知識進行淺顯易懂的表達,讓觀眾在進行參觀的過程中逐步學習并吸收。講解員的講解過程就是一個科學普及、傳授知識的過程。
博物館是文物和標本的主要收藏機構、宣傳教育機構和科學研究機構。其中,社會宣傳與公眾教育在博物館功能中占主導地位。博物館講解則是公眾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重要意義不言而喻。講解員要做的就是:
(一)向觀眾傳遞、提供信息
博物館陳列的展品,大多有豐富的文化背景,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背景,有些科技類博物館的展品,更是現(xiàn)代化高科技的產(chǎn)物,帶有一系列科學原理。這些內容,如果單靠觀眾走馬觀花式的參觀,是無法領悟和感受到的,甚至可以說,即便觀眾認真觀察,仔細閱讀參觀手冊有時也無法真正理解的,這就需要講解員生動直觀的講解來達到輔佐作用。講解員通過有的放矢,簡明清晰地講解,可以幫助觀眾理解展品,感受文化、歷史、科技氛圍。
(二)即時解答觀眾的疑問
博物館是人們一生學習的場所,在參觀過程中,觀眾一定會有不少的疑問,講解員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在第一時間解答觀眾的提問,幫助其更好的學習和了解歷史文化知識,這是參觀手冊或者展品說明等形式的講解都無法實現(xiàn)的。
(三)講解員情感投入使觀眾立體、直觀的體驗歷史文化
一句講解詞充滿感情的道出來與平平常常的說出來,效果會差之千里。講解員通常對博物館的展品具有較為深刻的了解,對展品的歷史、文化都會有自己的認知。一個好的講解員,能夠通過自己富有感情的講解,感染觀眾,這也是講解的更高境界。
二、情感講解是心靈到心靈的傳遞
情感作為人類的一種主觀心理體驗,產(chǎn)生在人與客觀事物的對象性活動之中,是人們對客觀事物態(tài)度的一種反映,而這種態(tài)度作為一種心理沉淀,常常影響并制約著人們的認識活動。博物館的講解員在進行講解的過程中,往往也會帶有一定的個人情緒和主觀情感。
博物館講解中的情感因素主要是指講解員講解中,在自身對展覽的情感認知基礎上,向觀眾表達個人對展覽內容的一種態(tài)度和立場,并向觀眾傳遞富有感染力的情緒。這種態(tài)度和情緒會成為觀眾與展覽之間的一條紐帶,使觀眾因為講解而在參觀展覽的過程中產(chǎn)生的某種情感,這種情感是對中華文物的熱愛、是對祖國歷史的感情。
講解員不僅要對展覽有比較深刻的認識,自己認識到位的同時,要善于與觀眾溝通,樂于與觀眾分享,將愉悅的、激情的情感渲染出來。如果在講解過程中,講解員只是沉浸在自己的講解世界中,沒有與觀眾溝通的愿望,那么講解員從情感上來講也只是“孤芳自賞”,其講解也就難以感染或感動觀眾,達不到預期的講解效果。如果講解員能夠飽含鮮明積極的主觀情感進行講解,那么觀眾會更容易把自己的情感傾注到展覽上,并與講解員產(chǎn)生心靈上共鳴。講解員富有深情的講解不僅可以更有效地傳播知識,更是一份情感在心靈之間的傳遞。
博物館講解不僅是展品信息通過講解員向觀眾進行傳遞的過程,更是一種旨在讓觀眾可以充分領略博物館魅力的一次情感的交流與溝通。情感因素在博物館講解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可以歸納為以下兩個方面:
(一)幫助觀眾更快進入展覽的文化氛圍中
情感是人與人交流的最好敲門磚。富有情感的講解,才能贏得觀眾的喜愛。每一個展覽都有其濃厚的文化氛圍。講解員是文化氛圍的營造者和傳遞者,富有情感的講解,能夠將展覽當中的展品用歷史文化的主線串聯(lián)起來,營造出一種文化氛圍,進而轉化為情感磁場,讓觀眾意會與感知。
(二)幫助觀眾更好的理解博物館深厚的歷史文化,培養(yǎng)觀眾愛國主義情操
在諸多博物館類型中,紀念館對講解員的情感因素要求較高。紀念館當中陳列的都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地區(qū)的主要歷史、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大多紀念館都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大部分觀眾是懷著學習、追溯、緬懷的心情走進紀念館。講解員作為展覽與觀眾之間的紐帶,其職責是向觀眾傳播歷史,通過講解內容培養(yǎng)觀眾愛國主義情操。富有感情的講解,能夠讓觀眾更加生動地體會到展覽所要表達的歷史文化內涵,從而感染并激發(fā)觀眾的愛國情緒,讓觀眾有深刻、立體的參觀體驗。
講解員富有情感的講解,實際上是心靈到心靈的傳遞。通過學習和思考,講解員在充分了解歷史文物和相關文化背景的基礎之上,在具體講解過程中,如果能夠時時保持一種良好的激情與表達,并隨著展覽的線索與脈絡而不斷調整變化,那么,講解就一定會特別有成效,觀眾也會有更多的收獲,并發(fā)自心底地希望了解更多的知識。
三、情感講解的技巧和方法
講解員飽含情感的講解可以幫助博物館更好地實現(xiàn)其功能與價值,使廣大觀眾在心靈上受到感染。講解員在講解過程中注意采取一定的技巧,適當運用一些方法,往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簡要地談幾個方面:
(一)詳略得當,突出重點
在一項展覽的整個講解過程中,大部分觀眾都很難時刻保持高度集中的精神和飽滿的情緒。這就要求在講解的過程中,要注意詳略得當。講解員應突出重點,在觀眾感興趣的部分,講解的節(jié)奏要適中,突出語言的韻律美,語氣盡量輕松活潑,讓觀眾感受到參觀的輕松和愉悅。同時,講解員的情感應盡量適應具體的因素、環(huán)境、內容和對象,要注意選擇合適的講解線路和位置,盡量不要遮擋觀眾的視線,在轉換場地時,要領先于觀眾。這些貌似平常的小規(guī)矩更應該得到講解員的重視,這一方面體現(xiàn)了對觀眾的態(tài)度,另一方面則反映出一家博物館是否真的具備人性化的理念與設計。
為了更好地做到詳略得當、突出重點,講解員應該親身參與到講解詞的編寫工作之中。以展覽的主題思想和陳列內容為基礎,閱讀有關書籍,再用自己的語言組織編寫講解詞。對講解員而言,這個過程是對陳列展覽內容的熟悉,是一種更深層次的理解,這樣才能在講解時運用自如。
(二)淡化教學,因人施講
與傳統(tǒng)的講解員背誦講解詞給觀眾聽不同,情感講解要求講解員與觀眾之間淡化“教”與“學”的呆板關系,而更應突顯講解員作為積極的真誠的引導者的身份,去引領觀眾共同了解歷史、探索奧秘。單調古板的背誦講解詞會讓雙方都失去樂趣,甚至讓博物館逐漸喪失了公眾吸引力。采取更靈活更豐富的講解方法,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這也進一步要求,講解員要根據(jù)觀眾的不同知識結構、不同年齡層次、不同生活背景、不同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來采取形式多樣的講解內容和方法。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因人施講。
面對年長者,考慮到他們的身體和閱歷的狀況,講解內容要力圖短而精,要控制參觀的時間長度并適當多安排休息,也可以采用“傾聽”與“交談”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講解,因為有很多來參觀的老人是從那個風風雨雨的年代走過來的,他們對歷史有深刻的記憶,采用“傾聽”與“交談”的講解方式,會拉進與他們的距離。青少年觀眾往往缺乏社會經(jīng)驗,知識儲備也比較有限,但是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強,思維也很活躍,進行講解時不妨采用“提問”與“回答”的方式。比如,在給小學生講到南京大屠殺事件時,很多小學生并不理解30萬人是個什么概念。這時,講解員提問:孩子們,有沒有去過鳥巢?有沒有看過2008年奧運會的開幕式?鳥巢有容納10萬人的座位,那么南京大屠殺日軍屠殺了3個奧運會開幕式上那么多的人。通過這樣形象生動的比喻,孩子們會直接的理解30萬這個數(shù)字,理解那么大的一個人群被屠殺,生靈涂炭,繼而記住這段慘痛的歷史。所以,在面對不同的講解對象時,講解員要“因人施講”,切實考慮觀眾的接受能力和情感需要,在講解過程中不斷調整自己,從而達到吸引觀眾,服務好觀眾的目的,在千篇一律中講出精彩。
(三) 提高素養(yǎng),重視表達
提高講解員的語言能力,是提升博物館講解水平的重要因素。缺乏文化修養(yǎng)的講解員是無法富有情感地進行表達的。情感是建立在客觀認知上的主觀心態(tài)。如果對展覽本身不了解,對展覽所蘊含的文化也一直半解,那么講解員就無法準確傳遞出展品所蘊含的文化底蘊,也就不能通過自己的講解去感染觀眾,感動觀眾。
能否準確的理解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文化背景的展覽,是講解員在講解過程中能否傳遞展覽文化內涵的重要前提。在理解了展覽內涵的基礎上,能否準確將展覽的情感用自己所理解的情感傳遞給觀眾,就需要準確的語言表達。對不同的展覽,講解員需要用不同的語言和方式進行詮釋。不同的語言表達會傳遞出不同的情感。如果語言表達不當,詞語選擇錯誤不僅會阻礙與觀眾之間的情感交流,同時還會影響觀眾對展覽的理解。所以,這就要求講解員平時應積累知識,提高素養(yǎng),勤于語言訓練,才能在講解過程中用充滿感情、激情的講解打動觀眾。
(四)以人為本,以情動人
“以人為本”的理念,在當代博物館建設、發(fā)展中正受到普遍的重視和運用。博物館建設的理念越來越人性化,“以藏品為本”的博物館正向“以人為本”的博物館轉變;對傳統(tǒng)三大功能的實踐,也從學術的象牙塔走出,更加關注普通觀眾的需求;傳統(tǒng)教化為主的博物館正向啟發(fā)式、互動式的博物館轉變。
講解本身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富有情感的講解,搭起的是講解員同觀眾之間的橋梁,產(chǎn)生的是情感共鳴的效果,這就要求講解員必須樹立“以情動人”的講解理念。
“以人為本”的理念要求講解員必須具備良好的素質和服務態(tài)度?!耙郧閯尤恕眲t要求講解員在講解過程中做到真情流露,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不同的觀眾。講解員就是博物館的名片,甚至是一座城市,一個國家的名片。2008年博物館免費開放以來,觀眾成倍增長,需求越來越高。這就要求講解員必須要樹立“以人為本、以情動人”的理念,在講解過程中面對不同的觀眾,都要保持著同樣的服務態(tài)度和工作水準。
以上簡單地總結了情感講解中的幾種技巧和方法。實踐出真知,更多的對講解過程中情感因素的掌握與控制的技巧和方法,需要講解員在自身實際工作中去體會和總結??傊?,只要是能夠通過講解而更加充分發(fā)揮博物館功能的方式,都是值得講解員去探索和嘗試的。
四、博物館情感講解的最終實現(xiàn)
隨著我國國民經(jīng)濟的日益發(fā)展,人們越來越期待社會文化事業(yè)的進步和發(fā)展,來滿足人民群眾不斷提升的精神文化需求。博物館作為我國文化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宣傳和公眾教育方面的功能舉足輕重。
博物館情感講解的最終實現(xiàn),依賴于講解員不斷的自身修煉,愛崗敬業(yè),堅持提升個人的業(yè)務能力,在日常工作中注意積累經(jīng)驗、總結技巧,增強對自己情緒的控制能力,在講解過程中努力調動起自己的積極情緒,用飽滿的熱情來面對觀眾,使觀眾受到心靈上的感染,并與觀眾進行適當?shù)幕?。作為博物館的管理層,根據(jù)博物館自身特色對講解員進行專業(yè)培訓的同時,也應考慮將講解員的情感工作納入到整個工作體系中來,可以嘗試引進相應的管理辦法,并組織相關針對情感傳遞表達的專業(yè)培訓,讓講解員團隊得到知識和心理上的支持。
博物館是知識的海洋,博物館的講解就是引導民眾茫茫海天抵達文化彼岸的向導。作為向導,講解留給觀眾的應該是豐富的知識、準確的信息,優(yōu)美的語言、優(yōu)雅的儀態(tài)、真摯的情感……。講解應該做到是站在觀眾的角度,向他們傳遞最真實、最感興趣、最容易接受的知識;傳遞追求自我完善和終身學習的理念;傳遞提升求知、審美能力的方法;并陪同每一位觀眾愉悅地完成充滿奇妙與激情的博物館之旅。
五、結論
博物館的講解工作是聯(lián)系公眾的橋梁和紐帶,也是博物館與社會公眾之間的重要窗口。博物館情感講解可以讓廣大觀眾更全面地領略博物館的文化內涵,更深刻地體會一項展覽的意義和價值,進而使博物館的展覽產(chǎn)生更積極、更廣泛的影響。這對社會公眾和博物館而言是雙贏的局面,對講解員也是完善自我的成長過程。
參考文獻:
[1]楊煜.博物館講解員情緒調控問題初探[J].中國博物館,2010(01).
[2]陳金屏.講解,應該向觀眾傳遞什么?——博物館"以人為本"的策略漫談[J].中國博物館,2007(03)
[3]張春雨.了解·理解·講解——關于提高博物館講解水平的一點見解[J].中國博物館,2009(01).
[4]張維維,淺談博物館講解工作的細節(jié)[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01).
[5]王小紅.淺談博物館的講解工作[J].四川文物,2004(01).